谈诗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28 12:10倪蓉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科诗词考查

倪蓉

作为历史教师,我常常思考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具思想性、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经过研究与实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诗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对诗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运用诗词导入课堂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一上课就直奔教学主题往往会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巧妙导入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南宋”的相关知识时,我利用诗词《题临安邸》将学生引入宋金对峙的战争时期,使学生从诗中感受南宋的变化,以及南宋统治者不思抵抗外族侵略、不思收复失地的心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南宋历史的好奇心。

又如,在教学“隋朝统一”的相关知识时,我通过对比诗词《汴水》和《汴河怀古》,引导学生思考隋亡的原因,这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阅读诗词、分析诗词的能力,弥补课本知识的欠缺。

二、运用诗词激发情感、引发共鸣

历史是一门富含情感的学科,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诗词往往反映社会生活,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诗词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例如,在教学“国民党政权崩溃”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感,使学生体会到人民欢迎解放军的热情,感受到人民为胜利的欢呼。

又如,在讲授“日本割占台湾”的相关知识时,为了突出台湾人民的反抗,我利用诗词《春愁》来表达台湾人民在得知台湾被割让后的悲愤之情,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当时中国处境之维艰,从而产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由于距离现在较远,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运用诗词引发学生共鸣。

例如,在讲述“先秦文学”的相关知识时,我引用了诗词《硕鼠》,这首诗语言诙谐,格律严密,引人入胜,很容易引发学生共鸣;在讲“秦朝统一”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学生难以理解焚书坑儒的目的、原因,我在教学中引用了诗词《焚书坑》,以此来形象指出焚书坑儒的目的和原因,而且这首诗诙谐生动,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在讲解“唐朝”的相关知识时,我引用了诗词《忆昔》,这首诗描述了盛唐的恢宏景象: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填满了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这些诗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幅历史画面。教师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诗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走进”历史,带着感情地去了解历史人物,感知历史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运用诗词开阔学生视野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历史教师要树立大文科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引用诗词不仅体现了“文史不分家”的理念,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而且是适应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培养学生文科综合能力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西汉与匈奴的关系”相关知识时,我引用了诗词“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并通过设问“‘一去紫台连朔漠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来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通过设问“‘群山万壑是指什么”来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通过设问“‘昭君出塞反映了西汉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来考查学生的政治知识。

又如,在教学“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时,我引用了诗词《长征》,并利用诗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设问:红军长征经过哪些地方?经过今天的哪些省份?以此来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恰当运用诗词,巧妙设问,就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文科诗词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豆文科作品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孙文科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