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5-28 12:51许佳旺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学生

许佳旺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⑤在例题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训练;⑥采取开放式教学;⑦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

创新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应以教学的创新去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我们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会是一句空话。

在教学中,必须要打破过去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观念。切实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研究学生,找到学生的“引爆点”。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新

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基础。有了兴趣,才有了探究的动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数学新知时,可通过引用一些典型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讲授过程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背景: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右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兴趣,由此引发了其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习,就会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三、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育学实践也生动地告诉我们: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使他们感到“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威严,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可以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创新,大胆地质疑,发表自己的想法”。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创新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教师要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问题,释疑解惑。当我们上完一节课后,学生可以在心中画一个句号,带着一种满足感走出教室,也可以让他们产生新的困惑和问题。并非是将疑惑全部解决,而重在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题,这正是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

“学贵有疑”教师启发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先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然后由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答案,这种教学一反传统的灌输,它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激活了学生的兴趣。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对习惯的通行的观点提出异议。鼓起勇气,拿出胆魄,大胆质疑,努力创新。

五、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创新

1.一题多解

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地延伸出相关性,相似性的新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例如:关于x的方程有解,试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不同的解法,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变题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法一:将方程转化为2x2-2tx-1=0在[-1,1]上有解,利用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在[-1,1]上的特点,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特点来解决;

解法二:将方程转化为,利用变量分离,把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问题解决;

解法三:令y1=x-t,,则把问题转化为两个函数有交点时,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通过数形结合来解决。

学生思维活跃,一题多解,竞相发言,课堂高潮迭起,解法的多样性,能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一题多变

利用一题多变,训练创新思维。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精选例题,对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变式训练。如采用改变叙述方式,改变量的关系,改变设问角度或因果关系,改变已知条件,改变题目结论,改变题目类型等方式。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剖析,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解题规律,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促使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例如:原题:的定义域为R,求m的取值范围。

变1:的定义域为R,求m的取值范围;

变2:的值域为R,求m的取值范围;

变3: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0,2],求m,n的值。

通过变式,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应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变换和延伸,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通过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在学生参与下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

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新大纲》指出:“现代技术的使用将会深刻地影响数学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改变。”因此,在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信息资源引入常规教学活动中,采用静动结合,给学生以实感和立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学生更易接受,且印象深,效果好。

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会受到视角的影响,难以纵观全局。而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教师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和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大的任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创新,对求新、求异的解题方法甚至是不成功的想法都要加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研出版社.2002

[2]汪秉彝,吕传汉.创新与中小学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0,9

[3]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学生写话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