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属于当之无愧的“难中难”,语文教师要强化教学研究,针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文言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引导感悟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精华,在文言文的学习研究中充分领略其魅力,轻松、快乐地学习文言文。
一、以生动的导语带入文言文学习之中
文言文学习具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应当以生动的语言进行导入,从教学伊始就紧扣住学生的心扉,为文言文教学课堂带来一丝生机与活力。笔者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导入环节的作用,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新授文言文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氛围。例如在《桃花源记》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在国内有许多以桃花源命名的景点,安徽、湖南、重庆等地都有,甚至台湾地区也有,这些景点虽然在不同的地区,但是其来源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关,陶渊明的桃花源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呢?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这样的生动语言能够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探究的强烈欲望,增加了文言文学习兴趣。
二、以反复诵读训练增强学生感悟能力
初中生在文言文学习环节具有较大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乏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对文言文的语感、文字不熟悉,在停顿断句方面也无法有效掌握,这都限制了学生正确领悟文言文的精髓。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意境和氛围之中,充分感悟字里行间的魅力,强调了“读”的训练。掌握了文言文“读”的要领,才能够由口入心,在反复的诵读之中感悟文言文文字的精炼,把握其规律与特点。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诵读,首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进行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找到“语感”,读出感情与气势,实现心由口出、熟读成诵,进而为充分感悟文言文内容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诵读技巧的同时,还要通过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提高训练的效果,如采取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男女生分组读,以及吟读、伴乐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情感进行朗读,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以学习技巧指导实现授人以渔目标
初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之所以感觉到难度大,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技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总结文言文学习的技巧,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例如在文言文翻译的环节,笔者向学生推荐了“留、替、调、补、删”五字翻译技巧:“留”就是在翻译过程中,对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等内容不需要进行翻译,直接予以保留;“替”就是在翻译过程中以现代汉语的词汇替换古汉语的词汇;“调”就是对文言文中的句子进行顺序的调整,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相吻合;“补”就是将文言文句子中省略的字词补充起来;“删”就是将文言文句子中不具备实际意义的词删除,运用这样的翻译技巧,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学习文言文,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学习技巧的渗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以联系拓展方式促进学生温故知新
若要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充分理解内容、领悟意境,就需要将前后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新知识联系旧知识,在对比分析中增强理解的效果,实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文言文学习中,这样的推敲与咬文嚼字显得很有必要,如《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与《木兰诗》中的“木兰当户织”,两处“户”字有什么区别?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既能够在对比中加深理解,同时也实现了前后联动学习巩固的目标。在这样的分析对比之中,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中的要点以及易混淆的难点内容,能够做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体现前后联系,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框架式的知识点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在学习巩固以及复习过程中,可以显著提升学习效率。
五、以课外兴趣活动满足学生探究需求
文言文学习虽然枯燥乏味,但是其浓缩了古代汉语言的精华,蕴含着历史的精髓,教师应当对文言文教学空间进行有效的拓展,立足教学课堂进行延伸,组织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满足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的探究欲望,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笔者在课外针对学生认为学习难度较大的一些方面进行了专门探究,如前文所述的“五步翻译法”,就是在课堂学习研究与课外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优秀学习技巧。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某一诗人的作品进行专门研究,结合其生活的背景、人生的经历、宦海的沉浮等方面因素,对其作品风格、意境与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既能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技巧,同时也充分领悟了文言文的魅力。课外兴趣活动作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拓展的重要载体,广大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其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理念的转变,让学生充分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学习成效。
(杨献武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广洋湖中心初中 2258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