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份民调显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在自民党稳赢,甚至有望独获半数以上席位。自民党获胜无疑给备受争议的“安倍经济学”继续实施铺平了道路。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这一套经济学理论的最大问题是结构性改革难以落实。若未来仍旧这样,跛脚“安倍经济学”将走上不归路。部分市场人士指出,“安倍经济学”也就是大量印钞并通过举债支出以促使日本走出长达20年的通缩与停滞,不但毫无成效,而且正在迈向灾难。其终局恐怕是通胀性萧条。
日本国会第47届众议院选举将于本周日投票。各党派拉票大战早在本月初大选公告发布时就已打响,“安倍经济学”无疑是头号关注议题。与此前预期一致,多份民调显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在自民党稳赢,甚至有望独获半数以上席位。
一场说来就来的选举
日本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上届选举在2012年12月,按时间推算本届应在2016年12月举行。但11月18日晚,安倍推迟再次上调消费税计划,宣布当月21日解散众议院,年内举行大选。据悉,安倍解散众议院的意图从放风到11月18日确定下来仅用了两周时间。路透社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大力批评安倍提前两年选举的决定,逾四分之三受访者不赞成,许多人称没有必要且浪费金钱。
本月2日,日本发布众议院选举公告,超过1180名候选人登记参选。本次选举将产生475个议席,比以往减少5个。其中,小选区将产生295个议席,全国划分的11个比例代表区将产生180个议席。
安倍对此次选举的最低目标是“(自民党、公明党)联合政权过半数”,即不少于238席。不过,为了方便在国会通过各种法案,自民党内部希望能够独自赢得半数席位,自民党和公明党总共获得266个以上席位。在上届众议院中,两党共拥有326个议席,其中自民党独占295席。
“安倍经济学”成头号争论话题
虽然企业和民众认为提前选举没必要,但安倍却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就是继续宣扬“安倍经济学”,以博得选民信任,继续执政。安倍在街头拉票演说中称,平均薪酬上涨2%,是15年来所没有的;奖金上涨7%,更是24年来所没有的。日本不能放弃彻底摆脱通胀的最后机会,除了“安倍经济学”别无他路。财务大臣麻生太郎称,两年来,日本股指大涨,日元也大幅贬值,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利益。不过,在野党不会认同安倍政权的自说自话。民主党党首海江田万里反驳道,“涨工资的只是一部分企业”。共产党党首志位和夫称,实际工资薪酬已是连续16个月下降。
各党派的争吵有拉选票的利己动机,但根本上还是“安倍经济学”没能向日本国内外展现出清晰而稳定的预期。今年,日本GDP二、三季度连续萎缩,国债信用评级遭下调,让人唏嘘不已。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野口悠纪雄称,“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是一场悲剧”,三支箭均未带来实质性增长和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反而带来了损伤。首先,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取得很大成效。
瑞银财富管理北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浦永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税收增加和通货膨胀上升,日本居民消费直线下降。工资在上涨,但不足以抵消税收提高以及货币贬值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企业界,跟出口相关的投资确实有所增加,但不从事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破产非常严重。由于日元贬值,中小企业进口成本大量上升,这些企业破产反映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困难。
除了“安倍经济学”,各党派还关注军事安保、核电政策等议题。日本共产党、社民党表示强烈反对安倍7月份作出的变更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及重启核电的方针。
“饮鸩止渴”可能带来灾难
对于此次选举的结果,分析普遍预计悬念不大,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将获胜。日本《朝日新闻》本周四报道,依据电话调查结果,自民党可单独获得300个以上的议席,与其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合计可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席。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的议席难以过百,但可增长到70多个。
自民党获胜无疑给备受争议的“安倍经济学”继续实施铺平了道路。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这一套经济学理论的最大问题是结构性改革难以落实。若未来仍旧这样,跛脚“安倍经济学”将走上不归路。路透社报道,部分市场人士指出,“安倍经济学”也就是大量印钞并通过举债支出以促使日本走出长达20年的通缩与停滞,不但毫无成效,而且正在迈向灾难。“其终局恐怕是通胀性萧条。”德州圣安东尼奥USAA共同基金投资组合副总裁阿恩·埃斯佩表示。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告诉本报记者,日本宽松刺激措施是“火中取栗”,高额财政赤字会让日本变成欧洲,出现债务危机。分析指出,鉴于今年公共债务规模将达到GDP的245%,日本不会允许利率上升,因为即使小幅上涨,日本财政也会面临威胁。交易员出身的反对党议员藤卷健史称,“日本央行必须要继续印钞,所以日元会贬值。
浦永灏对日本明年会否进行结构性改革持保留观望态度。对于目前日本经济存在的结构性症结,野口悠纪雄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哈佛教授、前IMF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指出,日本少子高龄的人口结构抑制了日本国内消费的增长,而日本体制和政治上对外来移民的抵制则使得日本市场缺乏创造经济活力的机会。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