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琳
摘 要: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个性的充分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而这一切能否顺利进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关键。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用赞美的语言鼓励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在放松、安全、平等的心理氛围中,开展合作与竞争,自信心和创造思维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堂;赞扬;和谐;个性;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07-02
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数学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课程,若能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融入在数学课堂中呢?
一、赞扬鼓励,关爱身心,促进愉悦学习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亲切的笑容、激励的语言、宽容的态度,都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放松身心,形成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以轻松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充分发挥潜能,突显个性。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
有这样一个实验:同样的两只小狗,一只在抚爱、呵护、鼓励和赞扬下长大;另一只则整天受冷落、训斥和责打,让它感觉自己处处挨打、一无是处。有一天,让它们同时遇到狼,那只受冷落的狗吓得瑟成一团,而那只被鼓励、赞扬的狗则奋力反抗,高亢吠叫,终于吓退了狼。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因此,对待学生我们决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应该学会赞美,让他一节课都面带微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自然要表扬学生爱动脑,不怕难题,使学生仍然处于兴奋之中,更加积极地思考。万一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师的问题,教师也应尽可能地找出学生的细微优点,短短的一句话,拉近了师生间心的距离,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在教学新课时,用鼓动、激励、挑战性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探索,活跃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师生的双边和谐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并积极地加以肯定和赞美,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一句赞美的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特别是班级中的中下学生,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他学习的新动力,使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勤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二、和谐关系,放宽课堂,提供展示舞台
新课程倡导 “课程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很重要。我们认为可以适当放宽课堂纪律,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可以无需一切纪律约束,无视学生习惯的培养。而是认为,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学生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那么,在这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师是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允许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而得意忘形,还是固守传统观念,值得思考。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会让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在极其愉悦的心境中去探索新知,更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作为教师,做到热爱、理解、尊重学生,这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支柱。比如课堂上,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背手而坐,不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创设愉快接受教育的情境,在谐悦中锻造灵魂,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使教师的教更能为学生乐于接受,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敢于质疑,允许插嘴,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
三、创设空间,克服从众,张扬个性差异
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习惯依据以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个性发展。我们要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要尊重他们的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提供表达的机会。
例如,在《观察物体》中的搭积木游戏中,用三个正方体搭你喜欢的物体,为防止学生从众心理的出现,导致呈现的作品单一,我事先说明:比比看谁能搭出更多与众不同的图形。空间观念好的同学,搭出了好几种方法且能够描述他所搭的物体的形状及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大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没有了,多了一份求异心理,而缺乏这方面生活经验、空间感较弱的学生,只能搭出一两种形状。这部分有差异有学生怎么办?这时,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先让他们在四人小组中展示自己的成果,鼓励空间观念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解决大家的疑难,尤其给予较弱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这样,给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探索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倡导竞争,启发合作,适应社会能力
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合作任务为载体,以团体评价机制为保障,促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生动局面,从而保证了组内长远的参与性与互补性。在合作学习中,帮助学生明白他人是自己获得信息的源泉,在讨论与合作的磨合中学会学习、帮助别人。从小培养学生合群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方法,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今后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通过讲童话故事、实例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创设童话故事情境《猴子和乌龟》进行计算教学,同时告诉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猴子与乌龟比赛摘河对面树上的桃子,乌龟会游水不会爬树,而猴子会爬树不会游水。两人到最后才明白光靠个人的力量是摘不到桃子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中,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统计学校里的本年级学具有多少,并在之前讨论四人的分工情况,在学生的交流中,有部分学生是非常灵活的,四人中一人记录,一人拿学具,一人负责整理学具入学具袋中,另一人监督。在这一次统计过程中,有两个组的学生分工合作,只用了短短的一分钟,就完成了二十个学具的统计,而且结果正确。而另几个小组,由于分工中职责不明确,用了近三分钟也没有完成任务。这样的合作与竞争,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一次合作策略的竞赛。
总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感受和自信,能够积极并自信地学习数学,而这一切都是在保证学生有着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挖掘课堂教学中潜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是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極好机会。成功的教育,贵在“无痕”,似和风似细雨,润物细无声。不仅是数学课堂上,应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一位老师每一门课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位学生。只有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才能造就出时代所需的人才,21世纪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成为社会人才的首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