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同时为了中华名族经典文化的弘扬和薪火相传,如何做好古典诗歌的教学工作已经成了每一位高中语文教者的重要工作。笔者总结近几年教育教学经验认为当前的古典诗歌教学存在着阅读积累、鉴赏及评价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应当顺应新课改理念合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古诗歌的学习鉴赏中,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地形成自己对于古诗歌的鉴赏态度,逐步地培养起语文学科人文素养。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提升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古诗歌的鉴赏是从诗歌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的,古诗歌中总会有一些让人觉得意境和语言都很优美的句子,如果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话,学生读起来就会更加的鲜活,会主动的将自己的个人经历情感体验跟作者产生互动,进一步去体验作品的离愁别恨、诗情画意。
例如读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时候,如果没有对当时唐朝内外形势的了解以及对杜甫本人的境遇的感知,很难从诗句中体会到安史之乱前后作者内心对颠沛流离的战乱之苦的控诉,难以真正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给人民带来的无穷苦难。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才能够感受到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心情是如何的以及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心情是从何而来。
而新课程背景下的知人论诗、知世论诗也要渗透进一些新的方式方法,不能够使用传统的老师正襟危坐讲,学生认认真真听到传统模式,在进行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的背景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学习、角色扮演、小话题辩论等多种方式,讲述的时候,称述语言也尽量的生活化语言尽量平实,拉近学生和作品背景的距离,促进学生主动地去感受古诗歌作者的真切情感,从而获得真切的感悟和启迪,为接下来对古诗歌的深度品读、鉴赏作好铺垫。
二、揣摩意象,沉浸意境
意象,是空灵的。意象中的“意”是古诗歌作者在经历了现实生活之后形成的不同的思想感受,而内化到古诗歌中的“意”又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在感性中加入了理性的渲染,在理性中渗透了感性的内涵。而其中的“境”和“象”则是有着作者很典型的艺术加工以及读者品读之后形成的高于简单物象的升华。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各种实际存在的食物在作者巧妙的链接下经过读者的思维深化创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象空间。读过之后,一个落寞、孤寂、思恋家乡等错综复杂的情感综合中的天涯孤旅者跃然纸上。所以,在古诗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意象,是提升古诗歌教学的重要方面。
三、诵读吟咏,体会诗美
诵读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诗和歌是出自同宗,古典诗歌在创作的时候都依据韵律和节奏,所以古典诗歌往往带着韵律的美,所以提升古典诗歌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通过诵读赏析通过“读出来”来体会古典诗歌的优美所在。例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字里行间也有着磅礴的意境,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首作品有着激昂跌宕的韵律。作品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气势恢宏节奏激昂铿锵有力,而接下来的下阕伊始又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开篇节奏忽然平缓糅合下来也为最后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情感奔放留下伏笔。整个作品时而气势磅礴时而自由酣畅时而铁骨柔情,诵读出来就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品的优美,促进学生更深刻的感悟。
古典诗歌是我国数千年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古典诗歌虽然往往篇幅不大,但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好古典诗歌却颇有难度。如果教得好,能够点燃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激情,引起对古典文化的热爱甚至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并终此一生热爱古典诗歌,但是如果教得不好,又会把美丽的古典诗歌变成“任务”不仅仅学习过程粗糙乏味,而且会使得学生对古典诗歌产生负情绪,使得古典文化的传承难以为继。所以在当前的古典诗歌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传统的知识传授、诗歌内容、考点、语言等方面,同时在教学中也要通过知人论诗、知世论诗、揣摩意象、沉浸意境、诵读吟咏、体会诗美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兴趣、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希望藉此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陆燕辉,教师,现居江苏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