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着重对《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比较鉴赏
学习唐诗宋词过程中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鉴赏诗词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题材、手法和语言以及风格方面对诗词有进一步的了解。一方面对同一风格的诗人进行比较,也可以比较出些微的差别。比如“苏轼和诗词往往是豪迈奔放和坦率开朗的,为此形成了豪放开朗的风格;而辛弃疾的诗词中既蕴含着豪迈奔放的情感,又体现出郁郁寡欢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两个人虽然属于同一风格的诗人,但是通过比较能够对二者的诗词风格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不同风格的诗人的诗词进行比较。比如通过比较辛弃疾和李清照的诗词,二者一个属于豪放派,一个属于婉约派。即使是采用同一种抒情手法,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一方面除了可以对诗人进行比较之外,还可以对抒写同样内容的诗词进行比较。比如同样写元夕,辛弃疾表达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欧阳修则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人不同的心境面临同一种景物会产生不同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将诗句中的一个词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比如古诗词中描写“影”的句子有很多,“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通过对比这些诗词中描写的“影”可以得出:描写具体景物时,运用“影”能够很好的化实为虚,从而达到动人的艺术效果。
二、归类与延引
按照归类的方法可以将《唐诗宋词选读》中的诗词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诗歌内容中所蕴含的的情感进行划分,可以分为送别类、怀古类、思乡怀人类以及借景抒情类等,将诗歌按照这样分类之后,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只要对号入座即可,可以很清楚的弄明白诗歌的主旨了。
另外还应该适当的拓展和延引,新旧知识互相延引,更加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比如在鉴赏苏轼的《似花还是非花》的同时应该结合鉴赏章式原词《水龙吟》,通过以诗带诗,对相关的诗词进行组合鉴赏,既能够促进对原诗词的理解,又能够丰富和拓展自己的学习内容。另外诗句与诗句之间的延伸牵引也是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的重压手段,比如在学习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应该立即联想到梁启超的一句话“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不仅拓展了自己的学习视野,而且对于抒发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单总结合
单总结合就是能够在把握诗人的总体风格的基础之上对其某一个单篇进行赏析的一种方法。总体上把握诗人的不同风格,比如杜甫是沉郁顿挫的,李白是清新飘逸的,白居易是通俗易懂的等等。先从整体上把握某一个作家的思想和作品的风格,然后掌握某一种题材的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技巧等对于鉴赏某一个诗人的某个单篇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的,在掌握李白诗词的整体风格之后,在赏析李白的某个单篇作品时就会很容易了,出现的偏差不会很大。单总结合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但是却不易形成系统化和能力化。要想真正的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广泛的收集不同类型的诗歌,然后进行指导学习。单总结合的这种方法实际上反过来也是可以的,可以先掌握诗人的某个单篇的诗词风格,然后慢慢总结就会整体上掌握诗人的风格。
单总结合的另一种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某时期的诗歌的特点然后对某一单篇进行赏析和鉴赏。文章以唐诗为例,“安史之乱”是唐朝从繁荣走向衰败的一个转折点,为此处于转折时期的唐诗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唐时期的诗人不仅仅是诗人,他们也充当着政治家,对中唐的走下坡路进行打击,痛击之处社会应该在创新中求变,才不至于在转变时期脆弱不堪。比如《西塞山怀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怀古诗,学生在不了解历史的情况下很难对这首诗进行鉴赏成功。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对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学习诗歌就会很容易把握诗人的情感了。
诗人的总体风格或者是某时期的诗歌的特点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诗人的某一单篇的诗词,所以无论是“由总到单”,还是“由单到总”,看到诗歌时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倍增。
四、总结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文章从比较鉴赏、归纳和延引、单总结合三种方法整合《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诗词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另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到我国千百年来古诗词中蕴含的无穷魅力。
袁源,教师,现居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