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娟
摘要:榜样教育具有激励和示范的双重价值而成为高校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对大学生开展榜样教育,可以增进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建立明确的人生坐标。但是由于当前的榜样教育存在榜样选择不当、榜样宣传单一以及榜样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出现了榜样教育的有效性弱化的困境。本文重点从提升榜样教育有效性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榜样的高度、广度、长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榜样教育中应该重点做好树立科学的榜样观,增强榜样选树的科学化,创新榜样宣传方式方法,以及健全榜样权益保障与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工作,从而不断提升榜样教育的有效性。所提出的对策,可为改进榜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借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榜样教育 困境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56-02
1 榜样教育的内涵解读
关于榜样教育的概念,目前我国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认识。汉代教育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指出:“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而叶阑则把二字结合起来并在《教育概论》中指出:“可以理解为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善,手段是模仿。”这种概念重点强调了榜样教育的实施原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影响。
一个完整的榜样教育过程,可以分为相对独立而又有着递进关系的三个基本环节:激发模仿意愿;诱导模仿行为;形成稳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这些过程的完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并不仅仅是树立了榜样,就能起到示范和激励的作用,受教育者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本身的学习意愿非常关键。因此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以及动机过程。其中动机过程表明了观察是怎样转变为行动的过程。人们通过观察而获得新知识,但不能保证在人们身上能自动操作,要通过替代强化和直接强化等过程不断激起观察者的模仿行为发生。因此动机过程就是让观察者产生模仿意愿的过程。这个对于模仿行为的最终发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 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2.1榜样的高度:榜样选择中的神性与人性的冲突失衡,导致大学生对榜样的怀疑
所谓榜样,指的是凝聚了特定社会或群体的较高道德境界、品质或才能从而具有社会教化意义的范式,是人们赞赏、称道和学习的对象。那么榜样的具体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榜样是一群有着较高品质和行为的普通人,在他身上首先展示的是人性的美,人性的光辉,继而才能引起普通受众共鸣。如果在榜样选择的过程中过分美化甚至神化榜样,就会让人觉得榜样距离离普通人太远,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
传统榜样大多为单一的、近乎完美的正面形象,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似乎很远。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依靠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他们轻而易举地获悉与传统榜样自身形象不同的信息。他们明白曾经高高在上的榜样,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们也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而这种认识上落差,也让他们对自上而下所树立的榜样产生一定程度的怀疑和排斥。因此榜样的选树既不能神化也不能娱乐化,将榜样与偶像混为一谈的做法也会产生一定的弊端。
2.2榜样的广度:榜样宣传中的运动化,强迫式学习难以激发大学生的模仿意愿
榜样的选树很重要,但榜样的宣传也同样重要。传统的榜样教育往往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扩大榜样教育的广度,希望更广大的群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榜样的行为。但是这种近似运动化的强拍式的榜样教育往往与大学生日益增强的自主性选择产生矛盾,很难激发他们模仿的意愿。这种教育者主导模式,忽视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各项宣传活动红红火火,但是并没有深入人心。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大学校园里各种榜样的宣传贴满了宣传栏,但是人们却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反而某某学霸情侣通过不懈的努力双双被国外研究机构录取的消息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因此,求全而大的宣传模式,往往因为过于形式化而无法激发大学生的模仿意愿。
2.3榜样的长度:榜样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无法形成榜样学习持续性
榜样流血又流泪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学生在对榜样进行模仿时肯定会考虑模仿的后果,榜样虽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但如果未得到自己所应得到的利益保障,往往会弱化榜样行为的可操作性,也无法内化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当前我国榜样的权益仍过多地依赖于社会团体救助和社会道义力量庇护而不是法律的保护,很多见义勇为者牺牲或者受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而社会忽视榜样的权益诉求,奖励机制不够健全,不但不能使榜样自身的作用长效发挥,还可能适得其反。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常见,同样是见义勇为,只有牺牲了生命或者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者才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补偿,而大量的虽然见义勇为却没有付出代价的人却鲜有人进行表彰和奖励。这是对大众的误导,它往往让人们产生一种误解,见义勇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人们会对潜在发生的危险高度评估,从而降低了助人的行为。
3 建议与对策:大学生榜样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
3.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健康的榜样观
做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树立健康的榜样观。健康的榜样观主要是指对榜样的定位问题。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新中国成立以后,榜样教育因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不可否认,曾经的榜样教育在改善我国社会风气,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实的冲击,榜样教育的作用如今已今非昔比。榜样力量的发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榜样本身的吸引力、社会环境影响和个体的模仿意愿等因素。因此,客观看待榜样力量,既不否认也不高估榜样教育,更有利于发挥榜样教育的最大效果。第二,榜样是否意味着一定要自我牺牲?榜样者本人在实施助人行为的同时,他自身的利益是应该得到保障的。这种忽略榜样者自身利益的行为实质上是否认了榜样者的真实自我。真实的自我是有合理和正常的诉求的,是拥有自主和自律意识的。但是“无我”的道德教育对个体生命价值、人性尊严的剥夺,实际上是取消了人们自主判断和自由选择的机会。
3.2增强榜样选树的科学化
做为榜样,人们往往认为是外在的,但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榜样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可以是我们的同学,也可以是我们的父母,更可能就是我们自己。“他人榜样”和“自我榜样”都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第一,当选树“他人榜样”的时候应该坚持以生为本,选择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榜样,充分听取学生意见,使榜样具有深厚的学生基础。因此这类榜样应该具有真实性、代表性、时代性。这种榜样是真实生活在大学生的身边,具有人性的普遍特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圣人;他们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的要求,即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第二,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选树方式相结合,会发现自下而上的榜样可能更多地来自自己或者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尤其是“自我榜样”这种自我激励的方式值得提倡。人人成为榜样,人人做好了自己,人人激发了人性中最普遍、最纯真最善良的关辉,即使达不到所选树榜样的标准,也已经说明了榜样教育的成功。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逐步实现“他我榜样”向“自我榜样”转变,在榜样教育时,不要总是唱高调,要引导他们在平凡中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去成材,怎样爱自己、爱同学。
3.3创新大学生榜样宣传方式方法
当前的大学生是一群处在青春期的朝气蓬勃的群体,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和不同的价值观,也充满了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因此在对这一群体开展榜样教育的时候,就要不断地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内在需求。第一,讲究灵活性,要改变以往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以一种平等的、民主的方式,甚至是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与学生亲近。让学生体会到所谓的榜样示范的目的是非功利化的,是实实在在为学生自身着想的,让他们自主地产生钦慕,并且自觉自愿的模仿。第二,丰富教育载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随时随处都可以了解信息,并转载信息,每个人都成为一个自媒体。因此,利用好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动而有效的榜样宣传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手段,直观、逼真地展现榜样形象,让他们从感官上对榜样有种全面的认识,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甚至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要求在宿舍里做好卫生检查等日常的学习生活,都是不错体验式的榜样学习方式。
3.4进一步健全榜样权益的法律保障机制
在现阶段,党和政府已极为重视榜样并给于他们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近几年来各省也相应的设立了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然而,这些奖励以一次性奖励为主,以重大的人身伤亡者居多,并且存在在宣传时榜样风光无限,但宣传结束榜样便遭受冷落的情况。而对于那些遭受伤害的榜样,如何保障他们将来的生活,则缺少相关的制度保障和补偿措施。近日,广东珠海实施了《珠海经济特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早在2003年珠海市就出台实施了《珠海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及《珠海市见义勇为人员荣誉称号评定和奖励办法》。在2012年以前,见义勇为奖励最高累计为15万元,2013年加上抚恤金共有25万元,而今年实施的新条例规定可达130万元,从数据显示可谓增长明显。此次条例最显著的变化是对于诬告陷害见义勇为人员的将给予处罚或追究其刑责,让“扶起摔倒老人”再不怕被讹诈,从而更好地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利益。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榜样权益的法律保障机制是促使民众也包括广大大学生效仿榜样、成为榜样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正气,营造良好道德风气的重要举措。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形成榜样权益的法律保障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彭静,郭寿良. 从“超级女声”看榜样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1:16-18.
[2]冯斌斌,胡中武. 观察学习理论指导下谈大学生榜样教育[J]. 科技信息,2012,20:103-104.
[3]王欣悦.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2012,11:173.
[4]丁玲玲. 榜样教育的困境和有效性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02:121-123.
[5]赵晓叶,张玉婷. 浅析榜样教育的理论渊源[J].学理论,2013,24:389-390.
[6]黄娟.多元化社会榜样教育的理性解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78-80.
[7]汪士华. 增强高校榜样教育实效性的思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56-57.
[8]李班,侯培玲. 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06:1004-1007.
[9]岳晓东. 论偶像—榜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09:21-24+62.
[10]秦永.论当代中国青少年榜样教育[D].河南大学,2007.
[11]雷开春,孙洪彬. 关于青少年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心理调查及思考[J].青年研究,2000,05:30-35.
[12]彭怀祖. 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耦合[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17-21.
[13]朱明山.高校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81-82.
[14]侯培玲.建国以来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
[15]朱慧霞. 榜样教育在“90后”中应用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
[16]余明远.青少年榜样教育误区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5-127.
[17]郑磊.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6:112-113.
[18]易素贞. 关于改进新时期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26-29.
[19]易素贞,纪洪娟.关于改进新时期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思考[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9-11.
[20]徐美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对我国榜样教育的反思与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21]郑磊.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06:112-113.
[22]罗洁.新时期高校榜样教育有效性研究——兼论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借鉴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1.
[23]陈琛.大学生榜样示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4]夏芳丽.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有效性新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5][美]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26]叶阑.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