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5-05-26 17:18张淑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字读书文本

我们知道,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的确,阅读能让孩子们透过文字看到多彩多姿的世界,聆听奇妙变幻的自然,使其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中,感受亲人的呵护,自我成长的轨迹。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从阅读中获得快乐、启迪思维、健康成长?又怎能让小学低年级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拥有一定的阅读体验,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以致从“零阅读”开始到“喜欢阅读,爱上阅读”。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教师的一份责任、辛勤付出才会赢得满园春色、瓜果飘香。

所以我想,我们必须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入手。进行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习惯。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感知文字的魅力。

一、首先,课内指导,渗透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须了解文本的内容及编者的意图。接着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所感知、体验文本给予的内涵。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一要注重教师的示范性朗读,二要适时安排学生配乐读、进入角色读、设疑读等。而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更易感染学生,他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听觉乃至视觉效应。教师的声音、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情绪高涨:要么欢快、要么忧伤、愤怒……溢于言表,绽放其间。一下子把学生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枯燥、呆板的文字一下子跳动起来,同时赋予它们灵动的小生命,使学生喜欢并愿意与之对话、交朋友,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思考的兴趣。有了兴趣,即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会刻意学着老师的样子进行有板有眼的朗读。慢慢他们会在读中了解文本内容,并能结合自己的实践生活,思考文本中出现的问题情境,进而展开想象,直到把自己融入文字所描绘的语境中,入情入理。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们能自觉去阅读,同文字对话,并思考领悟书中的真谛,使其幼小心灵得以熏陶,促进健康成长。

当然我们还要告诉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指出朗读的语调、语速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比如:读《妈妈的爱》要舒缓、真挚、激情饱满;读《春天带我去散步》要清新、舒畅、充满情趣;读《小音乐家杨科》要郑重、严肃、饱含敬意。不同风格、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寓意在里边,教师在把握基调同时,带有一定感情读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使其慢慢步入阅读、理解、充分感知文字的力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外训练,加强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就是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空间及阅读内容自由去读,自觉去规范阅读行为。在这里,可以提示家长为孩子们准备拼音版的孩子感兴趣的书。如经典童话、神话故事、儿歌、小幽默还有一些篇幅短小的励志故事。每天读的不宜过多,一定要保持孩子们的最佳状态。期间家长可以在孩子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提一些小问题,以帮助孩子理解,并引导鼓励孩子,让孩子在读中学习成长。当然为了激励孩子们,我要求他们每天把自己读的小故事的名字和想说的话记下来,第二天交给老师。因为教师的喜欢,孩子们会很投入。同时能不断地坚持下去,保持好孩子们旺盛的读书热情。

其次,要鼓励学生听读。就是教师每天为孩子们安排一节阅读课。并以书签的形式发给他们,由指定的同学读给他们听。这样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听读前每个人试读一遍,一是了解一下内容,二是扫清障碍,可以兼顾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听读时要认真听故事里讲了什么内容?你最想和他们说点什么?听完后记在下面。这样带着问题听,有了思考的目标,集中精力的动力,而且做到人人参与,逐步形成个性化阅读,最大限度的珍视学生独立感受、体验和理解。

最后,要开展让学生汇报读。这样的形式可以安排每月一次。把这一个月来阅读了哪些故事和你对故事的感受讲给同学们听。做一回小老师,找到那份愉悦感、成就感。汇报时,尽可能给每个人一次机会,所以,大部分学生是有准备的:有的说出了所读书的名字,说出最喜欢读的书,读了这本书懂得了什么;还有的说出我是怎样安排读书时间的等等。不必限制他们说什么、说多少,只要说关于读书,那就是一次体验,一次大的收获,并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而鼓足勇气。

综上所述,让书成为孩子们的小伙伴,每天陪伴着他们,给他们快乐和无限的遐想。让他们在阅读中成长、不断进步。伴随学生们阅读量的增加,知识的积累,思想意识的形成。让阅读成为写作的需要,让写作在阅读中稳步提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张淑波,教师,现居吉林洮南。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字读书文本
我爱读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读书为了什么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