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军/文
循环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钟晓军/文
“循环经济”一词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提到的。“循环经济”术语在中国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学术界,研究学者对“循环经济”给予不同的定义。而从法的层面,2008年8月29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一章第二条中对“循环经济”界定: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核心,以物质循环流动为基本特征,以促进不同层面循环化(企业层面小循环,区域层面中循环,社会层面大循环)发展为抓手,推进全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
“十一五”时期,国家就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从政策层面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十二五”时期,国家把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发改环资〔2015〕769号)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的保障,谋划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发展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提出了近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领域,列出了十八项量化的目标,提出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层面循环经济重点领域构建。
农业以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工农业复合等为重点的循环型体系构建;工业以煤炭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造纸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产业园区等为重点的循环型体系构建;服务业以旅游业、通信服务业、零售批发业、餐饮住宿业、物流业为重点的循环型体系构建;社会层面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发展再制造、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构建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行绿色消费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了路线图。
近年来,国家积极搭建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全力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工程,实现技术突破和管理创新。
实施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包括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工程、“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示范工程、再制造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示范试点工程、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示范工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循环型服务业示范工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推广工程。
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县),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以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为重点,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选择1000家骨干企业或园区,树立循环经济典型。示范企业(园区)的资源产业率、土地产出率、单位产值能耗、物耗、水耗、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按照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浙江省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带动浙江省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催生一批废旧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循环经济使产业由单一线型产业链到循环型产业链发展过程,从中成长一批废旧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产业。据初步统计,2014年,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已达到93.2%,20%的钢、50%的铜和40%的铝均来自废旧金属再生利用,纸张循环利用率达80%。其中典型案例: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根据《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建设目标将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再生金属回收、拆解、利用、精深加工及配套的物流、研发、教育、培训和旅游等综合功能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综合体。到2017年,达到年回收、拆解、深加工废旧金属300万吨能力,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远期达到年回收、拆解、深加工废旧金属500万吨能力,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国内再生金属利用规模最大、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生态环境最优、拆解和加工利用水平领先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之一,并成为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建设示范区、全国最大的再生金属利用现代产业集群。截止2014年底,园区31个重点项目中,已开工项目23个(包括已基本建成项目12个),有2家拆解企业已正式生产,8家拆解企业和1家深加工企业开始试生产,3家拆解企业近期申报试生产。相对自然资源匮乏的浙江省,回收利用废旧资源成为工业生产重要原材料来源。
图1 线型产业链向循环型产业发展图
二是培育一批节能环保型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浙江省着力培育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目前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据初步估算,2014年全省实现节能环保产业产值6000亿元以上,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节能装备、废气处理装备、水处理装备等若干优势领域,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浙江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节能环保产业也是循环经济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领域。今年,浙江省成功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5项,其中节能重点工程12项,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数量及总投资分别约占2015年中央预算内项目总量的50%,项目实施后,每年预计节约综合能耗30万吨标煤。
三是提升一批技术升级改造产业。循环经济不仅体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还强调低碳化、绿色化的清洁生产,是一种资源大消耗大排放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环保型生产方式转型的过程,将对生产过程中的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典型案例:如绍兴市柯桥区印染行业整体改造迁建项目。绍兴市柯桥区是全国最大的印染产业基地,印染布产能每年约185亿米,约占浙江省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全国的三分之一。印染产业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由于企业分散各乡镇,给区域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也给绍兴生态环境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柯桥区委、区政府于2010年6月出台《关于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启动了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对印染企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集聚到绍兴滨海工业园区。根据《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园区涉及48家印染企业循环化改造,企业在迁建过程中,淘汰落后设备,并对生产过程的余热、废水等回收利用,通过印染行业整体迁建改造,全面提升绍兴市印染行业生产水平。印染集聚工程实施后将实现节约用地三分之一、节约用水三分之一、淘汰落后产能三分之一。园区单位产品能耗、水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4年,绍兴滨海工业园区成功列入了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示范试点。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国家通过市(县)、园区、基地、项目等不同层面的示范试点,全方位推动经济发展过程的节能减排和资源高效利用,也必将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