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习型社会悄然来临,人们空前关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我调控学习,是指个人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之指向学习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老师需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反过来学生也要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如何学习。本文对自我调控学习的背景、自我调控学习的内涵以及自我调控学习的功能等问题进行分析。
自我调控学习 刻板印象威胁 教育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自我调控学习的背景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有些人甘愿成为诱惑的奴隶,而有些人能够抵制诱惑。关于这两类人的差异,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来解释,于是引入了自我调控这个概念。自我调控(self regulation )主要是指个人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之指向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过程[1]。其中,在教育领域中引入自我调控学习,强调人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这是对以往学习理论的又一次革新。自我调控学习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的嬗变。20世纪60年代初,行为主义学者们认为学习的过程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简单地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知识。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学习理论开始重视学习者处理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和机制,用S—O—R过程来取代简单的没有大脑参与的S—R联结,强调有机体的学习是在大脑中完成经验的重组,主张人类的学习模式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为刺激与反应的过程,而应该关注学习者自身对知识的建构和重组。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解释现实,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不同。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凭借自己的头脑创建了丰富的经验。当学习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学习者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建构内心经验。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人性解放,人的主观意识重新站起来。这场人的斗争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和学生谁为主体之争,而是人性价值观之争。
自我调控学习的兴起有其历史的基础。它的提出适应了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随着以自我实现、人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型社会悄然来临,人们空前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里进行,也不局限于教师主导下的学习行为,而更关注于学习者能否全面优化和调控自身和外部资源,成为一个真正的“会学习”的人。
二、自我调控学习的解读与构成
建构主义理论出现之前,人们从来没有如此关注人的主观能力性在学习中的巨大作用,而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影响力。我们并不是忽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环境尽管在学习中非常重要,但是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人的目的性和天性,而环境只起到一个外部条件的作用。
据文献资料查阅的情况,国外教育心理学领域对于有关自我调控学习的研究非常广泛。归纳以往研究,不同的学者对于自我调控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Schunk和Zimmerman等人坚持主张自我调控只是单一机制,其主要功能激活与保持自身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并指向于获得学习目标的过程[2]。也就意味着自我调控只是简单参与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而对外界环境缺乏足够的调控。而Boekaerts等人却认为自我调控不只是单一水平的机制,而是一个多水平、多成分的机制,其涵盖了认知、情绪、行为、意志的学习过程,此外还涉及个体对环境特征的监控。因此,自我调控学习的关键过程与任务目标设置、行动计划制定、目标调整,行为结果的评估等过程相关。尽管不同学者对自我调控学习的解读有所不同、关注的侧面有所不同,然而他们的核心问题是一致的,即都强调自我调控是学习者自我目标定向的过程,即自我参与到学习者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的过程,并且根据这些过程的环境变化修正自我的目标。研究者虽然在具体概念上未能达成一致,但是在自我调控学习的具体特点上取得某种程度的认可。自我调控学习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性。自我调控学习者知道怎样计划、控制以及指挥心理加工机制朝着个人成就目标方向进行。他们更加熟悉和知道怎样使用认知策略,比如复述,评价以及组织。这些策略都能有效帮助他们获取和保持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自己知道如何在学习任务、课堂氛围以及结构上如何调控参与的努力程度。这种目标导向的机制引导个体朝着问题解决方向进行。
第二,反馈性。自我调控学习的是调控,这种调控有时候并不能自发产生,而是自我根据外界环境和自身的内在信息进行监控,然后做出执行策略的过程,策略执行过程当中又要进行自我调控。当然,这种调控能力并不每个人都具有,而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高的学业自我效能、适应的学习目标、积极的情绪,并且能在任务完成中调整动机信念和情绪状态,有利于目标实现。
第三,建构性。自我调控者能够基于任务的需要计划时间和努力的程度,并且知道如何创造和建构自我熟悉的学习环境,比如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学习,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同学的帮助。
第四,排他性。他们能够更加付出意志努力,旨在避免外界和内部干扰,有利于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努力程度和动机水平。
三、自我调控学习的功能
自我调控学习作为一种个体知识结构或者图式主导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学习过程中,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1.自我调控学习能够加强学习者对于个体意志的控制
自我调控学习是一种意志控制的过程。首先,自我调控学习增强学习的意愿,并控制着学习者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期间包括注意选择、编码控制、情绪控制、动机控制、环境控制和信息加工等多种过程。以上这些过程需要自我调控加以整合,如果没有自我调控的过程,很难完成以上这些过程。其次,自我调控可以分为内隐调控和外显调控。Kuhl(1985)根据学习情景的特征划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内隐过程,即自我调控过程主要在认知内隐层面进行,其中包括认知监控、情绪监控与动机监控;另外一个部分为外显过程,即自我调控过程在认知外显层面,其中包括学习环境中的事物控制与任务控制。最后,自我调控学习是监控学习进行的指导者,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对自己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
2.自我调控学习能够有助于个体选择最佳的策略进行学习
加拿大心理学家Winne认为自我调控学习是一个以元认知监督(meta cognitive monitoring)和元认知控制(meta-cognitive control)为核心的信息加工的循环反馈过程,并提出了COPES学习模型。在COPES模型中,自我调控学习分成四个阶段,即任务定义阶段、目标指定与计划阶段、执行阶段以及元调控阶段。在任务定义阶段中,学习者主要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形成知识图式,明确学习任务是什么、目前具有什么样的资源;在第二阶段,学习者根据上一阶段所形成的图式,选择完成该目标的策略方案或计划;在策略执行阶段,学习者对设置的方案加以具体实施,并及时根据外部环境修正任务策略,在该阶段中,元认知监视和控制的作用尤为突出;最后一个阶段中,学习者根据前面三个阶段中完成该学习任务所获得的经验,修正自己的认知图式,以便将来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整个自我调控学习几乎是在认知系统中运作的,认知系统外还有成绩、外部评价及任务条件。COPES学习模型是一个典型的认知派别的自我调控学习模型,外部评价和大脑内部过程。在认知系统中,认知控制和认知监控处于核心位置。这是目前认为较好的自我调控学习认知模型,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我调控学习的认知机制,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我调控学习。
四、增强自我调控学习能力的途径
1.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自我调控学习能力
自我调控学习需要长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天生就有,其习得关键在于外界的强化。学生需对多种行为方式做出选择时,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行为给予立即奖赏或者延迟奖赏,那学生就会习得自我调控。因此,自我调控的习得是先期或延迟奖赏的结果。他们都是盼望在以后某个时间段获得更大奖赏,而这种奖赏的实现与否是学生自我调控学习产生的真正动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传授有关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independent learning)。在实践教学中,针对学生英语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状,研究者可以根据调控学习的原理设计一个为期五周的阅读技巧和阅读实践培训计划,以观察阅读技巧对阅读实践的指导作用。该计划以认知自我调控理论为依据,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进行。每周抽出半小时先讲解某项阅读技巧,然后马上计时读一篇文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技巧指导阅读实践,研究结果发现,学生阅读自我调控能力发展很快,学习成绩也得到提升。
2.完善课程教学实践,习得自我调控策略
加强课堂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林·考勒等人认为,可以利用人文课程引导和教授自我调控学习。他们把自我调控学习的过程概括为以下几个过程:首先,应该明确将增强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要能促进自我调控学习,促进新的认知策略和自我管理策略的学习。其次,注重建立新的教学方法的评估体系,同时为学生的反思式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好准备。最后,教学单元要为学生学习和展示自我调控学习提供充分的机会。
3.改善环境因素,避免调控失败
自我调控学习成功之时能够提高学业成绩,但调控失败会影响学习能力的发挥。Steele(1997)提出了刻板印象的概念,即在特定领域内,当个体激活了负面的偏见体验之后,其工作表现受到本身偏见威胁的抑制,工作表现出现下滑的现象。研究者认为,工作表现之所以出现下降在于刻板印象威胁出现之后,个体的自我调控的失败。即使个体会自动激活刻板印象,但是个体反应却可以通过内在心理加以调控。任何干扰自我调控的事件都会加强刻板印象威胁的程度。建立认同安全环境解除了个体验证消极刻板印象的风险,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实现潜能,从而恢复在威胁情境下的表现。该方法为当前教育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在数学测试之前进行一个简要的性别或种族公平的说明,既可以保证测试的诊断性,又可以保护个体在测试中的成绩。
4.优化自身的动机系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成就动机的构成成分很复杂。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中可能包含有:探索求知事物的认识兴趣,证实自己智力、体力、胜任能力的欲望,因胜任能力、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的地位或满足自尊的需要,因自己出色的学业成绩而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赞许的愿望。成就动机也许还包含有对自己学业或工作的社会意义的认识与强烈的事业心。心理学家根据成就目标将成就动机分成两种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这两种倾向有不同的来源,是彼此独立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占优势的人,对成功感到骄傲,而对失败则不感到那么羞愧;相反,避免失败的动机占优势的人,对失败感到丢脸,而对成功则并不特别感到自豪。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个体在策略选择上存在差异,追求成功的个体更加趋向于接受挑战性的任务,对失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更多采用深层策略;而避免失败的个体面对失败常常采取一些消极的应对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更多采用一些简单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常淑敏.由最近发展区到学生的学业求助—自我调控学习的重要策略.当代教育科学,2003(22).
[2] Schunk,D.H.&Zimmennan B.J.Competence and control beliefs:Distinguishing the means and ends.Handbook of Edueational Psychology,2006.
[3] Kuhl,J.Volitional mediators of cognitive behavior consistency:Self regulatory Proeesses and action versus state orientation.New York:Springer.1985.
[4] Corno,L.The best laid plans:Modern conception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Educational Research,1993,22(2).
[5] Winne,P.,&Perry,N.E.Handbook of Self Regulation[M].SanDiego,CA:Academie.
[6] Winne,P.H.Experimenting to boot strip self regulated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7,88,397-410.
[7] Steele,C.M. A threat in the air:How stereotypes shape intellectual identity and performance.American Psychologist,1997.
[8] 李晓东,张炳松.成就动机与自我调控学习.教育研究,1998(8).
[作者:罗苏梅(1982-),女,广东梅州人,广东省嘉应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