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路径

2015-05-25 04:15姜立刚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村研究教育

农村教育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也存在着问题。农村教育研究要发展,就须正视问题,找到出路。一是澄清基础概念,深化农村教育理论;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农村教育研究共同体;三是发展方法论,推进农村教育研究的持续深化;四是观照核心问题,推动农村教育研究的全面拓展。

农村 教育研究 发展路径 方法

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农村教育逐渐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话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农村教育研究获得了巨大进展。通过对农村教育研究的样本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与国家的政策驱动有密切关系。在这种政策驱动机制的影响下,我国的农村教育研究出现了所谓的“冷热病”、“狭隘症”和“偏好症”。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教育,我们在明确成绩的同时,亟需对问题保持警惕,及时针对问题找到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任何一项研究的开展,必然基于对基础概念的深刻理解。农村教育研究的大前提,即需要研究者对基础概念“农村教育”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和认识。综观我国农村教育文献,很少有人专门对农村教育概念做一个专门的区分和界定,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是农村教育研究中的一个致命问题,更是抑制农村教育研究发展的瓶颈。试想,如果研究者连最根本的理论都没有清楚把握,何谈研究的发展,何谈研究的有效呢?因此,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之路,必然从基础概念的澄清做起。

一、澄清基础概念,深化农村教育理论

在我国,对“农村教育”基础概念的理解,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它们分别以行政区划为依据,以行政区划加产业性质为依据和以与城市教育的区别为依据。其中,单纯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的理解,将“农村教育”的理解过于行政化,忽视了我国各个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以行政区划加产业性质为依据的理解,虽然考虑到了实情,但更多的将“农村教育”等同于“农业教育”;而以与城市教育的区别为依据的理解则过多地强调了城市元与农村元的对立,难以促进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互融互促发展。

其实,“农村教育”本身是一个合成词,即“农村”和“教育”的合成。“农村教育”的发展本质上和“农村”密不可分,二者可以说是“连体婴”。“农村”这一概念本身即是一个历史的动态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具有相对性意义的概念,它总是与“城市”相对应。在没有城乡差异或是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发达国家里,本质上是没有“农村教育”的,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农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结合体。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城乡差异显著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元和农村元对立,自然也就存在“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对立局面。但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农村”这一概念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农村不仅仅是个地域性概念,还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目前,我国正处于农村向城镇化方向的飞速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正在改变着的传统农村概念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对农村的理解至少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农村指代的地域范围;二是农村指代的产业类型及经济发展水平;三是农村指代的文化特征及属性。

对“农村教育”的概念界定则可以从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对象是谁”、“教育是为了什么”及“教育如何开展”三个方面来理解。因此,农村教育的概念界定就应该涵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农村教育的对象及范围,二是农村教育的性质,三是开展农村教育的专门机构及其教育活动。因此,农村教育既是一个区域特定性的概念,又是一个对象特定性的概念,还是一个机构与活动专门化的概念。农村教育是由城市元与农村元对立的社会背景中衍生出,又可以在城市元与农村元相融合的社会背景中逐渐消失。可见,农村教育是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交集,是教育关系与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交叉下的产物。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教育的特定内涵,可以使社会关照到在现代强势城市教育挤压下农村教育的弱势社会文化背景,引发和推动对农村教育的短期性政策关照和慈善性社会关照。然而,这显然是不够的!只有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农村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理论,我们才能获得农村教育相对独立发展的条件和空间,才能促使我们开展系统的农村教育思想、农村教育体制、农村教育政策以及农村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发展与建构,从而为我国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二、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农村教育研究共同体

新时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研究之所以忽冷忽热,有教育研究界的学风问题,有政策贯彻衰减效应的影响问题,更有农村教育研究长期以来“虚而不实”的体制问题。所谓的“虚而不实”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专职研究队伍稀缺、专门的学术刊物稀缺及专业的学术组织稀缺与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对于农村地区的倾斜使得农村教育研究突然“火热”的对比现象。这样的一冷一热,使得农村教育研究处于“虚而不实”的尴尬窘境!因此,在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研究进程中,急需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农村教育研究专业共同体。

在发展农村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加强组织建设,具体途径包括:建立专门机构、实现机构保障,培养专门人才、建设强大的专职研究队伍,成立专业学会和开办专业刊物、提供专业活动平台,实施农村科研兴教工程、促使农村教育工作者成为研究者,从而使我国的农村教育研究由虚变实。建立专门机构,包括建立和发展全国性的农村教育研究中心和农村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并在有关大学建立和发展实体性的农村教育研究机构,同时在省市县三级教科所和教研室系统设置农村教育及其课程与教学研究部,从而形成和培育起全国性的农村教育研究机构体系,使农村教育研究得到机构保障。培养专门人才,包括专业人才教育与在职人员培训两条途径。前一条,可以在有关大学的教育学、社会学或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里增设“农村教育研究”方向,逐步培养造就一大批农村教育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后一条,可以由国家教育部或农业部、各省市区教育厅或农业厅以及有关大学,组织开办“农村教育研究培训班”,对有关的在职人员开展专业的“农村教育研究”培训,促使有关人员成长为农村教育研究专业人员。成立专业学会,包括成立全国性的农村教育研究会,各省成立地方性的农村教育研究会等;开办专业刊物,包括至少创办一本学术性的《中国农村教育学报》,考虑创办一本行政指导性的《中国农村教育》,现有各种学术性和行政指导性的教育类刊物和有关刊物,应该开辟定期的“农村教育研究”专栏。实施农村科研兴教工程,可以由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和颁布政策与文件,由全国性的农村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牵头组织实施,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机构以及各级农村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参与指导,组织农村教育工作者全员参与,从而促使他们逐步转变和成长为农村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建立全国性专业机构体系、培养一支专门研究队伍、成立专业学会和创办专业刊物并促使农村教育工作者成长为研究者,就可以逐步孕育和发展起在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的中国农村教育研究共同体。

三、发展方法论,推进农村教育研究的持续深化

我国农村教育研究之所以出现研究视角的狭隘和研究方法的偏爱问题,既有研究人员知识和能力结构单一的问题,也有政策导向缺乏持续性的问题,更有价值观念陈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研究视角主要限定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范围,研究方法主要偏重于演绎推理的文献分析,调查研究主要是走访性的,从而严重地限制了农村教育研究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这就造成了农村教育研究的“瘸腿”现象,其根源在于方法论欠成熟。所以,在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研究的进程中,我们急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研究方法论,以便有效促进农村教育研究的持续深化。

发展农村教育研究方法论,主要包括扩展研究视角、建构多样化方法体系和转变价值观念等。扩展研究视角,既要超越已有的视角,更要解决“立场”问题。解决立场问题,就是要研究者坚定地站稳“农村教育”立场,立志投身于农村教育研究事业,深入到农村教育第一线,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活生生的农村教育活动之中,从我国农村教育活动的实际问题、课题与需要出发,选择、拓展和创用适宜的研究视角。超越已有的视角,就是要研究者在促进已有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的同时,在今后的农村教育研究中,自觉地借鉴和开拓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科学(数学)、文化学以及人类学等新视角。哲学有助于洞察农村教育的本质与本性,历史学有助于“知古鉴今”而把握农村教育的未来发展线索,心理学和科学则有助于认识并建构农村教育中的优质学习和有效教学的目标、内容、环境和方式,而文化学和人类学,则能够指导我们开辟新路去认识、尊重并发展农村教育多样性及创新性,开发多样化研究方法体系,既要进一步用好传统的、逻辑分析的和定性的方法,又要创新性的引用新兴的、实证研究的和定量的方法。为了处理好传统的和新兴的方法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开发常用方法的同时,既要注意开发用的比较少的传统方法,比如经验总结法等,又要大量引用新兴的方法,如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等。为了处理好逻辑分析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人们既要深化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以及调查法的应用,又要扩大使用语言分析、文本解释、现象描述、准实验、自然实验、测量评价、现场研究等方法。为了处理好定性的和定量的方法之间的关系,人们既要学习和提升逻辑及哲学思维能力,又要学习和熟练掌握研究设计、数据编码、统计检验以及新兴的SPSS和STATA等统计技术和工具。为了真正建构起适用的多样化研究方法体系,人们在农村教育研究中还需要积极引用和创用适宜的综合性研究方法,比如融定性与定量、逻辑分析与实证研究为一体的现象描述分析法等。方法的实际选择与创用,取决于人们的研究态度,而研究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所以,发展农村教育研究方法论,还需要研究者们更新农村教育价值观,将党和国家倡导的“以人为本”价值观具体化为“以农民的需要为本”和“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的价值取向。这样的新兴价值观,作为人们的内在研究动机,既会激发和支持人们的行动能力去建构和应用多样化的农村教育研究方法体系,还会磨砺和驱动人们洞察力去扩展和深化农村教育研究的领域和主题。

四、观照核心问题,推动农村教育研究的全面拓展

科学研究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更多更具实质性的问题。所以农村教育研究,要从根本上治愈视角狭隘与方法单一的弊病,除了加强组织建设和发展方法论外,还必须观照核心问题,亦即深入地挖掘和研究农村教育的核心问题。那么,什么是农村教育的核心问题呢?关于农村教育观念、价值、功能、体制、管理与领导的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它们只是直接关系农村教育的思想和制度问题,只是农村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所谓农村教育质量,实质上就是农村教育培养人的质量。教育思想与教育体制,对于人的培养质量来说,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由于农村教育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所以直接决定农村教育培养人的质量高低的必要条件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是培养儿童,还是培养青少年,抑或是培养成人?二是如何才能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培养达到一定规格?即“教学什么”和“如何教学”两大永恒问题。显然,前一问题涉及农村教育类型及其培养目标问题,而后一方面的问题则涉及农村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问题。因而,农村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农村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农村教育特有的相互关联的三大问题:(1)应该将农村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分别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并达到什么规格?(2)通过教学什么才能达成这样的培养目标?(3)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

观照农村教育的核心问题,需要适时扩展和深化农村教育研究的领域和主题。在拓展农村教育研究领域方面,人们需要继续加强和深化农村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并提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大力促进农村成人教育领域的研究。加强和扩展农村成人教育研究,是社会教育化和和谐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农村成人教育正在担负起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普及和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以提升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村经济;二是传播现代生活方式,使学习和教育成为农民们的基本生活方式。这样一来,在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研究和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同时,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研究,积极推进农村社会教育化和农村教育社会化,就成为我们必须担负起的历史使命。

农村教育的发展须借助于农村教育研究的指引,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须植根于广大的农村教育现象。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国教育事业,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则须从事实出发,借助理论的翅膀,搭乘政策的快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起。

[作者:姜立刚(1982-),女,吉林省集安市人,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农村研究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