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精用宏印外求印

2015-05-25 13:05子不语
支点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流印社刻字

子不语

刚和吴林星老师见面,他便接到中流印社的电话,被告知“功勋社员”的证书都制作好了,过些天就举行仪式。吴林星解释此事说,他年过花甲,一方面这正是艺术上出成绩的时候,想专心从事艺术创作,一方面年轻人都成长起来了,也要给他们让位,所以提出卸任中流印社副社长,而社里开展的“功勋社员”授牌活动,他也获此殊荣。

这番话真让人感慨万千。吴林星对篆刻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敬畏,以及他的谦逊与真诚,尽在此言中。因自幼喜欢书法,吴林星20多岁选择工作时,进了长江刻字社。每天刻八个私章,是最基本的工作量。为了拿到更多工分,也为了让手艺快速进步,他常常一天工作十多个钟头,还特意挑那些使用牛角、水晶、象牙等硬材的活儿,以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刻了整整十年,吴林星开始主攻篆刻。彼时,他享受着攀登艺术高峰的美妙,自觉地探索如何在创新与传承中找到平衡。

在吴林星看来,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倘若盲目追赶时风者,只会被历史所淘汰,但是艺术终究是需要创造性思维,如果一味按照传统的思维走下去,恐怕难成大器;艺术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在共性里面加入了个性的东西。就在苦苦寻求创新路径之时,一位长者点醒了他,何不用你刻字社的宋体字去刻印呢?他眼前一亮,立即找来一堆关于宋版字的典籍反复揣摩。“宋版字苍劲、质朴、隽美,倘若进行创新性的艺术融合,是不是可以成就新的独特语言呢?”吴林星寻思道。

通过锲而不舍的艰辛摸索,吴林星渐渐找到了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受。这个过程给多年好友、书法篆刻家昌少军留下深刻印象:“他从汉印入手上溯秦以上古玺、封泥、砖文、佛像,及现代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等名家流派印,将浙派切刀与让翁冲刀结合,借鉴吸收、化为己用,所刻出手不凡。”

昌少军认为吴林星的篆刻艺术作品“有别于古人,又有别于今人”,也正是在于他的创新精神。“他将篆刻的篆法,大胆地变为过去在职业刻字社常用的宋版字,辅之以章法上的穿插挪让、夸张变形和残破,使其具有金石味,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多样的艺术元素。”

对于业内所封“吴宋版”的雅号,吴林星谦虚地说:“我一直对创新心存敬畏,即使现在,也不敢随意而为。不论是章法、刀法还是笔法,都得细细讲究。每创作一件作品,思考清楚了,才敢下手。”

现在,吴林星把功夫转向了治印之外。他从唐诗宋词中汲取养分,从汉隶魏碑中寻求灵感,让作品更加动情、传情。吴林星重视禅意,他大量的作品从字面到图案,都闪烁着禅机。“上善若水”、“黑白通玄”、“书画通禅”,相同的几个字,吴林星常常刻出好几款,比较、斟酌,找到最接近完美的表达。

吴林星说,艺术之路是没有尽头的,当技法达到一定程度后,归原本质决定作品的品格。而作品最终体现的是作者本身的性情与人格魅力,这就需要创作者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这种提升也是没有止境的。(支点杂志2015年5月刊)

猜你喜欢
中流印社刻字
金石为谊
——北大校友书画协会·亭林印社篆刻交流展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中流击水——《马祥根传》选读
南方印社印结同道,方寸藏菁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商朝
———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咏江石
李澍周
“老外长城刻字”该如何面对
李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