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当中国经济的季度增长率降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时,中国股市创下7年来新高,沪指今年涨幅已超30%,并在过去12个月里实现翻倍。
对中国新一轮牛市的动力分析,可谓众说纷纭,诸如“改革牛”、“政策牛”、“杠杆牛”、“萧条牛”、“预期牛”、“投资牛”等等。各种声音从不同的侧面解读,各有各的道理。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爱。这波牛市与2006-2007年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应是各种积蓄已久的力量在汇聚之后的迸发,各种力量之间也存在着紧密联系。
从改革层面看,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改革释放了能量,它有利于牛市的形成,同时,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经济低谷期进行,让人对未来产生良好预期。股市上看得很清楚,一带一路、互联网+、国企改革、自贸区等题材股都有大幅上涨。
从资金层面看,稳健又不失灵活的货币政策、规模庞大且寻求收益的居民储蓄、融资融券的杠杆作用,使股市持续上演着“让子弹飞”。
从信心层面看,不论是高层频频发出提振股市的积极信号,还是赚钱效应显现后的拉动,都给股民和机构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勇气。
总而言之,这一轮行情既在管理部门的呵护下,又遵循了市场逻辑,它牛气冲天,但可能还说不上是“疯牛”。
现在,投资者普遍关心,“经济下行、股市飘红”的局面能维持多久,或者说,这一轮牛市大概会持续多少年?
其实,经济低迷与股市火爆的反差不足为怪。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牛市与宏观经济基本面并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不能简单地以“股市晴雨表论”来判断后市。
比如,从1964年到1981年,美国GDP增长了三倍多,但这两个年份的道琼斯指数都是874点。而在华尔街历史上最长的繁荣期——1982-2000年,道琼斯指数涨了十倍,美国GDP增长连三倍都不到。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还在继续加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
中国股市的走牛或许不会昙花一现,但它需要走慢走稳,需要理性繁荣。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实体经济逐步企稳上扬,与资本市场形成良好的互动。资本市场要为社会资本投资中小微企业提供一整套市场化机制。
其次,中国股市自身要真正体现市场化、法治化精神,符合国际惯例。这有一系列工作要做,比如IPO注册制,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引导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批露和分红机制,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化,等等。
再次,投资者教育。中国股民要走向成熟,摈弃一夜暴富的幻想和博傻行为,学习基本投资知识和保持良好心态。因为伴随急速上涨的,不只是纸上财富的增加,还有股市风险的累积。(支点杂志2015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