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实现路径

2015-05-25 21:20张兴才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独立性内审机构

张兴才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合法经营、增强科学管理意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已被视为现代企业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空前的发展。但在审计实践中,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限,影响了其审计效能的发挥。

一、审计独立性产生的动因

(一)信息可信性的需要

在受托经营和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当经济利益出现冲突和两权分离现象由形式转化为实质,即财产所有人不能直接控制和干预财产管理人时,就需要授权委托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其行使监督活动,这种监督活动就是审计。审计不仅是财产所有人对财产管理人的监督手段,同时也是财产管理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财产所有人对审计的需要更为迫切,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并且会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内涵和外延的扩展愈加强烈。诸如此类的需求客观上要求审计监督必须提供真实的信息,而真实的审计信息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站在独立于委托人和被审计人之外的第三者角度行使监督权,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进行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

内部审计站在第三者角度,以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旨在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为企业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风险,促进企业治理效率的提升与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三)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地域分散化、股权结构多元化、企业风险控制制度化,这种变化趋势及其结果导致投资人和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直接控制变得越来越难,需要有一些专业的监督系统来保证管理决策和风险防范以及投资人股东权益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监督系统专业化独立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大特征,使其发挥其他部门所达不到的独特作用。

(四)审计职业化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等有关规定的陆续颁布与实施,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内部审计人员开展业务提供了指南和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职业化发展也是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和实现独立性的保障。

二、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受限的主要表现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受限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主要形式:一是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二是在财务部门下设审计机构,三是未设机构只配备相关的审计人员或者由财务人员兼任。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要么是由主管财务的负责人进行管理,要么就是由财务机构直接管理。如此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使得内部审计仍然参与了企业的行政或者经营管理活动,要向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受组织或者个人的控制与干预,不易保持其独立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者的地位,无法实现相对的独立。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限

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但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其福利待遇、职务晋升、业绩考核等等,都要依赖并受限于企业,并且大多情况下审计人员也无法实施有效回避,无法做到精神上的独立,无法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和保密。

(三)内部审计法规制度落实不到位,致使独立性受限

虽然我国的宪法、审计法、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法律法规对审计独立性做了规定,且要求内部审计依法独立、公正执行业务。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现象比比皆是,重制定轻执行、重表象轻实质、重形式轻结果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其属性之一就是审计机构的独立,而实践中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受限的原因是其设置缺陷与隶属关系不明。要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就需要弥补其设置的缺陷,厘清其隶属关系。首先,企业应当依法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不得置于财会机构的领导之下或者与财会机构合署办公,更不允许不设机构只配备相关人员甚至是由财会人员兼任的情况存在。

其次,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制衡关系,不妨采用国际上成功的做法,将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董事会,没有董事会的可以直接隶属于企业总经理,定期向董事会或总经理递交工作报告。因为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总经理是企业决策执行的最高领导,他们在企业经营决策、经营管理中属于最高权威。在董事会或总经理领导下设立内部审计的专职机构,使其有别于其他职能部门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不仅有利于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相对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而且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

审计独立性的另一属性就是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而实践中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性受制于自身利益和素质的羁绊,所以,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首先,必须突破现有的利益链,使内审人员的自身利益不再依附于企业或领导,将内审人员的福利待遇、职务晋升与其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因为工作绩效是完成工作的效率与效能,包括工作数量、质量以及社会效益等,所以只有将内审人员的自身利益与其审计事项的数量、质量以及社会效益相连,才能有效激励他们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实现审计目标。其次,要全面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因为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内审人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保持精神上的独立,既不使自己的判断从属于他人,也不以个人的偏见来左右职业判断,能够以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工作态度保障审计结果的真实。

(三)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结构

随着知识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环境和利益相关各方期望也在不断变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所以,就审计环境和审计资源有效运用而言,优化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优化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机制,注重后续教育,使其从事内部审计业务活动时,具备审计、财务会计、税务金融、统计分析、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律和信息技术等知识,保持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熟悉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风险,确保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增强工作成果的可信度,保护投资者利益。二是优化内部审计人才的引进与退出机制,打通人才交流与晋升通道,确保队伍结构合理,打造一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三是建立审计队伍的职业行为规则,规范监督行为,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原则,保持诚信正直的职业操守,以应有的职业态度执行审计业务,不偏不倚地做出审计职业判断,树立良好的审计队伍形象,提升自身公信力。

(四)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首先,在审计法规体系框架内,建立符合企业内部管理与监督的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保障。其二,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内部审计流程和管理程序,并明确其独立的监控制度、审计职责权限、职业道德准则等是开展审计工作条件之一,通过职责分工来达到相互牵制和监督的目的。其三,是建立高层次的管理体制,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推行内部审计人员外派制度,明确隶属关系,规定报告关系,重视内部审计报告和建议,实施内部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使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审计职责时保持独立性,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增强内部审计的强制性。其四,是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权威性与独立性是相辅相成的,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只有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才能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对所提供的审计报告中的问题给予客观公正、合理正确的建议。

(作者单位: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独立性内审机构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