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娟
[摘 要]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生态语文课堂,是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的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凸显生命性、生趣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它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熟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生本教育 生态语文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35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生态语文课堂,是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的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语文课堂。建构生本课堂,打造生态语文,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一、生命性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和提升生命。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告诉我们要尊重和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教师要像农业工作者一样饱含着对于工作对象生命性的认识,做好激扬生命的事业。因此,课堂不只是教师的主战场,更是学生的练兵场;讲台不只是教师的专属品,更是学生的操练台。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成为讲台的主人,给他们以学习、锻炼的舞台,以展示生命成长的过程。
生本理念下的生态语文,是开放的、自由的,学生不仅是学习的接受者,还是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台前他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台上他们动情诵读,有模有样。台上的学生与台下的同伴互相补充,有效互动。这样给语文课堂展示了一道不一样的风景,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此时的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更是发展的课堂,提升生命质量的课堂。
二、生趣性
生趣,即生动、有趣。生本课堂中,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有效的处理,化教师一味地讲为学生主动地学,变呆板单一的课堂模式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是一幕独幕剧。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教学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了剧本的基本特点后,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剧本),引导学习小组排演课本剧。学生兴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小组交流时,组内成员相互切磋、交流,我则充分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句指导他们排演。全班交流时,个个大展身手,一招一式,有模有样。互动点评时,他们有充分肯定的,有诚恳建议的。人人都说得有理有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下课铃响了,他们仍不肯罢休,争着再来一次。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准确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对剧本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加深了理解,在体验活动中尝试编写剧本,提高了表达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生成性
注重生成,就是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生本理念下的生态语文课堂,是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动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个性鲜明,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开放的课堂必然充满不确定性,这为课堂的及时生成提供了条件。教师要抓住时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让他们思考探究,从而学会学习。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一个学习小组刚和大家交流完虎门销烟的经过,一向好问的周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老师,我觉得用书中的这个销烟方法太麻烦了。”“哦?”我没有对他的话做出对错的判断,而是期待地看着他,想听听他的想法。“我觉得用火烧比较好,又快又方便。”周同学接着说。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的学生有的点头附和,有人凝神沉思,有人翻阅书本……片刻过后,有学生举起手来,王同学说:“周同学,我觉得用火烧不太现实。你看,书中告诉我们有200多万斤鸦片,如果用火烧,那要烧多长时间?况且,用火烧还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课堂上的这一幕,并不是我预设教案中的一部分。学生对于销烟的方法竟会感兴趣,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课堂上,我并没有急着实施下一个教学环节而一语否决或置之不理,而是珍惜这一生成性的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满足他们好奇和探究的心理,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将教学引向深入。这样的课堂就会生机勃勃,充满魅力;就能激扬学生的生命,演绎课堂的精彩。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生本理念下的生态语文课堂,学生从教师的有效指导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熟练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