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课堂教学创新性思考氛围

2015-05-25 21:24温和训
江西教育C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课堂教学

温和训

摘 要: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营造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思考氛围,需要完成传统课堂的三大转变:教师变“独角戏主角”为“煽风点火者”,学生变“接受者”为“质疑者”,教学过程变“挖掘”为“引爆”。教师要勇于探索,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善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爆点”,生成更多的课堂精彩。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思考氛围

当下的课堂教学,最大缺陷在于“灌输和复制”。教师一味灌输,学生一味复制,创新理念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的短板。许多学生苦读成“书呆子”,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创新教学设计,力求在课堂上营造创新性思考的氛围,将班级作为一个整体,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温度”,让其达到燃点,从而引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教师变“独角戏主角”为“煽风点火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点燃创新性思维的催化剂,教师应当变“独角戏主角”为“煽风点火者”,不断启发、刺激学生思维,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这样的物理课,处处是展示平台,已经没有了严格意义上的讲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煽风点火”,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设置有利于师生交流的情景,为学生搭建自由发挥的舞台,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识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变清晰,由错误变正确,由片面变全面,由肤浅变深刻。

“煽风点火”方法很多。除了利用情感激发之外,还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和其他直观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煽情”。多媒体教学兼具图文声像,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兴趣和注意力,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条件”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先用制作好的课件展示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或现象。这些实验或现象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扬声器发声、击鼓发声、婴儿哭声等,看完后笔者抛出了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你能用身边的器材发出声音吗?由于要动用身边的器材,学生的兴致一下调动起来了,纷纷要求上台展示:用手抖动纸张、敲桌子、弹橡皮筋……有的学生还在自己实验中进行了拓展,比如敲桌子时在桌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来验证发声体在振动。这些做法虽然简单,却能激起学生动手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经过“煽风点火”,往往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拘谨和恐惧的心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二、学生变“接受者”为“质疑者”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和质疑,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由“接受者”变成“质疑者”,自由发表意见,逐步形成创新意识。比如在做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实验后,有的同学质疑: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是否有影响?有的同学质疑: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有影响?还有的学生认为课本中的实验设计有缺陷: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运动时很难做到匀速滑动,应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沿木板方向只要水平拉动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滑动摩擦力大小。对于这些敢于突破课本答案的同学,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数据证明结论是对还是错,让学生体验质疑所带来的收获。

让学生向教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哪怕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都要给予肯定。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先听听他的理由,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后再告诉学生教师的想法,交给学生自己去评价,不需要求得统一的认识,即使是教师觉得没有道理的也不能轻易否定。质疑过程是学生的创新行为,这种能力比答案更重要。

三、教学过程变“挖掘”为“引爆”

除了“煽风点火”,教师还应是点燃导火索的炮手。在积极营造课堂思考氛围的过程中,课堂作为一个整体,“思考的温度”将会不断升高,当它达到一个临界点时,教师就要及时引爆。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不能仅仅满足于“挖掘”学生潜力的层次,而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尽快达到思维的“引爆点”。

(一)从实验中“引爆”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比如常用的“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放大”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等效替代”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累积法”,以及“比较法”和“模型法”等。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典型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对这些实验进行多种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设计训练,引导发现探究,重视预测猜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验室是一个特别的“课堂”,也是点燃学生思维的最佳通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设计实验能力是一种最高水平的实验能力,最能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活化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必备的一种能力。在要求学生设计“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这个实验时,笔者把同样的实验器材(小铁桌、海绵、细线、一小盒面粉、砝码、橡皮泥、气球)分给各实验小组,请学生利用这些器材完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在学生设计实验时,鼓励各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方案设计得多,哪一组设计得最快,哪一组设计得最完整最正确。学生的情绪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各小组争先恐后设计实验,不时报出自己设计的方案,有对有错。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对比,总结设计中的优缺点。

(二)在探究中“引爆”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科学探究可以分为小探究(部分探究)与大探究(完整探究)。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可以从小探究发展到大探究,从定性探究发展到定量探究,从课内探究发展到课外探究。无论是哪一类探究,目的都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勤于动手。新编的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探究题数量有所增加,课内探究多数属于引导探究。例如在教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猜想与假设时,当学生猜想完课本中现有的答案(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后,笔者随即让学生回顾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里的深度是否有关;再通过其他方法引导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形状是否有关。在猜想这一环节上,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大胆猜想,不局限于现成的答案。

(三)围绕课题“引爆”

新的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有理论性和实践性之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题来研究,如“杆秤上的力学知识”“厨房内的物理”“城市里大量水泥路面的利与弊”等。还可以选一些与社会发展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的课题,如“雾霾带来的危害”“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小小矿泉水瓶与物理小制作”等。这些课题中,有的需要学生亲身去体验和观察,有的需要去调查和研究,有的需要设计并动手制作。每一个课题都需要学生经历“体验——思考——实践”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学生做这些课题时也不是简单的“会”与“不会”的问题,而是可以在不同方面、不同深度进行探究,以此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课堂教学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