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玲
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它是一种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小学科学教材中大多数探究活动都是采用对比实验完成的。下面结合《溶解的快与慢》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一、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二是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三是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教材旨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问题——假设——验实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中,认识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温、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从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对比实验法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他们尚不具备自主完成对比实验探究的能力,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指导。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整合。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改变颗粒大小能加快溶解的实验,我个人认为改变颗粒大小加快溶解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因此,我补充了这一内容,并将其与教材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和第三部分内容(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整合为探究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目的是先以食盐为实验材料,以搅拌能否加快食盐溶解的实验为例,指导学生认识对比实验法,掌握对比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制方法,为学生后继探究加热和粉碎方法的对比实验提供借鉴;再通过探究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实验,巩固并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的认识。
二、反复实验,调换材料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要求教师为学生准备好能让实验达到最佳效果的实验材料。在《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中,如果按照教材设计的材料进行实验,要想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很难的。因为在上课前,我将教材中设计的实验逐一地反复做了好几遍,发现食盐量多,水量少,水果糖因颗粒大或成分不好,实验的时间都有些长。为了节省时间,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把教材设计的“10克食盐放入30毫升水中”调整为“2克食盐放入100毫升的水中”;又将教材设计的水果糖换成了长、宽、高都不超过0.5毫米的不规则的立体冰糖块。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实验的时间,确保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进行充分的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三、目标导学,由扶到放
目标导学是我校探索总结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注重学法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导学的教学主旨和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所以,我以认识对比实验法为核心,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对比实验法,正确掌握控制单个变量的操作技能,理解加快可溶性物质溶解的办法,最后通过吃奶片比赛的游戏,激发学生把科学概念和对比实验的方法外化为生活经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一)认识对比实验及其特点、好处(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指名朗读)
(二)对比实验一: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1.出示导学指要一:小组讨论、设计搅拌是否能加快食盐溶解的对比实验方案。要求:从提出的问题、我们的猜测、相同的条件(可有多个)、不同的条件(只许1个)这四个方面来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2.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搅拌是否能加快食盐溶解的对比实验方案。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善对比实验方案。
4.教师演示完成实验,师生共同小结形成实验结论。
(三)对比实验二:探究水温和物体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1.出示导学指要二:小组商讨自主选择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讨论、设计加热或粉碎能否加快冰糖溶解的对比实验方案,要求只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加热和粉碎能否加快冰糖溶解的对比实验方案,教师观察学生参与状态。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学生自主完善对比实验方案。
4.出示导学指要三:各小组按照本组制定的对比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比较哪个杯中的冰糖溶解得更快一些,做好记录。要求操作规范,控制好相同条件,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做到对比实验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5.小组合作按照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
6.学生展示,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实验记录内容及结论,生成本课的科学概念。
(四)吃奶片比赛,反馈提升
举行吃奶片比赛,比一比看谁第一个吃完奶片,意在寻找让奶片在口中快速溶解的办法。
在三个导学指要的指引下,学生在一节课完成了三个对比实验,亲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既获取科学知识,又增长了探究能力,同时形成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了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