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伟
摘 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护理专业实训技能操作流程的设计构建和实施,解决护理实训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难题,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护理人才。教师通过引入——提问——解答——评价,引导学生把握整个流程及各环节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分步消化、积极思考和自我决策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实现教学与临床“零距离”。
关键词:护理 实训技能 操作流程 构建
护理实训教学是提高职校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变革。这种转变对护理实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就必须加大实训教学力度,积极改进实验教学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而真正发挥护理教育依托临床、服务临床、提高临床的作用。从笔者学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来看,长期以来一直沿用 “演示-练习-指导”的填鸭式教学,实训教学方式呆板,实训课堂气氛不活跃,操作内容繁杂,看似简单实际难做;护生实训操作成绩不理想;护生实习过程中因操作不过关而导致实习单位不满及病人不满意;护理专业毕业生招工考试操作不理想等。护理专业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构建,可以拓展护理操作实训模式和方法,使护理实训教学更好地贴近临床工作,使护生获得切实有用的实践技能。
一、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设计
项目教学是笔者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构建需要确立教学项目的内容,在项目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流程的设计与整合。
1.立足临床,确立教学项目内容
在确立教学项目内容时,要事先经过大量市场调研,收集各类资料,以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实用的操作内容为参照,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确定教学内容,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卫生保健等工作的现代服务型技术人才。
2.整理资料,确定流程教学情景
进行系统的流程操作,需以病例及实训情景为导向,在此之前进行各种临床资料的收集,如典型的临床案例、仿真的实训场景等。
3.结合实际,设计操作流程
护理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设计,要体现实用性、教学性的原则,要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和目前护理工作实际的要求,对实训教学内容、模式进行改革,重新筛选操作步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制定完善实践教学流程,改革实践实训操作教学考核方式,使学生真实体验工作流程,有利于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4.整合教材,设计操作流程的模块
《护理专业技能实训》一书中,包含的内容较多,有护基、内、外、妇、儿等各科。依据项目教学的方法,对教材所有的操作项目进行分类整合,任课教师有目的地按照分类建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操作流程。可把教材分成如下五大类操作:生活护理,如备用床准备、麻醉床准备、卧床病人床单更换、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特殊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及绘制,体温计的消毒;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包括无菌技术操作、隔离技术基本操作;诊疗技术,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及药物过敏试验方法、周围静脉输液方法;各种置管病人的护理,包括鼻饲病人护理、灌肠操作、女病人导尿、氧气吸入、吸痰护理。
二、技能实训操作流程实施——再造三阶段七步走
1.课前
下达任务书,小组分工合作。作为课前作业,我们采取实时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案例,基于仿真实训室配合。任务书要求各小组根据老师所定的护理操作项目,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事先完成该操作的简易操作流程方案。此法我们用于测量血压、口腔护理等护理实训操作教学。各组人员可能学习程度不同,但可共同构成不同的护理操作流程方案。教师在此之前只是提出应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程序与分工建议、评价标准,明确集中学习时间。各小组在原先指定的“小老师”牵头下,自制操作流程、成员分工和课前操作练习时间安排表。
2.课中
(1)实训案例引出、实训场景导入。此环节通过视频或仿真实训室便捷地将学生带入实训场景,在自然融入中凝聚注意力,形成联想空间,促进联想思维,获得感性认知。教师根据实训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逐步地实训(反应),如本案例中的病人得了什么病,你觉得此病应有哪些症状,需要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或护理操作,这样的护理操作在这种病人身上实施时应注意什么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操作。
(2)学生角色扮演参与式示教(刺激)。案例视频场景观摩后教师示教,在教师示教过程中强调学生角色扮演性参与,特别是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创造角色多维场景空间,使学生得到角色、情感、操作、态度的初始体验。检验学生通过视频观摩获得的感性认知度,在角色体验中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维,激励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测量血压操作中,每组请出一位同学配合教师示教的真人操作,人选由学生自主选定,在操作中扮演病人角色,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学生合作式回示。示教后采用学生合作式回示,在学生回示过程中,学生互助,并在教师引导与指正下共同完成。在实训初始阶段营造轻松活跃的信息反馈和质量监控空间,有效检验前两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使教师能够及时自我纠正示教缺失,调整教学;规范学生操作,避免学生在操作练习中的茫然甚至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练习。营造身临其境和轻松活跃的实训氛围,使学生自然融入其中,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在角色、情感、操作、态度体验中掌握操作要领,规范操作,领悟医患关系及与不同角色交流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软技能。如在部分操作如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皮内注射、口腔护理、鼻导管吸氧等操作中,请同学一对一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进行真人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让护生之间真人练习,体验“病人”与“护士”的感受。老师与同学共同点评,不仅可矫正护生错误操作,也可强化正确操作,充分体现护理教学操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4)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负责制式小组合作练习(强化)。实训以小组为单位、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负责、团队合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答疑。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练习,营造互学、互助、互带、互纠,比学赶帮和谐并进的氛围,以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小组合作练习中设置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的目的在于:起到师生之间的桥梁作用、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在教师指导与监督不到位情况下的有效练习;团队协作精神及担当精神和责任感的良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调动。此外,在开放实验室中起到很好的技能操作练习指导作用。流程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实训流程进行自主练习,强调让学生通过自我训练获得有关的实训技能。学生可以自己把握学习的步调,并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后
(1)“小教师”负责制下的操作流程概括(评价)。在此阶段,学生已通过上一阶段的自主实训,能对第一阶段的内容进行自我解答。传统的操作流程以繁杂、难记为特征,学生很难掌握与记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已操作练习的基础上,以“小教师”为主,进行操作流程的再次总结、概括与改进,并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流程的自我优劣评比。此项评比作为学生平时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评价与改进,确定比较优异的操作流程为“范本”。“小教师”负责制下的操作流程概括,增加了同学间的相互协作,增强了学生对操作的记忆,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小组技能操作PK式小结。(评价)终末小结采取小组技能操作PK的方式,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挑选小组中比较突出的成员参加全校性的技能操作比赛。此环节的作用在于创造竞技氛围,且有效地起到终末信息反馈、质量监控与评估作用;促进前五个环节技能练习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和外在学习动力,将学生参与性调动到极点的作用;培养团队精神、竞技能力和磨炼竞技心智作用;有效地实训小结。
在这整个操作教学流程过程中,教师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引入——提问——解答——评价。学生的实训基本程序是:接受刺激——反应(自主实训)——强化——记忆(掌握)。通过流程教学实训,引导学生把握整个流程及各环节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与临床“零距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人才紧缺,但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并未降低,“复合型、高素质”是新要求:当今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素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具有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其中对于技能的要求更不可少,“一针见血”成了鉴定护士技能高低的代名词。若护士技能较差,往往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纠纷或事故。我们的学生应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现阶段的护理工作。
护理专业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设计与构建,让学生在重理论的基础上,轻松地掌握技能,使中职护理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重理论,又不能轻实践,在“做中想”,在“做中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临床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解文丽.职校护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2014(7).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