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分析

2015-05-25 05:58:24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燕
中国商论 2015年12期
关键词:管制金融市场金融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燕

金融创新自产生以来不断地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中坚力量,推动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革新。金融创新为人们提供规避风险和获利手段,同时金融创新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新的风险。2008年以美国为源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究其危机根源与美国过度金融创新以及欠缺金融管制密切相关。国外大多数学者认为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Kane提出“斗争理论”,他认为金融创新产生于规避金融管制的过程中,创新又引发新一轮管制。然而国内对金融创新和金融管制关系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前人对金融管制的研究已经非常透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国内较少文献涉及金融管制与金融创新之间的互相争斗互相促进的关系。本文创新了研究视角,同时丰富了两者关系的理论。

1 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的必要性

1.1 金融创新及金融创新的风险

1.1.1 金融创新涵义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定义创新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生产方式或者技术的采用、新市场的开拓、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组织形式的推行。”因此,我们将金融创新界定为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搭配和组合,具体指金融机构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对其产品种类、市场结构、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创新以及开发活动。

1.1.2 金融创新风险

金融创新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创新行为本身所遇到的风险,二是创新产品在其使用过程中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

(1)金融创新开发风险。金融创新活动之初往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创新过程一旦失败,金融机构将会遭到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直接损失是已付出的开发经费成本,间接损失是竞争机构因而取代自己的地位。

(2)金融创新产品风险。金融创新产品设计的初衷是规避转移风险,然而创新产品往往在转移风险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风险。除此之外金融创新产品的高杠杆性也是导致其高风险的主要原因,杠杆在放大可能的财务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相应的财务风险。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指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变现的能力,因此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环境、交易资产规模以及合约标准化程度等方面。然而金融创新产品通常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杠杆系数较高,相对基础资产而言衍生品的流动性风险尤其高。

1.2 金融管制的必要性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金融市场的最优资源配置功能会使其达到帕累托最优,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品等特点会导致金融市场失灵。金融创新也是如此,创新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金融风险乃至于造成金融危机的发生,带来社会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金融创新也会极大地影响政府宏观政策的效果。因而政府要对金融创新进行管制。

2 金融创新视角下金融管制分析

2.1 金融管制与创新两者关系分析

金融管制与创新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金融创新是为了规避金融管制从而使金融机构达到利润最大化;而金融创新的产生使金融监管部门控制风险的程度减弱,促使金融管制机构进一步完善,完善后的金融管制又会带来新一波金融创新,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管制一创新一再管制一再创新”这样的关系推动着金融业的发展。

以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和金融管制博弈关系为例,在完全信息的前提下,如表1所示,A1、A2、A3、A4、B1、B2、B3、B4分别是各博弈主体采取策略后的效用。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当监管当局不进行管制,金融机构不进行创新得到的效用A4小于进行创新得到的效用A2,因此A2>A4(如表1所示)。

表1 金融管制与创新两者间的关系

金融管制机构进行管制,则创新的金融机构得到超额效用,不创新只能得到正常收益,然而创新面临着监管会受到惩罚而失去收益,所以A3和A1两者关系随情况而定,并不确定。

金融机构进行创新时,金融同业机构受益于这项创新技术,因此社会总效用增加,金融管制时金融市场稳定产生正效用B1,不管制也会产生正效用B2。短期B1与B2大小难以确定。但长期不进行管制则金融创新过度会使B2减小,可能为负。金融机构选择不创新则管制机构选择不管制,因为成本会减少,因此B4>B3。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纳什均衡,(A1,B1)金融机构创新与管制当局管制,短期均衡(A2,B2)说明金融机构创新时监管当局不管制。所以完全信息条件下,短期内监管机构放松管制使金融机构创新增加;长期内监管当局会对金融创新进行管制以维持金融市场稳定。但金融机构会继续创新以获得超额收益。

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与以上分析相合,20世纪2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促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严厉地管制金融市场,并促使了20世纪70年代后新一波的金融创新革命。

2.2 金融管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金融管制的成本收益研究的其实是金融监管的效率,如何用最低成本实现收益最大化,金融监管效率会受到诸如金融监管组织机构的设置模式,金融监管目标的价值取向和监管者的激励机制等因素影响。然而最佳的效率水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求解,在这里我们列出金融管制的成本收益函数。

用x来表示金融管制的管制强度,管制机构的监管力度及成本收益大小决定了金融管制的效率,金融监管的成本函数为C(x),金融管制的收益函数为R(x),则金融管制的效率的表达式为:F(x)=R(x)-C(x)。其中C(x)和R(x)各体现了成本收益函数的特点。dR(x)/dx>0,d2R(x)/dx2<0,因此曲线为凸;dC(x)/dx>0,d2C(x)/dx2>0,曲线为凹的。

为了求出该函数的极值,我们定义了金融管制的边际收益与成本,其中监管机构将管制强度x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收益的增加称为边际收益MR(x);将管制强度x增加一个单位时产生成本的增加称为边际成本MC(x)。使金融管制净收益最高时边际成本与收益相等,此时MR(x)=MC(x),金融管制效率也最高。如下图1所示。

图1

在金融管制强度为X*处时,金融管制达到了最优的管制状态,此时管制效率最高。在X*左边说明应提高金融管制强度从而获得更高收益;在X*右边说明了,随着管制强度的进一步提高相应的成本上升速度超过管制强度提高产生的收益,此时管制效率反而下降。所以金融管制就是监管机构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完善会影响成本收益的各种因素从而使监管效率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动态过程。

由于金融管制的收益不易测量,因此实现适度管制最主要的手段是尽量降低成本,用最小成本完成最优管制,达到适度金融管制的目的。实际管制强度要以最优管制强度为标准,管制不易过严,也不宜过松。

3 我国金融管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

3.1 我国金融管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管制起步晚、历史短,国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比较缺乏。纵观全貌,我国在金融管制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3.1.1 金融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虽然我国初步建立了规范金融领域各类经济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然而我国当前的金融法规仍有诸多问题,使得我国金融活动无法有序高效的实施。金融服务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相应的法律规章建设却没有跟上,从而使现有法律法规制度相对滞后无法约束所有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另一方面专业性的法律层次的不足也使得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出现严重缺乏的情况。

3.1.2 金融管制体制发展不足

我国目前金融管制制度仍是分业管理,这种模式滞后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衍生品种类层出不穷,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缺乏协调机制,已经不能够全面覆盖金融市场,降低了管制的效率。

3.1.3 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不同步

纵观整个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我国金融管制落后于金融创新的发展,监管当局在实际进行管制时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方法以达到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进行有效管制的目的。目前我国管制制度主要强调对违规机构的处分与责罚,而不是鼓励和奖赏金融机构合法有益的行为,这种相对消极的管制模式也阻碍了我国金融创新的进一步深化。

3.2 我国金融管制的完善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务院宣布要重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稳健”的财政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货币政策也从“从紧”变成“适度宽松”,同时宣布了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政策,以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在金融管制方面,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健全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体系的政策。完善了金融管制体制。

第一,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完善金融危机监测及应对机制,包括对金融风险的扩散途径进行研究,及时跟踪和评估危机发展的影响和趋势。同时密切关注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资产的流动情况。

第二,监管当局加强了对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品的管制,并制定了一系列完善金融管制体制的政策,比如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出台存款保险条例等,对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这一系列完善金融管制制度的出台,体现了对金融风险监管的认识,金融监管当局切实提高了金融风险预警能力。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一国的管制制度只有随之完善才能满足新的发展要求。

[1]田中景,牟晓伟.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启示[J].时代财富,2012(10).

[2]谭中豪.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分析[J].中国市场,2013(1).

猜你喜欢
管制金融市场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12期)2022-12-30 12:09:24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00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6
管制硅谷的呼声越来越大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41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放松管制
上海国资(2015年8期)2015-12-23 01:47:27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35
让金融市场发力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