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需要教育跳跃式发展

2015-05-25 09:59李大巍
支点 2015年5期
关键词:奈斯多丽丝支点

李大巍

核心提示:中国今天地位的变化,需要教育跳跃式的发展,需要大众教育从直线路径转变为更加定制化的教育模式,从而将潜力最大化。如果新的教育系统能培养创造性的生产方式,那必定会减少对政府的依赖。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及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出版新著《大变革:南环经济带将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以下简称《大变革》),正在中国热销。在这本专著中,提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为“双E”:教育(Education)和经济(Economics)。约翰·奈斯比特曾担任美国肯尼迪政府教育部副部长,多丽丝·奈斯比特亦长期关注教育,二人对教育问题均有深刻见解。围绕“双E”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教育改革问题,《支点》记者对奈斯比特夫妇进行了专访。

创造一个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支点》:一年多前,你们来到中国,出席了在武汉举行的世界新兴产业大会,我们就新兴产业发展对你们进行了专访。去年底,你们受邀到北京出席“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并担任论坛国际顾问,今年初出版的新著《大变革》中也重点谈论了教育。我有种深深的体会,觉得你们对教育非常重视。

多丽丝·奈斯比特:在当今世界,鲜有国家不关注教育改革。在世界各地旅行的同时,作为6个子女、14个孙子女的家长,我们也始终从一个家庭的视角关注着教育改革。

约翰·奈斯比特:在《大变革》一书中,我们提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就是“双E”:教育和经济,全球共同体进步的动力正源于此。无论是从全球发展的角度,还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教育和经济两者之间都紧密相连、相互交织。教育先进国家的经济表现优于教育落后国家。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头等要事。而中国教育目前在国际上和国家内部都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

《支点》:为什么中国需要继续改革其教育体系?

多丽丝·奈斯比特: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游戏变化”(Global Game Change)的时代,世界的权力、经济和地缘政治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西方中心”世界正让位于“多元中心”世界。而在这种变化中,中国和中国人民就是游戏规则改变者,这对中国的教育体系提出了特别的要求。经济发展已经使上千万的中国人步入中等收入阶层。而一个伟大的成功必然与教育有关。

约翰·奈斯比特:这与中国的地位变化与自身定位有关。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被称为制造业的“世界工厂”。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GDP将会成为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想延续经济发展、保持领先地位,中国应该知道自己必须作出转变,从创造一个可以培养大规模生产的环境,转变为创造一个可以培养技术创新、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的自我认知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它明白在过去的200年里,几乎所有重大的技术进步与发明创新,都是从西方发明并且传播到全世界的。教育是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但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会改变世界的面貌。西方能成为世界的中心,绝对不是因为它们的军事力量,而是因为头脑和智慧的力量。但是,中国已经奋起直追,摆脱了西方的限制,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才库。在制造业领域,通过加强机械生产而不断提高的生产力带来了GDP的上升和财富的增加,比如,中国的农民工就是它的资产之一。

要拥有适应新技术与新市场的能力

《支点》:你们提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教育与经济。那么,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约翰·奈斯比特:我们正处于从提升生产力转变为数字化生产的过程中。以往的社会依赖制造业进步增加财富,今天的世界依赖数字化生产提高生产率。我们现在开发的是能够做到定制化生产的技术,标准化生产线渐渐离我们远去了。现在人们对劳动生产率的需求也有了新变化。越来越少的劳动力可以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闲置劳动力投身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与标准化生产转变为定制化生产一样,对劳动力的要求也从数量上的转变为质量上的。

除了生产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之外,工作岗位的生命周期也改变了:重要的不再是曾学到了什么,而是重新学习、适应新技术与新市场的能力。每一个劳动生产者都要重新学习新技能、新技巧,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新转变会创造一个重大需求,就是对教育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勾画出了教育的未来,而不是教育行业本身的重塑影响了经济。

多丽丝·奈斯比特:这就是为什么教育改革并不意味着增加课程。教育改革必须适应未来世界的日新月异。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方式,对于教育所起的作用总是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学生的优异成绩表现出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力量。但是,当涉及到创新的最前沿时,教育的目标就不再是将已有的知识灌输进学生的脑子,而是要满足和培育学生进行探索的渴望和能力,引导他们从知道正确答案的坦途走向怀疑常规、挑战未知的不确定领域。

《支点》:为什么你们说这种改革应该是革命而非演进?

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的地位与定位发生着变化的背景下,教育需要跳跃式发展,从大众化教育的直线路径转变为更加定制化的教育模式,从而将潜力最大化。如果新的教育系统鼓励创造性的天才找到自己的生产方式,这种教育系统对政府的需求、对行政命令的要求和依赖就会越来越少。这种教育系统,应该鼓励人们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国跳跃式发展至21世纪的技术水平,靠20世纪的教育方法是无法达成的,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改革必须是一种革命而非演进式的过程。

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火点燃

《支点》:你们如何定义教育的本质?

约翰·奈斯比特:西方有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火点燃。”这句话对教育的本质做出了精准的描述。教育是学习如何学习,它应该是有激情的、充满乐趣的。今天的世界有太多人无法享受生活,生活之梦蜕变为盼望周末、等待退休;创造性才能受到压抑,机械式学习负担沉重。应该明白,天才就像种子,它们的生长方式和结果并非总是可以预料的。教育不是不断增加“篮子”所能承受的重量,而是保持“火”的燃烧。

多丽丝·奈斯比特:教育的本质不是单纯的灌输,而是让人发现人性的本质。现在有一个危险的倾向,就是经济的压力会使教育的水准和人类道德的标准下降。教育的本质是鼓励和激发人们的灵魂和心智。

《支点》: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还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多丽丝·奈斯比特: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大量是农村人口,进入一流的高中、大学的通道有限。但是,我们有资质良好的老师通过在线互动程序,在远程高中里授课。这是一种解决方案,在适当的时候,它将为中国的农村地区以及那些无法承担日益上涨费用的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约翰·奈斯比特:解决问题的密钥之一是推广在线教育。现在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够快乐地使用电子产品,将科技革命成果与教育革命融为一体,也应是顺理成章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学习)可能会被“普课”(POOCs,Personal Open Online Courses,即个性化开放式在线课程学习)所取代,“普课”针对每一个学生创造程序。这样的程序以及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的合作已经存在了。这种程序可以探测到一名学生是否注意力分散,并对此进行反应。与被限制在正确和错误答案之中相比,被挑战实在令人激动。

《支点》:我们知道两位都非常关注中国,非常乐意与年轻人打交道。多丽丝·奈斯比特女士还是中国六所大学的客座教授。请问,你们对中国的教育有何期望与寄语?

多丽丝·奈斯比特:中国拥有很多有天赋的年轻人,而在达成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价值。(支点杂志2015年5月刊)

猜你喜欢
奈斯多丽丝支点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共舞一曲
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神起源的语言学浅探
给自己一个支点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法庆祝“喜剧之王”百年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