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僧帽壶”的特征及佛文化内涵

2015-05-24 03:00:20顾玲玲
江苏陶瓷 2015年2期
关键词:僧帽形体紫砂壶

顾玲玲

(宜兴 214221)

紫砂壶已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并逐渐从实用的品茗器转变为集功能性、艺术性、人文性为一体的手工艺品,在漫长的岁月凝练中,紫砂壶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紫砂艺术和自成一派的紫砂文化,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深受世人喜爱。

与紫砂壶的发展形成同步对应的是一代代紫砂艺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创新,自明代至今,名垂紫砂历史的壶艺人便不计其数,而他们创作的很多作品亦成为经典,乃后世创作之典范。由明代制壶巨匠时大彬制作的这把“僧帽壶”(见图1)便是紫砂经典之一,该壶造型蕴藏了独特的风格,同时融入佛文化内涵,整体赋予艺术和人文特质。

图1 僧帽壶

时大彬为紫砂艺术史上的一代宗匠,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等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拍打和镶接这一凭空成型的高难度制作技术体系,对紫砂壶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僧帽壶”是其代表作之一,该壶在成型上便是采用了泥片镶接工艺,手艺气息浓郁,同时以古法手工炼泥,胎质浑朴古雅,凝练出时光的味道,整器完美彰显了时大彬的制壶风格。

僧帽,即僧人所戴僧伽帽,是僧人的标准着装之一,代表着佛文化的细节内涵。历史上关于僧帽的形制描述各异,根据国籍、宗派的不同而各有区别。艺术作品中的“僧帽壶”因壶盖沿形似僧帽而得名,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和宗教韵味。

“僧帽壶”最早出现在元代,最早出现时是以瓷器为载体,明代以后随着大量瓷器工匠转移到紫砂器方面的制作后,也将此器型移植了过来。紫砂“僧帽壶”的形象同样各有千秋,众多壶艺人都曾制作过,而时大彬这款则在当时紫砂工艺成熟后,将原型进行改良优化后的成果。

作为一件实质的手工艺品,造型是其表现的核心与关键,唯有造型合理,才能谈及是否适合实用、符合审美、满足人文情感的升华等。紫砂壶的造型富于变化,几何形体、自然形体和筋纹形体是其最主要的三大类别,但综合而言,无论哪一种造型都讲究形、气、神俱佳,在结构上注重点、线、面三者的统一结合。这款“僧帽壶”的造型应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的结合,壶身主体呈六方形,但同时线条富有变化,圆中寓方,其鼓腹、束颈颇具张力和饱满感。壶身上部口沿长有五瓣莲花,壶盖呈正五边形,边缘隐现在花瓣之中。盖钮为佛球状,犹如僧帽之顶。壶颈不长,紧接花瓣,好比是帽沿,如此造型极像一顶僧帽,“僧帽壶”之名也由此而得。同时,其各部位细节均惟妙惟肖,壶的嘴和把造型奇特,壶嘴从壶颈部探出,鸭嘴形流,出水口朝上,壶把为耳形,上有一小扳手,为飞把状,整体给人以刚健挺拔、神韵自若之感。该壶在造型设计上的一大特点即蕴含了丰富的美学观念,其形态经由点、线、面、体组合成整体与局部的独特联系,张弛称势,古朴中亦不失灵巧生动之美。

一件完美的紫砂壶作品应该是灵动的艺术语言和真挚的人文情感结合,从而延伸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只有具备了人文内涵,作品才能摆脱匠气,从而进一步优化其整体艺术效果。佛教诞生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文化,它的核心即是以佛觉悟的方法教导众生化迷为悟、化恶为善、化凡为圣,获得心灵的洗礼。“僧帽壶”以僧帽为原型,通过有形的实物象征,引申出其中所包括的抽象无形的佛文化意境,可谓无声胜有声。泡一壶茶,执一把“僧帽壶”,静静地品味茶香,感受茶事所带来的安静氛围,本身便是一种生活的觉悟,再细赏整把壶,自然而然地享受佛文化熏陶,便是人与壶的共鸣与升华,是“僧帽壶”所营造出的最终人文意境。

紫砂壶艺创作讲究至真、至善、至美,作为一代巨匠,时大彬的作品无不流露着这一艺术和人文精神共融的特征,源于器皿而高于器皿,而这把“僧帽壶”便是最鲜明的写照,其朴实无华的形象融入了佛文化的内涵,从而自然传递出美好的情感气息,给予人从外入内的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僧帽形体紫砂壶
浅谈紫砂“矮僧帽”的艺术特征
也谈紫砂精品《僧帽壶》的创作构想
淡看浮华——浅谈紫砂壶“僧帽”的文化内涵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嗅球神经系统的发放模式与同步运动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西夏学(2017年2期)2017-10-24 05:35:08
鸡霉形体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