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菊花笔筒”探寻紫砂笔筒的艺术风格

2015-05-24 03:00
江苏陶瓷 2015年6期
关键词:刀法笔筒紫砂陶

周 磊

(宜兴 214221)

笔筒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可由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多种材质制成,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由此可见,笔筒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现以民国陶刻大师谈泉铭刻的段泥“菊花笔筒”为例(见图1),谈谈古代笔筒独特的工艺特色。

图1 菊花笔筒

1 段泥“菊花笔筒”的设计风格

“菊花笔筒”采用段泥制作而成,段泥也叫团泥,产地为黄龙山,是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目前,原矿段泥非常稀贵,原矿是绿灰色,以段泥制作而成的“菊花笔筒”,紫泥颗粒不是很明显,色泽有层次,像玉石。“菊花笔筒”除了材质好以外,尤为珍贵的是笔筒上的菊花陶刻。由于笔筒表面弯曲有弧度,在上面进行陶刻需要一定的技巧。观“菊花笔筒”的陶刻,菊花淡疏而不失国画的写意风格,就好像是在笔筒上写实了一幅国画,令人赏心悦目。

2 段泥“菊花笔筒”的陶刻技法

宜兴紫砂陶刻是在紫砂泥制成坯后,在坯体上进行刻字画的手工艺术。由于紫砂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故易于在紫砂陶上进行雕刻,无论草、隶、篆、魏碑、汉瓦、钟鼎铭文等各种书体,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汇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诸多艺术于一体。

从陶刻技艺上来看,段泥“菊花笔筒”的陶刻就是利用紫砂泥色,以刀代笔,以“刻刀”为主要工具来表现笔筒的菊花装饰,再辅以各种刀法表达笔筒的多种艺术形象,比如运用点、线、面的处理手法,深与浅的刀法,刚柔、虚实相互结合,达到具有金石质感的艺术效果。由于段泥“菊花笔筒”陶刻的是弧面,需要以刀就坯,捻管转刻刀进行雕刻,这是紫砂陶刻最基本的刀法,也是最科学的、符合紫砂陶的特点。用捻管转刀法在段泥“菊花笔筒”上表现,充分反映出紫砂的韵味和精神,也最能保持紫砂的醇厚、质朴、金石之味。薄刃快口刀尖和捻管转刀法同时也是区别其他材料雕刻的工具与方法,也是段泥 “菊花笔筒”陶刻的又一特点。

3 段泥“菊花笔筒”的文化解读

评价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不单仅看刻工如何,更要看刻绘内容与器具(笔筒)整体造型的协调性,表达主题是否统一,文化、韵味、情趣等多方面是否更具艺术的价值。所谓“知其白,守其黑”,正是说处理某一部分时,要考虑到其未处理的另一部分,把握事物的整体,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紫砂器具(笔筒)是陶刻的载体,陶刻是器具(笔筒)的附属,两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才能相应生辉。段泥“菊花笔筒”陶刻的菊花蕴含着中国历代文化人崇尚的一种高贵品质。菊花因顽强的性格一直为人们所崇敬,所以古人把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南宋的郑思肖写了一首诗:“花开不并百花红,独立疏篱趣无穷。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此诗不写形状,只赞精神,宁肯抱枝枯干,也不向北风低头,“傲霜斗寒”,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历代文人所崇尚的菊花品质。段泥“菊花笔筒”以菊花为陶刻装饰,使该笔筒的品味一跃而上。

4 结语

紫砂陶刻工艺在工艺美术范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紫砂陶刻的形成是随紫砂陶的历史,一代一代的艺人在长期实践中创作、探讨以及文人墨客参与,从而逐步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在交流中不断碰撞互融,中国的笔筒陶刻艺术也从中吸取营养,不断变化。中国陶刻艺术,尤其是紫砂陶刻越来越成为国际艺术。但传统的陶刻艺术仍在延续和发展,正如这款民国时期谈泉制作段泥“菊花笔筒”,其所以珍贵之处就在于它独特的文化和金石味语言艺术。

[1]秦志荣.小小哥釉笔筒上的民间文化[J].收藏界.2010(10):70.

[2]曹敏.浅谈对紫砂陶刻的认识[J].市场周刊.2012(02):115.

猜你喜欢
刀法笔筒紫砂陶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自制笔筒
刀法
“鼠来宝”笔筒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做一只怪魚笔筒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每日挥刀五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