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波,李欣逸,任仕丰,温川飙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中药汤剂合理用药方法在数字化系统中的实现
刘剑波,李欣逸,任仕丰,温川飙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为确保中药汤剂的安全有效,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通过对中药方剂的配伍和煎制规范做数字化应用的研究,将现阶段已有中药汤剂合理用药规范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形成一个中医用药规范知识库;并在已有中药汤剂数字化系统上加入新的功能模块,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病人与药品信息的绑定,搭建合理用药规范数据库,研究对应算法,进行软件代码编写,完成与医院HIS的数据接口,提供一种用数字化的方法解决医院中药汤剂合理用药问题的方法.
中药汤剂;合理用药;数字系统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现代中药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怎么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再者中药材煎熬成汤剂的过程中需要进过一些处理如炮制、侵泡等等,煎药本身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不少人对此一是不了解,二是在现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下,大家没有时间进行如此操作,
我们前期研究开发的中药汤剂数字化系统已初步解决了一下两个问题:一是在中药汤剂包装袋上喷上药品二维码,其中包含药材品种的电子码及药材从种植到患者手中整个流通过程中的全部流通信息.二是解决“不等”的问题,实现汤剂配送,当病人缴费后,由熬制中药汤剂处把汤剂成品配送到病人指定配送点,病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汤剂组成和来源信息.
在接下来的系统完善中,我们要实现的就是合理用药问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都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两重性.如果不懂得用药禁忌及合理搭配,不仅不能起到治疗效果,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产生新的毒性.
中药安全使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中药通过合理配伍,可使原有毒性减轻,而配伍不当亦会使毒性增强,甚至产生新的毒性.例如朱砂与昆布配伍,会生成碘化汞,并有汞离子游离,容易导致汞中毒,故古人概括有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虽然现代人通过实验研究其并非绝对禁忌,但医生不宜盲目使用其所涉及的药对,更不能全盘否定.
其次,医生处方的剂量大小对药效也有影响.法定有毒中药如毒性很大的砒霜,使用量合理不会导致中毒,相反的,无毒药物甚至是补虚药人参等,用量过大也会导致中毒,甚至造成死亡.
最重要的是,中药的煎煮直接影响汤剂的临床疗效.汤剂煎煮过程中的浸泡方法、用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方式及火候等因素决定了药物有效物质的溶出,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对汤剂药效起决定性作用.李丽芳、杨蓉、束雅春等诸多专家学者已经对中药汤剂的煎煮对药效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1-3].
目前,多数医院仍然通过人工手段解决合理用药问题:医生开方时会口头和处方提醒患者注意事项;药房捡药煎药时会人工检查和核对药方(四查十对,卫生部2007年5月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患者取药是煎药师也会口头提醒患者正确服用方法.这些处理途径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临床药物众多,医生开方时凭着个人经验和记忆,经验不足的医生可能会出现开方出错,涉及到配伍禁忌,医院确实会出现不合理处方,能达到近7%左右[4];医生会出现因为记忆力出错或一时疏忽开错药方;药房检查药方的医师也因为同样原因没有及时检查出药方中的错误;患者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等缺乏了解,发药时不向患者说明[5]等.
近年来,国内大型及部分中等医院在近几年开始使用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电子处方管理解决了处方书写的不规范,精确了价格,提高了医生开方的速度,详细的电子处方清单,减少了差错和医患纠纷发生[6],信息化管理使药剂师的工作更加准确无误,使中药房工作更具有规范化[7].然而,在中药合理用药方面,信息化的应用还非常缺乏,国际国内尚无中药汤剂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国内现有众多的中医院,并且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医院都有中医门诊和煎药设备,但多年粗放的管理模式,汤剂合理用药的问题日益突出,存在着普遍性.
前期在文献的检索中,查询到大量相关文献,做出相关度分析和统计如表1:
表1 中药汤剂相关度分析Table 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al broth correlation analysis
查阅《临床中药学》[8]和药典[9],统计出临床常用中药320味,其中有特别说明了使用禁忌或使用注意的中药有228味,所占比例如图1:
图1 用药禁忌比例图Fig.1 The proportion of drug use taboo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课题将在原有的中药汤剂数字化系统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在原有HIS系统中加入新的软硬件功能模块,建立用药规范数据库,用数字化的方法解决合理用药问题.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的方法实现合理用药,将合理用药的各种规范加入到数据库里,升级原汤剂数字化系统的软件,使之与数据库关联,将医生开药、煎药师煎药、患者提醒等环节纳入数字化系统,保证用药安全,发挥药材疗效.
目前医药安全问题是国家重点监管整治的方向,中药汤剂中药材的合理使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与中药汤剂数字化系统向结合,将中药汤剂的产生及使用过程纳入数字化系统,使之更规范化,保证用药安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课题将在原有的中药汤剂数字化系统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在原有系统中加入新的软件,建立用药规范数据库,用数字化的方法解决合理用药问题.
目前,国外尚无中药汤剂数字化在合理用药方面的应用.国内大型及部分中等医院在近几年开始使用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使中药房工作更具有规范化,但尚无汤剂的合理用药与数字化系统的结合.
通过数字化的方法实现合理用药.将合理用药的各种规范加入到数据库里,升级原汤剂数字化系统的软件,使之与数据库关联.将医生开药、煎药师煎药、患者提醒等环节纳入数字化系统,保证用药安全,发挥药材疗效.
课题的研究,是在前期初步完成的中药汤剂数字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用药规范数据库,开发用药规范提示软件,通过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解决合理用药的问题.
本次课题,首先将对目前各类医学书籍中承认的所有用药禁忌、药材配伍禁忌、药材正确使用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建立用药规范数据库,将上述种种规范措施录入数据库中:如各种药材煎煮前必须的处理方法;不同药材放入顺序、煎熬时间长短;传统药方中特殊中药材的剂量;不同汤剂的服用温度等等.
其次,将继续完善重要汤剂数字化系统,开发用药提示软件加入到系统中,与原系统中的医生工作站、家庭健康中心、药材入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进行关联.并将用药规范数据库连接到新系统中.因此医生开方时会很据数据库内容弹出对话框,提醒医生用药配伍禁忌、用药剂量;药房抓药时系统也会弹出对话框提示捡药师检查有无药材禁忌问题,如有问题则立即将相关信息通过系统反馈至开方医生处,得到医生修改或再次确认后再进行抓药;煎药师处系统弹出对话框信息提醒某些药物的特殊处理方法,如药材煎煮前的侵泡时间,一副药方中不同药材的放入顺序、煎煮时间长短等等;患者收到汤剂后扫描药袋上的二维码,关联到数据库,会获取正确服用方法.
图2 合理用药方法在中药汤剂数字化系统中的实现路线Fig.2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首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医院药房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开展中医中药文献研究,收集整理各种合理用药的规范措施.拟定系统开发方案,开展专家论证.
其次,根据系统方案的要求,建立合理用药规范数据库,开发用药规范提示软件.将数据库与软件并入中药汤剂数字化系统中,与原有的药材入库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家庭健康平台相关联.
课题组在前期初步完成的中药汤剂数字化系统的基础上,对汤剂的配伍和煎制规范进行梳理,对临床实际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建立合理用药规范数据库,通过系统程序对应的算法,对用药规范进行软件控制,通过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解决合理用药的问题.图3和图4为将合理用药方法加入的“中药汤剂数字化系统”后的相关界面图.
当处方违反配伍禁忌时,相应两味药就会以特殊的颜色显示出来,如图3.
图3 配伍禁忌显示Fig.3 Chinese medicine compatibility taboo display
当处方状态正常时,所有药品均会以黄色显示,如图4所示.
图4 处方正常状态Fig.4 Prescription normal
在等待煎药的界面上会显示医生、病人信息,以及需预处理药品的详细信息和处理方法,如图5.
图5 详细信息显示Fig.5 Detailed information display
用药禁忌提醒具体实现算法如图6.
图6 具体实现算法Fig.6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lgorithm
在医生开中药处方的阶段,首先由医生输入中药的药品名、重量,然后向后台传入药品的信息;通过中医合理用药知识库进行比对,返回合理用药信息;凡是没有违反合理用药规则的就以黄色背景显示,违反合理用药规则的以红色显示,提醒医生修改处方内容,直到全部通过知识库比对为止,如图6.
通过临床应用的实践,该系统的作用包括三点:一、通过建立用药数据库,结合软件提示的算法,能最大程度防止医生错误配方,保证用药安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二、煎药师跟据规范煎药,提高处方煎煮汤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汤剂的疗效,提高药材利用率(减少治好一个患者所需的药材消耗);三、患者在完成诊疗后,不用花费2-3个小时等待抓药和煎药,提高了中药便捷性,同时患者通过手机二维码扫描,既可以确认汤剂的配送信息,又可以联网获得服药禁忌、合适温度等信息,规范饮食,安全的使用“放心中药”.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进一步保证中药汤剂的安全性,广大患者通过系统使用上更加放心、疗效显著的中药汤剂,必将增强民众对中医中药的信心,增大中医院的竞争力,带动其他安全合理用药规范的发展.
[1]李丽芳,康小珍,孙志刚.中药汤剂煎服方法对药效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158 -159.
[2]杨蓉,郑虎占.中药煎煮法的现代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44 -46.
[3]束雅春,秦昆明.中药汤剂煎服方法对药效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413 -1418.
[4]孙培钦,王燕.30000张门诊电子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157 -159.
[5]王海萍,朱整明.基层医院门诊中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中国药业,2012,21(22):75 -76.
[6]曹恒炎,江艳华.我院中药房信息化管理的探讨[J].海峡药学,2010,22(11):291 -292.
[7]杜才伟.信息化提高中药房管理效率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6):225 -226.
[8]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10]温川飙,何成诗.中药汤剂电子码监管系统的构建[J].中药与临床,2012(15):9-11.
[11]靳庆霞,王明喜.中药调剂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J].光明中医 2007,22(9):29.
[12]李久琳,米文军,陈众波,等.本院中药电子处方的完善及使用[J].中国中医信息杂志,2013,06:25 -28.
[13]崔蒙,尹爱宁,李海燕,等.论建立中医药信息学[J].中医杂志,2008,49(3):267 -269.
[14]李红.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的特点和启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6):359 -361.
[15]胡金亮,李建生,李素云.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的应用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148 -150.
[16]郭韶,强烈应,撷孙巍巍,等.数字化管理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10,21(2):6 -162.
Realize Technology on digital system of rational use of TCM decoction
LIU Jian-bo,LI Xin-yi,REN Shi-feng,WEN Chuan-biao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611137,China)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extracting TCM decoction,we make a research on the TCM prescription compatibility and boiling specification to make the guidelines of rational drug use that we already have at this stage more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and form a knowledge base of TCM normal use.We add new function module to the existing digital system of TCM decoction and through the bound between patient and TCM information by QR code technique to set up rational drug use standard database.We research the corresponding algorithm,compile software code,complete HIS hospital data interface,provide a method of using digital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edicine decoction of rational use i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rational use of drug;digital system
R288
A
2095-4271(2015)06-0731-06
10.11920/xnmdzk.2015.06.014
2015-06-24
刘剑波(1973-),女,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E-mail:ljbpp@163.com.
温川彪(1971-),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诊疗数字化,中药与物联网,证侯与生物信息.
2013年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013CD00162);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4ZB0088)
(责任编辑:张阳,付强,李建忠,罗敏;英文编辑:周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