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水平及时空特征评价

2015-05-24 16:14:26李江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化

■ 吕 炎/李江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水平及时空特征评价

■ 吕 炎/李江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地城市化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土地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2001-2013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进程的时序和空间特征。研究表明: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综合水平在时间序列上呈现整体逐年上升的趋势;5个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均有显著提升,但市际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土地城市化指数变化幅度和排名的空间差异明显;土地城市化水平呈现“一高一次三低”的格局,中心城市南昌的土地城市化水平最高,九江次之,上饶、鹰潭和景德镇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位列后三位;土地城市化水平是受经济社会因素和城市等级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均方差权值法;环鄱阳湖城市群

0 引言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经济中高速发展期和城市化加速期,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高速城市化(亦称“城镇化”)进程,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过来又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两个显著特征。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核心,而土地城市化是城市化的载体和空间表征[1],是土地条件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不断转变的过程。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的急速扩张已经成为现阶段高速城市化的重要特征[2],土地城市化已逐渐成为地理学和土地利用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有研究指出,我国的土地城市化速度远远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扩张速度过急过快,当前的城市化进程是“冒进式”和不健康的城市化[3-5]。为了认清土地城市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需要对土地城市化的变化过程进行科学度量,掌握土地城市化水平的时空特征,这对于促进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化质量,走可持续的健康城市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城市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研究的结合领域,土地城市化问题正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多数学者从不同尺度出发,开展了土地城市化问题的有益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从国家、省域、城市等多个层面,在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协调度及地区差异[6,7]、空间格局[1]、形成机理[8,9]、风险预判[10]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纵观这些实证研究,均是在合理评价土地城市化水平基础上进行的。但目前的研究文献多是以单一指标来度量土地城市化水平,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速度、建成区面积或城镇建设用地比重等,难以全面反映区域土地城市化的特征。事实上,土地城市化是农村土地形态向城市土地形态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土地在空间结构上的变化,还涉及到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水平和土地产出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城市群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11],是社会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亦是土地城市化进程最快、最集中的区域。本研究以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采用均方差权值法测度鄱阳湖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探寻区域内土地城市化的时空特征和内部差异,以丰富我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的类型区,为针对性地制定城市群土地城市化发展目标和健康城镇化对策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1.1 研究区域

环鄱阳湖城市群(简称“环鄱群”)是由环绕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城市组成,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城市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随着国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实施①参见《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4/05/content_9579.htm,环鄱阳湖城市群与湖北的武汉城市圈和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一起组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又称“中三角”,鄱阳湖城市群正致力于打造为江西乃至中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型城镇化的先行区,环鄱群在“中部崛起”过程中的战略地位正日益凸显。广义上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包括环绕鄱阳湖的南昌、景德镇、鹰潭、九江、新余、宜春、上饶等城市,以及抚州、吉安的部分县(区),考虑到部分县(区)的基础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本文的研究区域确定为南昌、景德镇、九江、鹰潭、上饶等5个城市,即狭义上的环鄱阳湖城市群。

1.2 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化概况

截至2013年,环鄱阳湖城市群5市,区域土地总面积为58092km2,占江西省土地总面积的34.81%,区域总人口为1939.9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90%。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鄱阳湖城市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13年,区域内城市人口1047.06万人,人口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55.19%,比江西省平均水平高6.32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6百分点,相比于2001年,区域内城市人口增长了498.5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6.99%;城市土地的扩张速度则更为迅速,2013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308km2,增长率为152.48%,年平均增长率达11.73%,城市土地的扩张速率是城市人口增长速率的1.68倍(图1),高于1.12的城市扩张的合理比例[12]。

图1 2001-2013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历年城市人口数量及城市建成区面积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个别年份数据缺失通过江西省及区域内各城市的统计年鉴补齐。为消除不同量纲对指标数据的影响,对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为避免标准化数值出现0的情况,将值域整体向右移动一个单位,即:

式(2)适用于正向指标,其中,yij为处理后的第i(i=1,2...n)个指标第j(j=1,2...m)年的标准化值,xij为第i个指标第j年的原始值,maxxij和minxij分别为指标i在统计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 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

土地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土地在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水平和土地产出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在构建土地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中,选用的指标要能够体现土地城市化的变化特征,此外,为了提高各城市之间的可比性,选用的指标为相对指标。

土地利用结构指标用以反映各类用地占区域土地面积的比重,城市建设用地占市区面积的比重是重要的土地利用结构指标之一,强调的是用地类别和权属向土地非农化的转变,是评价某个城市土地城市化水平的核心指标[1];土地利用强度是单位土地的资金、技术、人员等投资强度,体现的是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地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表征土地利用强度的重要指标,亦是反映区域土地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之一;经济增长是土地城市化的重要推手,因此土地城市化的过程亦是土地投入水平提高和土地产出增长的过程;交通道路用地面积和地均GDP可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的变化。土地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土地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3 评价方法

目前,土地城市化水平评价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13]、层次分析法[14]和TOPSIS评价法[15]。本文采用均方差权值法进行土地城市化水平测算。均方差权值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多指标方案决策中,各指标的权值系数大小由该指标的各样本属性值的相对离散程度决定,离散程度越大,表明该指标对方案的决策和排序起着重要作用,则该指标的权值系数也越大,反之,则赋予该指标的权值越小。为此,假定各指标xij为随机变量,各指标在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属性值yij即为该变量的取值,反映该变量的相对离散程度的指标用均方差表示,借此求得多指标决策的权系数。均方差权值法测度土地城市化水平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 求随机变量属性值的均值Ei:

(2)求指标的均方差σi:

(3) 求指标xij的权系数wi:

(4) 求各样本的综合得分Sj:

式(6)中,Sj为各城市基于各指标属性值和权系数综合得分,即土地城市化指数。

3 评价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2001-2013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土地城市化水平进行评价,具体结果见表2、图2和图3。

3.1 土地城市化的时序特征

从表2可知,在时间序列上,随着环鄱阳湖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1-2013年的区域土地城市化指数整体上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只是后期略有波动。13年间土地城市化指数增长了40%,年均增长3.08%。2012-2013年土地城市化指数略有下降,主要在于2013年南昌市市区面积的大幅增加,与2012年相比,共增长了133.16km2,致使地均指标的属性值有所降低,引起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综合指数的下降。

表2 2001-2013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指数及排名

土地城市化指数越高,说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城市扩张速度加快,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投入和产出水平均有很大提高。2012-2013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增长了近1倍,建成区面积扩大了308km2,地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6.25倍,人均城市铺装道路面积和地均GDP则分别增长了2.60和5.25倍。

前文提到,环鄱阳湖城市群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表现为城市土地(城市建成区)的迅猛扩张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且城市土地的扩张速度更为迅速。结合表2和图2可见,土地城市化指数和建成区面积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更为波动起伏,土地城市化指数则呈明显的线性变化特征。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单一指标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区域内经济总量变化、国家或地方投入力度变化、领导发展意图转移等都会对建成区面积的波动产生“彼动我动”的效果;土地城市化指数则包含了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水平多个指标,单一指标或某些因素的细微变动,对其整体变化态势的影响十分有限。这也说明了,相对于采用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单一指标来测度土地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更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更能够反映区域土地城市化的综合水平。

3.2 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水平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存在差异,在空间格局上,各城市之间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差异也较为显著,为更直观地反映区域内各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将各年份的土地城市化指数成图,各城市2001年和2013年的土地城市化指数见图3。

变化幅度上,从图3可知,2001-2013年5个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指数均有显著的增长,但增长幅度不一。增长幅度最大和最小的两个城市分别是南昌和鹰潭,2001年这两个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指数分别为1.1397和1.0909,2013年增长到1.7636和1.3995,增长幅度分别为0.6239和0.3086,两者相差2.02倍,差距相当明显,九江、上饶和景德镇3市的增长幅度分列2~4位。

排名变化上,除南昌以外,其他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指数排名均出现了变化。南昌市2001年和2013年的排名未出现变化,均排在5个城市的首位;九江和上饶分别从2001年的第三位和第五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二位和第三位;鹰潭和景德镇在2001年的排名分列第二位和第四位,2013年则分别下降至第四位和末位。

3.3 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的总体格局及分析

图2 2001-2013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指数和建成区面积对比图

图3 2001、2013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各城市土地城市化水平对比图

结合表2和图3来看,环鄱阳湖城市群5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呈现“一高一次三低”的格局。“一高”是指南昌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在环鄱阳湖城市群各城市中排名最高。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亦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其经济总量、地均收入和基础设施投资强度等方面一直处于全省龙头的位置,快速发展的经济是土地城市化的重要引擎。南昌的土地城市化发展水平亦是鄱阳湖城市群内其他4市无法比拟的,城市建成区面积(2013年)达250km2,占整个环鄱阳湖城市群总面积的近一半,2001-2013年间,土地城市化指数上升了55%,土地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的扩张速度都是5市中最高的。“一次”是指九江的土地城市化水平仅次于南昌。作为江西省两个副省域中心城市之一,九江市近年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2006年以来,随着昌九工业走廊建设和昌九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九江的城市土地扩张和土地城市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城市建成区面积逾100km2,是江西省除南昌市以外,唯一一个建成区面积突破100km2的地级市,土地城市化指数及其增长幅度均大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平均水平。土地城市化水平处于“三低”位置的分别是上饶、鹰潭和景德镇,3市的土地城市化指数及其增长幅度均低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平均水平。上饶的土地城市化指数增长幅度是5个城市中最大的,其排名从2001年的第五位上升到了2013年的第三位,但其城市发展受限于经济基础薄弱。地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2013年土地产出水平排在末位,尽管土地城市化指数排名有较大上升,但其土地城市化水平与排名前两位的南昌和九江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鹰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城市发展前期得益于交通枢纽的优越条件,积累了良好的基础,2001年的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和土地城市化指数仅次于南昌,在5个城市里排名第二,但鹰潭市后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城市发展空间不足,且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以铜产业的开采和加工为支柱产业),城市发展建设明显后劲不足,2013年的土地城市化指数滑落到第四位,是所有5市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一个;景德镇的土地城市化指数排在所有城市的末位,作为资源型城市,在矿产资源进入衰退和枯竭过程中,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劣势逐渐显现,表现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不足,地均投入下降,没有了“造血”功能,城市化建设就动力不足,土地城市化水平难以提升。

4 结论

通过构建土地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研究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变化过程及时空特征,研究表明:

(1)2001-2013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水平在时间序列上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其中2001-2012年为持续上升阶段,2012-2013年出现了波动,略有下降,13年间土地城市化指数共增长了40%,经济总量增加、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加大、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提高是土地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直接诱因。

(2)在空间特征上,各个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但各个城市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地城市化指数的变化幅度和排名方面。

(3)从总体格局来看,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水平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呈现“一高一次三低”的格局,土地城市化水平的分布格局不仅和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和经济总量等经济社会因素挂钩,还受到城市的行政等级和城市地位的影响:中心城市(南昌)的土地城市化水平最高,副中心城市(九江)次之,普通地级城市(上饶、鹰潭和景德镇)最低。因此,若要实现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的综合平衡发展,既要努力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城市土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要夯实周边城市的经济社会基础,加强与中心城市的联动,逐步打破行政壁垒,缩小市际差距。

(4)多指标综合的均方差权值法,可有效减少单指标主观赋权评价法的弊端,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域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及其时空特征,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可信,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需要指出的是,土地城市化指数,是在多指标框架下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并不等同于土地城市化质量,土地城市化指数的高低不代表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好坏,今后的研究重点就是将土地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的其他方面(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进行匹配,考察土地城市化和这些方面的协调程度,开展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合理评价。

[1] 王洋,王少剑,秦静.中国城市土地城市化水平与进程的空间评价[J].地理研究,2014(12):2228-2238.

[2] 徐梦洁,於海美,梅艳,等.近年我国城市土地扩张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1):47-52.

[3] 陆大道,姚士谋,李国平,等.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J].经济地理,2007(6):883-887.

[4] 陆大道.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J].城市规划学刊,2007(4):47-52.

[5] 姚士谋,张平宇,余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6):641-647.

[6] 范辉,刘卫东,吴泽斌,等.浙江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评价[J].经济地理,2014(12):21-28.

[7] 朱凤凯,张凤荣,李灿,等.1993-2008年中国土地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度及区域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4(5):647-656.

[8] 张飞,孔伟.我国土地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机理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5):144-148.

[9] 刘彦随,杨忍.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12(8):1011-1020.

[10] 李婕,胡滨.中国当代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与社会风险[J].人文地理,2012(5):6-12.

[11] 李仙德,宁越敏.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J].地理科学,2012(3):282-288.

[12] 郭施宏,王富喜,高明.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4(3):72-78.

[13] 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等.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53-58.

[14] 曹文莉,张小林,潘义勇,等.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141-146.

[15] 李鑫,李兴校,欧名豪.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与地区差异分析[J].人文地理,2012(3):50-54.

Evaluation of Land Urbanization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Surrounding Poyang Lake area

LYU Yan, LI Jiangfe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CU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Wuhan Hubei 430074)

In this study, we take urban agglomeration surrounding Poyang Lake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ze the land urbanization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from 2001 to 2013, by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land urbanization multifactor and using mean variance weighting method on land urbanization level measurement.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land urbaniza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 surrounding Poyang Lake area has presented an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 in temporal series. The land urbanization level in fi ve cities had signif i cantly improved, but the development level is very uneven within the area. The land urbanization index changes in the magnitude obviously as well as the spatial rankings differences. The land urbanization presents "a high, a mean and three lows" pattern, the highest level of land urbanization shows in the central city of Nanchang, followed by Jiujiang, while the last three are Shangrao, Yingtan and Jingdezhen. The level of land urbanization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which includ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urban ranking and many other factors.

land urbaniz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mean variance weighting method; urban agglomeration surrounding Poyang Lake area

F301.2;F062.1

A

1672-6995(2015)12-0043-05

2015-09-07;

2015-10-09

吕炎(1986-),女,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和土地政策。

猜你喜欢
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化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现代出版(2019年6期)2020-01-14 02:20:36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建筑科技(2018年1期)2018-02-16 04:05:36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鄱阳湖好风光
老友(2017年4期)2017-02-09 00:26:04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30:08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