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娜陈 鹏刘承浩
针推结合分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徐海娜1陈 鹏2刘承浩3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推拿;分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系因颈椎退行性变导致脊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压迫及炎症因子的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的,以颈肩上肢疼痛、麻木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见于中老年人[1]。笔者临床上采用针刺与推拿辨证结合的方法,分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杭州市下城区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7例,男75例,女72例,年龄33~72岁,平均(45.0±6.8)岁;病程6天~5年,平均(75.0±9.6)天;临床症状:均有颈或肩背部疼痛;体征:椎旁压痛122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106例,扣顶试验阳性98例;MRI检查:均有颈椎间盘突出,两个节段及以上多节突出27例,伴有椎体失稳44例,曲度异常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49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期、体征及椎间盘突出节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①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若有损伤史、劳损史、颈部畸形或其他诱因等亦可发病;②多数为缓慢发病,若有颈部创伤史、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③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一致;④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分期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年版)》[3]。排除标准:由于肩背部筋膜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等其他因素造成的肩背疼痛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症、骨结核、骨肿瘤及心肺部器质性病变者。
2.1 治疗方法
2.1.1 实验组 急性期以针刺治疗,取穴:风府、风池、天柱、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天鼎、极泉、缺盆、曲池、外关、阳溪、阳池、合谷、阿是穴。方法:患者俯卧位、进针得气后接电针仪、选择频率150~300Hz,脉冲疏密波,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时间30min,1天1次,治疗5次。缓解期以推拿正骨手法治疗,运用点、按、揉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背、上肢部等酸痛区域,然后运用一指禅法、弹拨法等重点缓解肩背部的疼痛区,最后以拍法、敲法放松肩背部,时间20min,1天1次,共5次;正骨手法针对颈椎曲度异常、颈胸椎椎体、棘突的偏歪等,进行定点整复,手法包括颈椎旋转定位复位法、胸椎膝顶扩胸整复法、仰卧拔伸手法等,隔天1次,共3次。上述情况中纳入研究的患者如已属缓解期,直接按缓解期方案治疗10次。
2.1.2 对照1组 仅予针刺治疗,取穴、方法同实验组,每次治疗时间30min,隔日1次,共10次。
2.1.3 对照2组 仅予推拿正骨手法治疗,方法同实验组,每次治疗时间30min,隔天1次,共10次。
2.2 观察指标
2.2.1 疼痛症状指标 量化指标与计分方法:按患者在每次治疗前后在直观模拟标尺(VAS法)上所指出的疼痛刻度值0~10cm,相应以0~10计分,求得治疗前、后每次得分(共10次)各自相加后的总体均数及标准差。
2.2.2 体征指标 根据专科体征检查包括椎旁压痛、臂丛神经牵拉、扣顶试验等3项的结果,按照呈阳性或阴性的病例数作为观察与比较的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年龄、病程、疼痛程度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病情类型、体征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临床疗效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3.1 疗效标准[4]治愈:颈肩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好转:颈肩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颈肩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不影响正常工作;无效:颈肩部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三组疼痛积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1组疼痛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但比对照2组改善显著(P<0.01),见表2。
3.3 三组体征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椎旁压痛阳性例数比对照2组减少明显(P<0.01);实验组臂丛神经牵拉和扣顶试验阳性例数比对照1组减少(P<0.01),见表3。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表2 三组疼痛积分比较(分,±s)
表2 三组疼痛积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2组比较,**P<0.01
组别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例数49 49 49治疗前8.35±3.72 7.66±3.56 8.17±3.68治疗后2.35±0.65** 2.79±0.72 4.33±0.96
表3 三组治疗前后体征比较(例)
3.4 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类型,约占60%~70%[5]。在保守治疗手段方面,西医药物治疗常用镇痛剂、脱水剂、血管扩张剂等,非药物治疗有牵引、理疗、体育疗法等,是公认的有效方法[6]。研究[7]证实,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尤其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的颈肩上肢痛、颈项活动受限、压顶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等指标的改善更显著、起效更快、疗程更短。
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变性导致的炎性疼痛,除了由于机械性压迫或缺氧造成的无菌性炎症,还会诱发免疫机制反应,因此仅靠针刺、牵引、手法等单一疗法的止痛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如部分扳动类手法在炎症水肿期使用还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分期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非常必要[8]。针刺在消炎镇痛与抗免疫机制方面有优势,研究[9-10]证实,针灸可通过升高中枢(脑和脊髓)5-羟色胺水平,降低外周5-HT含量减少发挥镇痛作用,电针对角叉菜胶致炎大鼠急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抗炎效应,并通过抑制局部促炎症因子(如IL-1β、TNF-a)的生成与表达而控制炎症的发展[11]。因此在颈椎病急性水肿期选择针刺治疗为主,通过抗炎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且避免手法刺激、加重炎症后带来的不良反应。而缓解期宜采用推拿正骨手法,通过改善循环代谢、增加局部血供,调整颈椎与周围软组织的相互关系来减轻或消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改善小关节错位与失稳等情况,从而消除阳性体征[8]。
本研究结果显示,分期运用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充分发挥各自疗法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诊疗更具有针对性,起效更快,其疗效明显优于不分期且分别单独使用针刺、推拿正骨的方法。
[1]Kobayashi S,Yoshizawa H,Yamada S.Pathology of lumbar nerve rootcompression.Part 2.Morp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ngesof dorsal root ganglion[J].J Orthop Res,2004,22(6):180-18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362.
[3]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S].北京:中国康复医学会,2010:2-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施杞.要重视对颈椎病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1):1.
[6]陈丽娜,杨丹丹,纵亚,等.综合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2):561
[7]周建伟,蒋振亚,叶锐彬,等.针灸推拿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8):537-543.
[8]陈鹏,金肖青,范炳华,等.分型分期治疗颈源性肩背痛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2,24(3):20-25.
[9]陈瑾,刘光谱,唐勇.中枢及外周5-HT、5-HIAA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J].中医药学刊,2003,21(9):1446-1449.
[10]梁繁荣,罗荣,刘雨星.电针镇痛后效应与炎症局部5-HT、NE、DA含量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1):52-55.
[11]方剑乔,刘芳,邵晓梅,等.电针对角叉菜胶致炎大鼠的抗炎效应及对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7,32(4):224-228.
(收稿:2014-12-20 修回2015-01-28)
浙江省中医药青年课题研究计划(No.2009YA015)
1杭州市下城区妇幼保健医院全科(杭州310003);2浙江医院推拿科(杭州310013);3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科(杭州 310003)
徐海娜,Tel:13575762592;E-mail:9767541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