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1949—2012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2015-05-23 09:10张彦青来晓强李志诚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定西市麻风病流行病学

张彦青,来晓强,李志诚

(1.定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2.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

甘肃省定西市1949—2012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张彦青1,来晓强1,李志诚2

(1.定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2.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

目的 分析甘肃省定西市麻风病流行特征,为制订新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定西市1949—2012年的麻风病流行病学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49—2012年定西市共发现麻风病患者285例,其中1949—1978年患者占96.14%,主要集中在渭源县、临洮县和岷县,15~39岁组患者占60.70%,男性患者占73.68%,农民占98.25%,MB占81.75%,病期平均5.25年,畸残率平均22.46%。麻风病发现率由1956年的3.26/10万下降到2005年的0.07/10万、发病率由1955年的1.44/10万下降到2004年的0.03/10万、患病率由1966年的0.74/万下降到2007年的0.003/万,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结论 定西市麻风病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皮肤科建设,坚持高质量的线索调查,加强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重视畸残康复教育等。

甘肃省定西市;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甘肃省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西秦岭余脉和黄土高原结合部的高原丘陵地带,处在北纬 34°26′~35°35′、东经 103°52′~105°13′之间,海拔 1 420~3 941米,年降水量 400~600毫米。辖6县1区,121个乡镇,2012年底全市总人口300.22万。为探索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策略,现对定西市1949—2012年麻风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麻风病资料来源于1949—2012年麻风病专用报表、各种专用统计表及综合统计表、登记名册及疫情系统监测整理登记表等,人口资料来源于定西市统计局。

1.2 麻风病诊断标准

以《麻风病防治手册》为诊断标准[1]。

1.3 分析方法

将历年来的统计资料运用Excel 2013统计处理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1949—2012年全市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285例,截至2012年底,治愈216例(占75.79%)、死亡63例(占22.11%,其中治疗中死亡44例、未治死亡19例)、迁出及失访6例(占2.10%)。全市最后1例患者于2008年治愈,自2006年以来,全市未发现麻风病新病例。全市6县1区均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1949—2012年定西市麻风病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曲线图见图1。

2.1.1 发现率 麻风病发现率以1956年最高,达3.26/10万,1983年后维持在0.10/10万以内,2005年仅为0.07/10万,较发现率最高年份1956年下降97.85%。

2.1.2 发病率 1955年发病率最高,达1.44/10万,1979年后控制在0.10/10万以内,2004年仅为0.03/10万,较发病率最高年份1955年下降97.92%。

2.1.3 患病率 1949—1957年患病率快速上升,1958—1969年保持在0.50/万以上,1966年最高达到0.74/万,1970年开始逐年降低,2000年后处于相对低流行状态(0.01/万),2007年为0.003/万,较患病率最高年份1966年下降99.59%。

图1 1949—2012年定西市麻风病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曲线图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历年累计发病285例,其中1949—1978年274例(96.14%),1979—2008年11例(3.86%),2008年后未发现新病例。

2.2.2 地域分布 全市6县1区均有发病,但以渭源县、临洮县、岷县为主(发病215例,占75.44%),渭源县和临洮县最多,各占25.96%。从发病率来看,渭源县最高,达0.41/10万。

2.2.3 人群分布 (1)年龄:15~39岁组173例(占60.70%),40~59岁组61例(占21.40%),15岁以下组49例(占17.20%),59岁以上组2例(占0.70%)。(2)性别:男性210例(占73.68%),女性75例(占26.32%),性别比例为2.8:1。(3)职业:农民280例(占 98.25%),其他 5例(占 1.75%)。(4)型别:多菌型(MB)233例(占81.75%),少菌型(PB)52例(占18.25%),型别比例为4.5:1。

2.3 相关因素

2.3.1 传染来源 有家族史者96例(占33.68%),其他途径189例(占66.32%)。

2.3.2 病期畸残 病期3个月~22年不等,平均为5.25年。共有畸残64例,畸残率为22.46%,其中病期3年及以内者106例(占37.19%),畸残16例,畸残率为15.09%;病期4年者33例(占11.58%),畸残6例,畸残率为18.18%;病期5年及以上者146例(占51.23%),畸残42例,畸残率为28.77%。

2.3.3 治疗情况 截至2012年底,累计治愈216例(占75.79%)、死亡63例(占22.11%,其中治疗中死亡44例、未治死亡19例)、迁出及失访6例(占2.10%)。期间复发25人次,复发再治愈21人次。1986年以来,接受联合化疗(MDT)共11人且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3 000多年来,在全球广泛流行,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之一。麻风杆菌生长缓慢以及毒力较弱的特点导致疾病潜伏期长(一般2~5年,甚至更长),早期症状和体征隐匿,早期发现和诊断非常困难。本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可致畸、致残,影响劳动力,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低流行状态继续保持和增进有效的麻风病防治服务、进一步提高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产出效益、实现麻风病防治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国内外麻风病防治工作者关注的焦点[2]。

3.1 麻风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麻风病防治机构的不断健全和防治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定西市按照防治结合的要求,通过麻风病普查、线索调查等方式,全面摸清了麻风病的流行情况,使查、收、治、管、研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落实,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麻风病发现率由1956年的3.26/10万下降到2005年的0.07/10万、发病率由1955年的1.44/10万下降到2004年的0.03/10万、患病率由1966年的0.74/万下降到2007年的0.003/万。全市6县1区于20世纪90年代全部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实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全市最后1例患者已于2008年治愈,且自2006年以来全市未发现麻风病新病例。目前,全市麻风病继续处于低流行状态,这与本省其他地区的下降幅度大致相似[3],也与我国其他欠发达地区的麻风病控制工作进度相一致[4]。

结果显示,麻风病在发病时间上以1949—1978年为主(占96.14%),在发病地域上主要集中在渭源县、临洮县和岷县(占75.44%),在人群分布上以15~39岁人群为主(占60.70%)、以男性为主(占73.68%)、以农民为主(占98.25%)、在发病类型上以MB为主(占81.75%)。病期3个月~22年不等,平均5.25年。畸残率为22.46%,且畸残率随病期延长而增高。

3.2 目前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麻风病的消灭受经济发展、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麻风病防治历程也显示,经济的发展对疾病控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5]。目前,定西市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各级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普遍锐减,且多为不稳定的兼职人员;二是对现有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相对滞后,工作人员业务不够熟练;三是缺乏专项防治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健康教育不足,广大群众和患者对麻风病了解不够、认识不深。

3.3 今后防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虽然定西市各县区均已实现麻风病基本消灭的目标,但并不是说麻风病已经完全消灭,且我国其他省区仍有麻风病患者存在,同时国际麻风救济会联合会(ILEP)也认为,现在已经达到基本消除目标的地区,麻风病仍是一个问题[6]。为实现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社会公共卫生目标,今后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皮肤科建设。规范综合医院的皮肤科设置,加强皮肤科医生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使他们在日常接诊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麻风病的早期线索,进而充分发挥皮肤科门诊的窗口作用。二是要继续坚持高质量的线索调查。充分利用和发挥疾病防治基层三级网络作用,采取有效的报病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各级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麻风病线索调查工作的质量。三是要认真做好对医生的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一方面可提高接诊医生发现和报告的意识,进而提高疾病发现率和及时报告率;另一方面可为患者的有效治疗争取时间,并进一步规范对患者的诊治行为,减少误诊和漏诊。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患者家属及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通过基层乡村医生定期入户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正确掌握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进而提高就医诊治的主动性和及时性。五是要重视麻风畸残的康复教育。在对存活患者进行随访时,一定要教他们学会如何保护眼、手、足以及进行手足屈伸功能锻炼,使每位患者都能掌握并养成锻炼的方法和习惯,树立信心,长期坚持,会自我护理和简单的自我防护,进而减少或防止畸残以及继发性损害的发生。

[1]马海德.麻风防治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茆青松.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8):46-47.

[3]秦一正,刘小康,杨文奎,等.陇南市1949—2009年麻风病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3):84-85.

[4]胡海珍.1954—2008年青海省麻风病流行分布及其特征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0):60-61.

[5]沈建平,张国成,陈祥生,等.中国1949—2007年消除麻风的历程及其流行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1):1095-1100.

[6]陈贤义.积极推进我国麻风病控制工作[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S1):2.

R195

B

1671-1246(2015)12-0095-02

2013年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管理项目(GWGL2013-60)

猜你喜欢
定西市麻风病流行病学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2004~2013年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状况统计分析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