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华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改良的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冯 华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PBL教学法;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临床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着重于培养学生妇产科临床护理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临床实践机会较少,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欠佳。PBL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先导,用临床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从临床实践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1]。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改良的PBL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选择我院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2012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两个班,1班(74人)为实验组,采用改良的PBL教学法;2班(75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解剖、生理、病理、基础护理等)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教材采用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周立蓉主编的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护理学》(第2版)。
2.1.1 设计病例,提出问题 病例设计要求内容恰当,所选病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这样学生就易于做出正确判断,能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出的问题应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完全仿真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包括接诊、护理病史采集、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实施评价等内容。提前一周将病例及问题编写成“任务单”下发给学生。
2.1.2 自学检测,发现问题 学生根据病例和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前查阅资料,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将学生分成9~10个小组,每组自行推选组长1名,由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前针对病例及问题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分别发言,组长予以记录,组内总结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上交发言记录及讨论结果,要求学生对于预习、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和记录。教师提前了解各组讨论过程及结果,重点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问题、分歧、错误及产生原因,在课堂讨论中以此为依据进行引导。
2.1.3 交流讨论,思考问题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汇报本组讨论过程、所遇问题及讨论结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注意引导学生始终抓住护理程序这条主线,让学生以动态的观点思考和分析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厘清思路,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2.1.4 总结归纳,解决问题 对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让学生再看书或资料,自己寻找答案后再集体讨论。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发言后,由教师对本次学习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于讨论中学生争议较大或回答不清晰的问题予以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重点内容。
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按照护理程序依次讲解疾病的病因、病理、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要求重点掌握护理评估、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病案讨论或以病案习题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明确重点内容,并获得临床感性认识。
表1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s,分)
注:良好指≥80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考试人数74 75平均成绩82.5±8.3 71.8±9.5良好率(%)78.4 63.5
表2 两组学生护理综合实训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护理综合实训成绩比较(±s,分)
注:良好指≥80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考试人数74 75平均成绩87.0±10.2 75.3±9.7良好率(%)87.8 69.3
为了解决学生在校内所学内容与临床应用严重脱节的问题,我院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开设护理综合实训课程。该课程将前期各专科护理实训内容以临床病例的形式进行整合、重组,训练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其对临床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的适应性,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在学生结束临床实习返校后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n(%),人]
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在校内所学知识与临床应用严重脱节,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出现适应周期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等问题。从表1~3可知,改良的PBL教学法较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改良的P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从病例的复杂信息中寻找线索、发现问题、做出判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缩短了临床适应期。其次,在改良的PBL教学法中学生提前拿到“任务单”,提前明确学习任务、明晰学习重点、发现学习问题,使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重心由课内移至课前,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强了课堂学习的实效性。再次,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信息检索和查阅资料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综合协调能力、分析归纳和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等。
笔者在实施改良的PBL教学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改良的PBL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又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还要能有效掌控课堂节奏;(2)该教学法增加了活动式教学,小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能力较差,在小组学习中被动和依赖现象较突出,影响学习效果;(3)该教学法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单位应具备充足的网络学习资源和专业图书资料等。
[1]王艳,张明辉.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发展[J].医药前沿,2012(12):112-113.
G424.1
B
1671-1246(2015)12-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