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21-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实施建议之一,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倒数”概念时,我板书一长串等式:
然后问学生:“谁能在20秒内把所有括号都填上适当的数,使所有的等式都成立。”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在笔算,有的在口算,还有的拿着计算器在算。我看着手表宣布:“时间到!”这时没有一个学生完成。这时我说:“老师能很快填出括号里的结果。”就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奥妙的悬念中,适时引入了新课:“倒数”。此时,学习已成为学生求知的“自我需要”,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新知识。
二、教法多样,诱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是老师强加的,也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这就要依靠教师在教学中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调动和激发,使学生自觉地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探究倾向,诱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等,用讲解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并学到一些分析和推理的方法,促使学生有意义地、高效地学习;用发现法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借助实物、教具或多媒体课件,用演示法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等感知活动提高感性认识;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用操作实验法引导学生利用一些设备或学具独立操作,从活动中直接体验,形成自我经验,以达到“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和用眼睛看数学。”
三、内容巧排,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课文内容图文并茂,富有特色,学生对新颖适度的教材甚感兴趣,教师在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时,力求做到两个“必须”。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因为完全不为学生所了解的课题,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必须能给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善于安排处理前后联系的教材,赋予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注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中。另外教师还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创编一些故事或儿歌让学生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可编成以下歌诀,帮助记忆。“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四、照顾差异,调动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知识积累的差异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学生学习的起点和接受能力并不一致,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分层教学,努力提高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应时时瞄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用课堂提问和板演练习等形式检查学生达标情况,采取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反馈信息。比如,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问题,多板演一些难度较小的模仿性题目;让中等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问题,多板演一些难度适中的阶梯性题目;让较高层次的学生回答一些发展性思考性的问题,多板演难度较大的綜合性题目。
其次应该因层制宜设计练习,练习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切忌在教材中任点几题让学生“一锅煮”,而应紧扣教材,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对基础型习题,要求全体学生特别是低层次的学生做好;对反映教材一般要求的典型习题,要求中、高层次特别是中层次的学生做好;对反映教材较高要求的灵活型习题, 重点要求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做。另外,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两题富有挑战性或开放性的题目让他回去思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适当少布置些题目,做一些基础题,但必须要做好。
总之,兴趣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永恒的话题,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