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策略研究

2015-05-22 16:01王吟画苑璞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学生培养策略

王吟画 苑璞

【摘要】本文针对 “立德树人”的内涵,解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培养的指导意义。根据党中央和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樹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生德育培养政策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德育培养模式,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重点研究了我国高校如何开展德育培养工作。主要包括培养的总目标以及合理的培养方案,以兴趣为导向的德育课程和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奖励机制。另外,还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解读如何有效地实施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的德育培养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校学生 德育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76-02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的高尚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要从做人开始。“一年之计,莫入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立德树人”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抓住了教育的本性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现实,阐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的策略,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德育培养策略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1.我国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的现状

1.1 德育培养停留在政策口号层面

我国从中小学阶段就非常注重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开设了专门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对这些课程并不够重视,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升学相关的课程上,这就导致了学生从小就忽略了德育的培养。而我国的大多数高校虽然也有德育培养相关的课程,但高校学生对这些课程的态度更加不屑,从而导致大学生学习德育课程态度不端正,不积极。另外,高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也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已经成年可自我学习,不再给学生灌输正统的革命思想或道德准则,将面临把思想灌输与德育培养的概念相混淆的错误观念。我国高校德育的培养也只能停留在口号宣传和政策颁布层面,比中小学德育培养更加不切实际。

1.2 德育培养的目标不贴切

德育培养属于导向型教育,只有明确与受众对象的范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国现阶段判断美德的准则是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标准道德价值取向来衡量的。它是义务性的推崇利他主义并将利己视为不善,这就与人之本性必然与利己欲望相伴而生。当高校学生碍于世俗的道德评判标准,刻意压制心中利己意识而做出利他的某些外在行为,已经于传统美德内涵相违背。

1.3 德育培养的方法不奏效

我国许多高校虽然已经积极开展了许多与道德培养相关的活动。例如三月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活动,五月份的五四青年节等阶段性德育培养活动。但在短期的主题活动结束后,便不再有其他的德育培养方式,这种形式化的道德宣传对学生德育培养产生不了实质的效果,从而更加缺乏吸引力。学生也只能肤浅地、表面层次地去理解这种道德上的要求。这就导致了德育目标过高、过空的现象,最终使“立德树人”走向虚浮。学校的思想道德课程以引导学生追求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为己任。然而,当前大学生与社会上的人和事联系非常好密切,发达的传媒、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与社会的实际生活相接触,现处的世界道德现实会让他们对某些“不切实际”的道德标准产生逆反心理,这也使得他们觉得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几乎不存在。

2.我国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策略分析

2.1明确德育培养的根本目标——立德树人

党中央十八大政策对我国高校教育做出明确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各级教育部门都要以这个总目标为指导,并在教育活动中以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部对高校提出的指导方针 “德育为先、能力为主、全面发展”,尤其要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贯通高等教育的全程,融入高校和其他教学机构工作的各个方面。过去我国的德育培养课程和教育部门对学生德育培养的目标总是落脚于党的思想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大目标中去,而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距甚远。

目前我国高校应该以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培养的根本目标,突破一些体制的障碍和德育课程的瓶颈制约,促进高校德育培养工作的开展。可以按照下面几方面来开展我国高校德育培养改革:

(1)完善高等院校和其他同等教育机构德育工作的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

(2)健全高校内部的科研奖励机制,推广优秀德育培养课程,并促进学校之间德育工作经验交流;

(3)建立健全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进行德育工作绩效评估的形式,促进德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4)推进高校学生的实习培训工作的实施,明确行业和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训方面的德育培训责任,促进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5)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开展,将家庭教育跟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全面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和心理健康;

(6)相关管理部门要紧密配合,逐步完善社区精神文化环境,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2.2 制定合理的德育培养方案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培养的现状分析可知,无论高校的德育培养课程还是其他德育培养实践活动都略显脱离实际,出现内容形式空虚和效果不佳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更加合理的高校学生德育培养方案来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德育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为基本原则。通过宣传、理论、新聞、文艺、和出版传媒等方式相结合,加强学校和社会引导积极为学生的健康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高校学生德育这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或受众的心理特征。我国思想德育的实践经验证实,学生在不同时期多样化的心理对思想德育教育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合理的德育培养方案要将道德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站在心理和道德双重视角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心育德,以德利心,在“双管齐下”中促进高校学生人格的完善和良好品性的培养。高校教育需要加大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工作的重视,并在其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

2.3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德育课程

无论课程学习还是其他课外知识的学习,兴趣被认为是最好的老师以及学习的动力来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德育培养课程,能解决长期以来我国思想品德教育不切实际,学生参与性不高和实效性低等问题的出现。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德育课程,能够有效的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都要全面考虑到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阶段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要尽力打破传统教育框架限制,进一步推动德育课程的逻辑,向实际生活逻辑的转变,密切联系高校学生的校园环境和周边社会环境。建立以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本的德育课程价值观,真正做到为学生道德与精神成长为目的的服务。

例如,可以通过布置合作型小组学习或其他实验培训任务来考察,并指导学生如何掌握自己的德育程度并找出自身存在的品德问题。要在新时期做好高校学生德育培养工作,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德育工作新阵地。将网络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着力营造师生交流的良好氛围拉近师生间距离,达到师生相互了解更好互动的目的。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努力使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与之交谈,使学生在一种平等、轻松的状态下接受德育教育。

2.4完善德育工作的奖励制度

在建设德育队伍的过程中,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长效的奖励机制能够促进德育培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传统上高校对于德育培养工作视为教学任务,也导致了德育教师和工作人员队伍力量的薄弱和整体素质低下。可以通过在高校内实行健全的领导机制、选拔机制、培训机制、奖励机制、考核机制等,来提高校园内德育培养教师队伍。

奖励的目的在于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奖励制度的建立要从两方面来入手,主要对高校德育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德育学习较为突出的学生也要给予奖励。例如,在学术研究为主的高校内实行科学的成果评价机制奖励办法,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获得新数据;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主要指标。建立符合学校专业特征的个性化评价标准,推广同行评价和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奖励制度的建立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让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不能让受奖励学生与其他学生分隔开来,奖励内容也要兼顾物质及精神和荣誉证书奖励两方面。

3.总结与展望

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随着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产生正向的或反向的变化。如何正确认识社会转型和处理道德观,这些基本问题的优先性选择对于心理和思想都不够成熟的高校学生来说,这是个重要德育水平的现实考验。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加强对高校学生德育培养引导和监督。本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讨论了开展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的策略。包括明确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制定合理的德育培养方案;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德育课程;完善德育工作的相关奖励制度。“立德树人”的理念在我国教育的实践中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认可,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高娃.发展、反思——高校道德教育问题的窥见[J].语文学刊,2012(2).

[2]王妙志.高校立德树人的路径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王吟画(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职称:学生,学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高校学生培养策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