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清
【摘要】目的:观察红酱汤保留灌肠联合活血通络方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受孕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红酱汤保留灌肠联合活血通络方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不孕症;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084-02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引起盆腔周围组织粘连,其病程缠绵,加上抗菌药物长期使用产生耐药性,使炎症难以控制而易反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且很容易引起输卵管炎症,而输卵管炎症引起的输卵管阻塞是目前女性不孕的最重要原因[1]。近年来慢性盆腔炎导致的不孕症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年龄27~46岁,平均年龄(28±2.02)岁,病程5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3.25±0.46)年,其中符合继发性不孕症32例;治疗组年龄26~46岁,平均年龄(29±2.42)岁,病程4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2.98±0.25)年,其中符合继发性不孕症3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和继发性不孕症患者人数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相关诊断标准参考第8版《妇产科学》[2]。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疼痛,腰骶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白带增多、带下色黄;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呈索条样改变,或可触及囊性包块者,宫骶韧带增粗、触痛;B超提示有不同程度的附件增厚;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轻度升高或不高。
继发性不孕症诊断标准:有过妊娠史,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连续12个月而未能怀孕。男方检查均正常,精液常规正常,无生育障碍,无烟酒嗜好。女方检查基础体温双向,提示正常排卵;B超检查子宫形态正常,无肌瘤,无卵巢肿瘤;腹部平片排除生殖器结核。既往有自然流产、药流、人流后感染、急性盆腔炎发生史,现无明显不适,因不孕症就诊。妇检发现附件区增厚,压痛阳性,或可触及扁平或囊性条索状包块;部分B超提示输卵管积水,后穹窿少许积液,或附件区增厚;输卵管通畅度检查阳性。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广谱抗生素,或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静滴,同时配合红外线物理治疗,2次/d,7d为1疗程。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避开患者月经期或无阴道流血时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外敷。①用自拟红酱汤保留灌肠,药用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赤芍15g,延胡索15g,丹参20g,上药水煎浓缩成100ml后保留灌肠。1次/d,7d为l疗程。②用自拟活血通络方外敷下腹部,药用透骨草60g,千年健30g,艾叶30g,桃仁30g,红花30g,三棱30g,莪术30g,枳壳20g,路路通20g,延胡索30g,王不留行20g,赤芍30g,药物入袋浸泡煎煮出味后湿热敷下腹部,1次/d,7d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随访0.6~1年,观察受孕情况及有无复发情况。
1.4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盆腔炎的相关疗效标准[3]。痊愈:治疗后腰腹部酸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辅助检查无异常;有效:治疗后腰腹部酸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腰腹部酸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好转。有效率为痊愈和好转的总和。受孕:治疗过程中如有停经则停止治疗,查尿妊娠试验,如阳性再经妇检、B超确诊宫内妊娠。
1.5统计学方法所有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见表1。
2.2两组受孕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35例继发性不孕症患者中受孕18例,占51.43%;對照组32例继发性不孕症中受孕7例,占21.88%,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复发率比较经过6~12个月的随访,治疗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7.5%;对照组复发22例,复发率为27.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小结
慢性盆腔炎属临床多发病、疑难病,多由经期不洁、人工流产、产后感染、手术创伤及节育环等多方面因素所致,由此引起输卵管炎症阻塞而导致不孕,而且近年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当前,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抗生素治疗,虽然见效快,但长期使用有导致耐药性增加、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弊端,使其很难根治。中医学将慢性盆腔炎归为“带下病”“癥瘕”“妇人腹痛”等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是妇人经行产后,胞门未闭,正气未复,湿热及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反复进退,缠绵难愈。慢性盆腔炎急性期多为热毒炽盛或湿热淤结,慢性期多为湿热淤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
笔者临床选用清热解毒、利湿祛瘀的中药,自拟红酱汤进行保留灌肠,使中药通过盆腔静脉丛直接吸收,快速作用于病灶,增强药效;同时将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中药自拟活血通络方热敷于下腹部,能进一步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炎症吸收和消退。其中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延胡索行气止痛;丹参活血通络;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活血化瘀。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丹参有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进纤维蛋白降解、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消散瘀积、化瘀通络之功。通过使用中药灌肠及外敷,能促使炎症有效吸收和消退,预防输卵管堵塞,提高患者受孕机率。同时,通过中药外治通经活络,气血协调,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御病能力,从而减少慢性盆腔炎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黄洁夫.新妇产科手册[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9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4-369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5-246.
(收稿日期: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