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华
【摘要】目的:观察消炎利胆止痛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消炎利胆止痛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炎利胆止痛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消炎利胆止痛汤;左氧氟沙星
【中图分类号】R575.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077-02
慢性胆囊炎属胆囊慢性炎症病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发病均较为隐匿,是由急性、亚急性胆囊炎慢性迁延所致,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容易复发,临床表现为反复右肋部疼痛不适、饱胀感,厌食、嗳气,中医学称之为胆胀病,急性发作时可有剧烈的右上腹痛,主要是由于胆腹气机通降失调、饮食所伤、瘀血阻滞而导致的一种病症,有时可向右肩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异常,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探讨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消炎利胆止痛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胆囊炎,取得满意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15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3.5)岁,病程5个月至8年,平均病程(3±1.5)年,合并胆囊结石12例,慢性胰腺炎13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 9~72岁,平均年龄(46±3.5)岁,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4±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性持续右上腹部钝痛或不适感,舌苔多呈黄色,可伴右肩胛区疼痛或放射痛;伴恶心、反酸、嗳气、腹胀、厌油、腹胀和胃部烧灼感,脉象弦涩,摄入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病程较长,可伴发热,反复发作,胆囊点压痛和叩击痛,或墨菲征阳性,与缓解相交替;急性发作与缓解迁延期交替出现;实验室结果显示白细胞总数增高,彩超检查时胆囊体积变性或缩小,胆囊壁毛糙增厚或伴结石,可伴随泥沙样结石。
1.3纳入标准上述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1],并经过B超确诊。年龄19~75岁,急性发作时有剧痛,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患者伴有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肝炎,胆囊穿孔,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内分泌、血液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肿瘤患者;服用其他药物或治疗过敏者或不接受口服中药者。
1.5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19990324),静脉滴注,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給予自拟消炎利胆止痛汤,药物方剂:柴胡12g,白芍12g,枳壳12g,川芎12g,黄芩12g,郁金12g,人参12g,陈皮10g,砂仁6g,炙甘草6g,生麦芽15g,丹参15g, 海金沙15g。每天1剂,水煎服,7d为1个疗程。两组都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6疗效判定[1]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血象正常,彩超示胆囊壁恢复正常,胆囊壁光滑,无毛糙,边缘清晰,囊腔内结石排尽;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发作周期延长,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有所好转,右上腹疼痛基本消失,精神良好,食欲增加,经超声检查示胆囊壁增厚减轻,胆囊缩小;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稍有好转,结石排出35% ,影像学检查有改善,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较前降少;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1.7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方剂联合左氧氟沙星,药物安全、有效,依从性好,无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点滴,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有1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均较为轻微,未作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
3讨论
慢性胆囊炎大多为慢性,约占80%,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由于胆囊炎症长期发作,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囊腔闭合,导致胆囊丧失功能。胆囊炎得不到及时诊治,长期炎性刺激容易诱发胆囊出现积脓,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引发穿孔,造成胆囊因粘液积聚而扩张,有些患者的胆囊会与肠管间出现异常通道,即所谓的瘘管。因此,患者当出现右上腹部隐痛、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病属于中医学“胆胀”、“胁痛”等范畴。中医辨证为胆火上逆,胃气受阻,疾病反复发作,仅单独给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本证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论述[2],根据其临床症状,有学者认为其病位在胆[2],属足少阳经,因胆是中清之府,与肝互为表里,又因肝主疏泄,其机能主要是通降下行,故以肝胆为中心,并涉及脾胃。其病因病机或因七情所伤,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犯胃而致肝胆郁结,腑气不通,气机不畅,气血凝滞而致病而或因木郁克土,气阻则脉络闭塞,脾失健运而致;或因气郁日久,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水湿内停, 不通则痛;或因湿蕴化热,气郁亦可以化火,煎津灼液,甚则火灼伤阴,耗气伤阴,不荣则痛。湿热蕴于肝胆而,肝胆气滞,也可因久病入络,脉络痹阻而致,阳郁不伸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治以和胃降逆,清热除湿,疏肝利胆为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容易造成肝郁气滞,且进食的不规律,导致肝胃虚寒患者呈递增趋势。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笔者采用消炎利胆止痛汤进行调理,方中柴胡,具有疏解半表半里之邪,畅郁阳而化滞阴的作用,故为治疗少阳之要药,可疏肝理气,升散疏达。相关研究发现,柴胡中含有柴胡皂苷成分,能有效消炎、利胆、保肝;陈皮则起到理气化痰、和胃、消食化积,对于食积不化,消化不良,脘闷腹胀等症状疗效显著;加以郁金,则起到清热利胆、排石之功效;白芍能防止气郁耗损肝阴血,缓急止痛,为柔肝养阴之药。中医认为,柴胡、白芍同方,二药联合可清肝解郁,一散一收,利胆止痛,起协同之效;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肿,祛除血中之凝滞,清心除烦;黄芩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可用于湿热痞满,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海金沙清热解毒,利湿通淋。麦芽具有行气健脾,化食消积、退乳开胃之功效;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泄浊,理气止泻;枳壳疏肝和胃,理气消积,化滞止痛;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具有行气开郁,活血祛风,止痛燥湿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和胃降逆,清热除湿,疏肝利胆之功。西药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酶的切割与连结功能,阻止细菌DNA的复制,抑制细菌滋生,从而强效快速的进行杀菌。但长期给药,其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多,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药物依从性欠佳,且容易出现耐药。中药汤剂吸收快,起效迅速,并根据个体差异性,对方剂进行辨证加减,达到辨证施治。
综上所述,消炎利胆止痛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炎,鲁兆麟. 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16-458.
[2]邬淼林.疏肝行气活血汤治疗慢性胆囊炎5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5) 16-17.
(收稿日期: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