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情怀

2015-05-22 05:09张玲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情怀人文语文

张玲

摘要:在小学阶段,重视人文情怀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努力提升自我,体现人文魅力;立足文本,体现人文之美;关注学生,体现人文之情。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关怀教育,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语文,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健康的人。

关键词:语文课堂 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06-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而小学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小学生年纪小,其心灵和情感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阶段重视人文情怀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如何展现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情怀,培养才情并举的“真正的”、“完全”的人?这对每一个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让我豁然开朗。

1 提升自我,体现人文魅力

相对于人文知识而言,人文情怀对老师来说更重要。因为展现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情怀首要途径是教师的熏陶感染。我们常说“言传身教”指的就是人文情怀的教育。“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 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试想一个缺失人文情怀,忽视语文人文教育态度的教师,教育出来的会是怎样的学生?因此,广泛阅读,是提升教师的人文情怀尤为重要。

泰戈尔说“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水”是老师的人文情怀,能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是老师的人文情怀。如果在课堂上时常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经典诗文的人文熏陶,孩子们便会感受到这份意义深远的人文魅力,最终成为文化素质和谐的人。

2 立足文本,体现人文之美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语文教学是生命的教学,它本身就栖居着烂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比如《九寨沟》《泉城》《拉萨的天空》等写景类课文,就是展现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徐悲鸿》《在大海中永生》《秦学森》等写人叙事类的课文体现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第一次抱母亲》《月光启蒙》《师恩难忘》等课文则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和师爱,还有反映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品质的,有体现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的,这些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

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文本,将人文之美释放出来。比如充满激情的导语和深情并茂的范读,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等,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处处流淌着感情,让课堂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如在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笔者便讲母亲的那首歌谣唱给学生们听,“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随着歌声的高低起伏,舒缓停顿,学生的心也跟着微微荡漾,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母亲在小时候也是这样给他们唱儿歌。此时,我们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化”情境中,显示出了浓浓的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多么美妙的画面啊。

3 关注学生,体现人文之情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彰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课堂充满人文情怀。斯宾基认为: 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我们首先应该很明白学生在课堂上究竟需要什么。比如说,现在时下比较流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的比较时尚的歌,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听呢?就因为孩子们喜欢这样年轻帅气的歌手,喜欢用这些歌曲的内涵去丰实自己的人生,那么我想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需要了解课堂上的孩子究竟喜欢什么,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了解孩子们在课堂上真正需要我们老师去帮助的又是什么,他们不爱听什么,课堂上他们的哪些能力可以得以彰显,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空间?如何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如果我们把这些方面都透彻的了解了,那么我们的课堂才会彻底的渗透在学生的内心中去,才能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

4 投身课堂,展现人文之怀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我们需要适度的创设学习的气氛,营造宽松、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多情势、多角度、多层面地寓教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语文。如果在课堂上经常是老师尽情表演,学生袖手旁观,这种教学方法只会误人子弟。

我们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结构,根据教材,教师自身的特长和学生不同层次的情况,灵活地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节,让他们学得新鲜有趣,兴致盎然。比如开展多媒体教学。很多文章如戏剧,写景散文,光靠老师上课讲述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能面对面地了解新事物,将语文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又可以建立学习小组, 设计“当导游、讲故事、分角色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环节,让学生透过文本荣辱与生活。同时还经常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 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语文课堂在敞开心扉的对话和竞赛中,实现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学生张扬个性的自我超越。

如果我们善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搭建一座智慧的桥梁,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引领他们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健康的人。

猜你喜欢
情怀人文语文
人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五老”情怀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