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春娥
【摘 要】当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必须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尽管实践教学不是一个新教学形式和内容,但是就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来看,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高校人才培养并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要。笔者立足转型发展背景,提出提高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思路。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一、加强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指高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基本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一般包括技术技能训练、实验操作、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岗位实习、社会调查及其它社会实践等。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高素质、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无疑是迎接转型需要做好的重要工作,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必须成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着力点。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型、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措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经。对办学者、对全校师生而言,在当前都必须把实践教学摆在突出地位,予以高度重视,并想方设法全面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满足学校应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地方本科高校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同时又具有某一行业领域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指导应用技术实践能力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重大作用。
(1)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能很好地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根据自身情况,以专业设置为基础,选择一定企业进行合作,选派合适的教师团队进入企业开展岗位实习和技术研发工作,广泛搜集行业信息,提高其个人动手操作能力和“双师”职业素质。同时还能带领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教学,学生从实践教学中获得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高素质应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2)引进企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将他们培养成“双师型”教师。学校根据自身专业和专业集群的需要,有计划地引进相关行业所属企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然后对他们分门别类地开展专业理论进修培训,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弥补他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理论教学能力的不足,提升其理论课教学能力,完善 “双师型”素质。由于他们原本就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很强实践能力,进校后又经过一系列理论培训,他们可以较快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质,担负实践实习课的教学任务。
(3)“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这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的骨干“双师型”教师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已有的骨干“双师型”教师可以利于现有实习基地、实训工厂,甚至实验室的先进技术设备,通过“师徒”合同方式,一帮一培养新“双师型”教师。学校让他们承担一部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任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新进教师培养的目标要求、具体任务、方法步骤都十分明确,在较短时限内实现“双师型”达标要求。
(二)全面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1)加强实验室等基础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情况,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增加相应设施设备,必须满足教学要求。全面保证学生的实验空间和实验时间,充实他们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提高应用技能创造充分条件。
(2)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教学条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开放式的实习实训基地。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切实解决学生实习难与实习效果差的问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应该真正成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3)将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提上日程并不断加强。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组织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环节具体要求,结合实训基地具体情况,编写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教材,保证每个实践环节都有章可循,并且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修订,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满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社会需要。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保障与监控
(1)克服困难保障实践教学有效实施。学校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经费投入,分批组织实施校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及试点项目,重点支持实验教学体系重组、实验课程结构优化及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做到实践教学领导投入、教师投入、学生投入和经费投入到位,形成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积极投身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
(2)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及质量标准;充实实践教学督导力量,实行实验实习教学的听课指导及抽查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对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考评,完善评价信息反馈机制;完善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评定办法,激发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实践良好氛围,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实施实践教学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教学过程必须与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就是将教学与生产劳动及技术推广相结合,将专业课的课堂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是将学生领出课堂,将学生学习知识环境拓展到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企事业单位,为社会进行咨询服务或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科学研究内容,把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把新理论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新技术,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实验,也应该鼓励学生带上小课题到校外单位实习,研究与实习相结合。通过教学与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三者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生产实践、培养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机会,从而缩短学用差距。
(二)实践教学必须在校内外广泛开展
实践教学不能局限于校内,而且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利用校外条件和资源深入广泛开展。在校内课堂,可以对学生进行基础实践教学活动,包括一些实验课、模拟场景,使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得到初步训练。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能力后,要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结合专业知识参加实际生产、管理和经营,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具体工作的职业能力,拓展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要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亲身到社会的各部门、各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熟悉国情、省情和厂情,了解社会职业生活、企业生产实际、行业发展趋势,激发自己对未来的专业工作的热爱,提升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教师团队的构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4):21.
[2]李军,赵明炯,卞平.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