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
此刻,时钟指向8:30,校园里静静的,窗外阳光甚好,我想此时很多人已经上班了或在上班的路上了。一早到来的我坐在办公室,在处理了相关工作后,打开电脑中“相约8:30”文件夹。王青青、肖浩超、任俊、孙宇涵、周正龙、郭航涛、曹俊虎、张浩、赵文强、李善军等10个学生的名字跳入我的眼帘,他们是我今天“相约8:30”校长热线的主人公。
“相约8:30”活动,是我从去年10月份在全校倡导,得到老师支持,给家长惊喜、期待的校长热线。动因是,这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女生源占到80%的、处于城郊结合部的相对薄弱学校,这些学生在具有朴素、善良、守纪、文明等优点的同时普遍缺乏自信,表现为说话声音小、低着头走路、胆子较小、学习不够主动、怕事等。去年9月份我调入这所学校,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唤醒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基于学生校园生活的真实发现和真实评价,来引导全体老师实时发现学生在学校真实的优良行为,并及时“放大”与“激励”,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充满自信。于是,我们开通了“相约8:30”校长热线。当老师发现某一个学生当天做了一件好事或有其他方面的进步,需要校长表扬时,他就填写好《“相约8:30”校长热线登记表》中的“学生的事迹”和“家长的联系电话”。我会在当天或第二天的8:30,拨通家长的电话,与家长分享他的孩子在学校成长的故事。
起初,“相约8:30”校长热线冷冷清清,老师们跟我说,“没有发现孩子们有什么优点,都是些芝麻绿豆的事”,负责德育工作的主人也有点畏难。我忽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城郊结合部、80%外来务工子女生源、相对薄弱的质量,这些符号钝化了教师的敏感之心,固化了教师的审美疲劳,我们的老师发现学生的缺点似乎很容易,而发现他们的优点似乎很难。于是,作为校长,我就率先来“发现”:
2013年12月31日上午第二节课下,5楼男卫生间,我看到一个学生在打扫里面的垃圾筒,便问他:“这是班级安排你来的?”他回答:“不是,校长,我觉得要过新年了,垃圾筒应该是干净的。”我内心一热,记下了这个男生的名字叫俞银宝。当天下午是学校的新年晚会,在我的新年致辞中临时增加了寻找俞银宝同学在哪里的环节,当这个大男孩在800多人的报告厅站起来的时候,全场响起了雷动的掌声。2014年1月1日8:30电话准时拨通,接电话的是孩子爸爸。在得知我的身份后,孩子爸爸问什么事,似乎觉得孩子是不是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让校长在新年就打电话过来。当我表扬了孩子后,感谢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爸爸说是学校教育的好。我们在电话中相互“谦让”着。我在当天的“电话后记”中这样写道:这个孩子用他最朴实的行动来迎接新年,他为何要这样做?或许源于他内心深处对学校的一份爱吧。不是他的义务,不是他的责任,他却主动来做。学校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内心最美好的东西激发出来,打破包裹在他们身上的层层的“壳”,把他们内心的真善美激发出来。真的谢谢这位同学,让我觉得2013年最后一天如此美好,同时让我对2014年充满期待。
几次这样的电话后,我都会把“电话后记”及时反馈给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渐渐“相约8:30”的校长电话热了起来,老师们也慢慢“发现”:有帮助同学的,有关心老师的,有学习进步的,有助人为乐的,有关心班级的……直到今天一天竟然有10个孩子同时走进“相约8:30”。
“相约8:30”。相约的不是时间,相约的是美的发现与传递,相约的是爱的表达和交流。孩子有了进步,老师有了发现,校长有了热线。学校有了故事,家长有了惊喜,教育有了温度。当初,为了推进“相约8:30”,我思忖良久,在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近15年的学校教育中,他们在学校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不仅仅是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被我们关注多少?有多少孩子在学校期间得到过校长的表扬?有多少家长在孩子读书期间接到校长表扬孩子的电话?有多少校长能把学生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一回事放在心上?曾有人做过调查,大凡在职业生涯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他们在学生时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在读书时期和校长有过密切接触。
8:30意味着美好一天的开始,此时的家长要么在上班,要么在上班的路上,当他们接到校长热线后,我想,他们一天的心情和我打电话的心情应该一样,肯定是愉悦的。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用电话、一线通这些现代化工具给家长发送诸如分数、通知、批评等冷冰冰或负激励的东西。学校习以为常的做法,家长习以为常地接受,让教育也慢慢失去了原有的温度,以生为本不知不觉被异化为以“分”为本了,我们似乎狭隘地以为,给孩子一个好的分数就给了孩子整个世界,以为抓住了分数就是抓住了教育的全部。在“柏林墙倒了、互联网热了”的时代,教育也应该是越来越“平”,学校教育应该把目光聚焦到孩子在校园生活“幸福指数”上来。对家长而言,没有比学校表扬自己的孩子更高兴的事了,更何况是校长的表扬呢!这样的表扬有时候如香水一样会扩散传播的,很多家长在接到校长热线后。会在第一时间把孩子的故事、快乐的心情传递给亲朋好友。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定时电话,会让多少人的心情变得亮丽,清晨变得美好。“相约8:30”就是一种发现,让我们牵手学生、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发现教育的另外一片风景之美。
一、让老师发现了学生之美
老师改变了“习惯”,变换了角度,多了一份有心,用爱的眼睛去看学生,发现了学生的美,师生关系就越来越融洽。师生关系是学校最重要的生产关系,有了这样好的关系,学生也变得可爱多了,老师也变得温柔多了,教育也变得容易多了。正如有位老师对我形象地说过,“当我在填写校长热线登记表时,我的眼前和心里都觉得这个孩子不像以前那样让我看得不顺眼了,忽然间,他可爱起来了,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二、让学生发现了老师之美
校长的电话,父母的夸赞,让每一个被表扬过的学生突然间发现了老师的“可爱”。原来芝麻大的事竟然惊动校长,肯定是老师的功劳,我的老师原来是把我当回事的。一位学生曾对班主任有“成见”,后因为“8:30校长电话”,她主动和班主任接近了。她觉得“老师在如此繁忙的情况下,还能看得见我的举手之劳,她的眼中还是有我的”。
三、让我们发现了老师之美
“相约8:30”,让我们的管理走近了老师,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发现了老师的教育之美。老师是用爱心来发现学生,记录着他们的优良行为与变化。他们在记述时,用了心,甚至是动了情,他们内心的真、善、美在其中尽情流露。吴慧玲老师用诗一样的语言记录她的学生:“是你,在同学们都出去排队的时候,在教室内自发地整理桌椅;是你,在玩闹的时候也不忘记随手捡起地面的小垃圾:是你,在王子豪同学从楼梯上滑下去的时候,第一个冲到他身边抱起他;是你,在图书馆无怨无悔地帮忙整理书籍;是你,在化学实验室忙得满头大汗帮忙打扫卫生:是你,让老师发现了一个普通同学身上也能发出这么璀璨的光芒——初一(1)班季泗蒙!”
四、让我发现了学生之美
作为校长,似乎学校事情千头万绪,学校又有那么多的学生,我们的心中和眼里多的是“事”,无暇顾及那么多“人”。每当老师把“相约8:30”登记表给我时,我看到的不是一张冷冷的表格,而是表格背后站着一个变化和进步的可爱学生。通过这张表格,我能从众多学生中认出体育健将姚杨彪、独具表演才能的孙宁凯、走路都在背单词的张文静……姚杨彪妈妈曾感动地对我说:“没有想到校长这么忙,还惦记我的孩子。”作为校长,如果能关心到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并为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做点努力,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要的,不能因“多”而钝化我们的教育质感,不能因“多”而让我们的教育太大而化之。
五、让我发现了家长之美
“相约8:30”,如一个磁铁,一极连着家庭,一极连着学校,教育的“磁场”就这样形成了。每次的电话,说的都是不同孩子的故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打出的都是孩子的进步,收到的都是家长的谢意。此前,我们对家长也缺乏了解,通过此举,我们和家长的交流顺畅了、顺利了、顺意了,很多共识就达成了,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也多了理解,多了满意,甚至有的家长还在电话中分享自己的故事。因此,在连续两学期的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中,都是100%满意度。2014年上半年,全区办学满意度测评中,我校的教育服务也名列全区第一。
六、让家长发现了孩子之美
很多家长在接到电话后,都很激动,他们没想到自己孩子在学校能有这样的行为和变化。他们曾认为一无是处的孩子到了学校却“变化如此之大”。我记得有一次,孙宇涵家长的电话很难打,几次通了都被挂断,后来在确认我的身份后,他妈妈才接我的电话,她告诉我,孩子在其他学校读书时,她害怕接老师的电话。她的孩子本学期转来才一个多月,她以为在学校又犯事了。当我根据班主任提供的“情报”如数家珍地说出孩子在学校的很好的表现后,妈妈乐呵起来,或许是没想到,或许是激动,或许是欣慰。电话挂了后,妈妈专门补发来一条短信:“非常感谢校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七、让我发现了自己之美
“相约8:30”,如风一样,起于青萍之末,刚开始是出于偶然,但通过一定的积累之后,我惊讶于自己的不平凡。一直坚持下来,没有因为工作忙而中断,没有因为家长开始接电话的粗鲁而放弃,没有因为看似绿豆芝麻的学生的小事而麻木。我自己始终如一在特定的时间拨通电话,并及时记录着“相约”的情景。其实,教育就是积累起来的。
八、让家长发现了学校之美
绝大多数家长在接到电话时的反应是惊喜。他们没有料到会接到校长表扬自己孩子的电话,以前接到的多是学校让自己不安的电话,他们没有想到学校是如此关注他的孩子。他们的潜意识里,或许没有想到有这样的学校。有这样的校长。有位爸爸经常在外地出差,在接到我的电话后,专门还向孩子班主任核实校长信息。他担心是受骗了。耿旭老师告诉我,孙宁凯妈妈念念不忘学校的好,常常说到校长打来的电话。已经毕业的学生教师节返校时来看我,也提到了“相约8:30”电话。
九、让社会发现了教育之美
“相约8:30”,是教育正能量的传递,是一个积极的教育符号,看似多少有点与众不同,其实只是回归教育本源。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因为家长的传播,会让社会对教育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善意,多一些尊敬。今天暑假期间,有一个陌生号码打入我的手机,接起来是一个小升初的家长,想把孩子送来上学。我问他怎么知道我们学校,他告诉我是家长说这个学校好,我问家长怎么说的,他就和我说起家长告诉他“相约8:30”的事,他就想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来。
记得有位教育老人曾无数次对我说过,教育一定会改变。我想,这里的理想和坚定除了基于教育大背景正在改变的前提下,一定也要基于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坚守这样的情怀,并为之做出“改变”的行为和实践,那么,“教育一定会改变”的脚步就会近了。“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或许,“相约8:30”就是这样一丝春意吧,如果不是,哪怕做那迎着晨曦的一粒湿漉漉的露珠也行。
(作者:江苏省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孙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