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付
2014年10月中旬,笔者参加了在怀化市芷江县举办的“湖南省2014年市县责任区督学培训班”。在芷江县一中开展教育督导时,听到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农村高中优质生源大量流失,已成为制约农村高中学校发展的瓶颈。
农村优质生向省会、地级城市高中集聚,让城区高中不断发展壮大,高考升学率年年攀升,有的已成了“超级中学”;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农村高中升学率不断降低,生源逐年减少,有的甚至难以为继。这些都是我国城乡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郴州市十二中坐落在苏仙区栖凤渡河一个环境优美、四面环水的小沙洲上,办学条件十分优越:20多亩的校园,400米标准的田径运动场,20个班的教学楼;新建的学生公寓楼,偌大的实验综合楼,可以容纳1000余名高中生。自1977年恢复中、高考以来,学校曾经为国家输送了近千名大中专学生。然而,近年来,随着郴州市苏仙区实施“城办高中、片办初中、乡办完小”的学校布局改革方案,2011年送走最后一批高中生后,郴州市十二中由高中学校改为初中学校。
无独有偶,郴州市十一中也于2012年停止招收高中生,改为招收初中生。至此,苏仙区这一南一北的两所农村高中将先后消退而成为历史,仅保留城区的郴州市二中、湘南中学和郴州市第一职业中专。
据了解,农村高中逐渐消失的现象,在郴州市其他县(市)同样存在。许多农村高中的生源都在减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除了桂阳、永兴、宜章这3个人口超过60万的大县外,郴州市其余8个县(区)的农村高中均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困境,80%的农村高中都要迁往县城,才有生存的空间。永兴县三中地处湘南重镇马田,8个乡镇的招生范围有25万多人口。学校高峰时的2005年有3100多名高中生,低谷时的2010年仅有区区的310人,今年刚恢复到1000人。当地大部分高中生不是去郴州上学,就是往永兴县城读书,还有一部分跑到长沙求学。
众所周知,影响一个地区、决定一所学校高考成绩好坏的因素,主要是学校管理、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其中,农村高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优质生源大量外流,影响了高考升学率的稳定。
面对优质生源的逐年减少,永兴县三中副校长曹忠飞既很烦恼又很无奈,直言道:“学习成绩好的或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都去了长沙、郴州的城区高中,留下的都是学习成绩一般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他还苦笑地说:“我们现在是学校建好了,好老师却调走了,优质生源也流失了,生源一减少,学校的办公经费也就相应地减少,这让经费原本就比较拮据的农村学校运转越来越困难,已形成了不良循环,几乎难有什么大的发展前景。”
在怀化市芷江县一中讨论农村高中如何遏制优质生源流失时,湘西自治州教育局督导室副主任朱永久就认为,农民种地要想有好收成,首先得有良种。而优质生就是高中学校培养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学子的良种。失去这部分优质生源,学校就失去了竞争力。即使学校培养出知名高校学子,学校的培养成本也会加倍提高。
“生源是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生源,才容易出好成绩,才能吸引更多家长和学生。否则,就吸引不了好学生,学校也难以为继。”芷江县一中的段老师坦言。芷江县一中的一位班主任小杨说:“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尖子生,就会让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困难更多。就好比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个学科带头人,缺乏灵魂人物后。就难以形成金字塔式的教师队伍结构,比学赶帮的氛围不浓。同样,如果班里没有尖子生,上课的感觉好像就差多了,学生中没有领头雁,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优质高中生源流失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芷江县领导的高度关注,并出台了几项政策措施。在县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14年芷江县安排52万元,按年初的奖励方案,对在高考、中考、上期期末质量监测抽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老师和学校,兑现奖金,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今年从重点师范院校引进30名本科生,充实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的专业结构。
为留住优质生源,今年芷江县还出台了优惠的招生政策,由县财政出资,对全县中考前100名的学生,且在芷江县一中就读的,每月补助300元生活费。每期变化一次,按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综合成绩,对成绩前100名的学生补助生活费。
对芷江县的这些做法,湘西自治州教育局督导室副主任朱永久说:“应用更理性的态度对待争夺优质生源的现象,优质生源合理流动是正常现象,但过度流动、无序流动应该限制。普通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理论上学生有选择不同类型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
“毕竟,现在社会发展了,不少家庭有钱了。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有条件的家庭想让孩子到大城市里条件好的学校就读,不仅仅是为了升学,也是为了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非智力才能。”朱永久补充道。
那么,如何控制优质生源外流呢?笔者认为:
首先,要改变社会评价体系。习总书记讲过考察一个地方的政绩要看GDP,但不能唯GDP。同样,考察一所高中学校要看升学率,但不能唯升学率。如果升学率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学校就无法从这个怪圈中跳脱出来。
其次,要打破区域之间的招生壁垒。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进而让学校恢复正常有序的竞争,以不损害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引导农村高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发展自身特色上来。
再次,要鼓励农村高中走多样化发展之路。农村高中要基于自身办学条件和生源状况,找准发展定位,从单纯比拼升学率的竞争中闯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如湖南省安仁县三中就深知大文大理考不过县一中,职高对口考不过县二中,在音体关特长生方面却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每年高考的特长生就有100多人上二本以上分数线。
最后,建议省教育厅出台规范高中招生文件。按照“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政策,限制省会、地级城市的省示范性高中到各县的招生名额,不能像抽水机那样把优质生源“抽干”,给农村高中留下一点发展空间,从而降低贫困学子到城区的上学成本。
(作者: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局干部)
[责任编辑: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