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成为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摇篮

2015-05-21 13:05张秉强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小学作业

张秉强

【摘 要】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巩固强化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摇篮。典型”作业,有利于深化学生认知;“趣味”作业,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分层”作业,有利于拓展学习空间;“实践”作业,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巩固强化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摇篮。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有:内容体系陈旧,缺乏创新运用;设计目标不明确,缺少数学应用价值;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忽视学生自主探究。

如何设计一些有效、高效的作业,少一些无效、低效的作业布置,增强数学作业的实效性呢?

一、“典型”作业,有利于深化学生认知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因此,数学作业要“精”,精选、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能体现学习要求与重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得到所期望的发展,且训练得恰到好处。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针对这一点,为了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新知,形成技能,教师设计了只列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即撇撇点点):0.36÷0.9;3.6÷0.09;36÷0.18;0.306÷1.08。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今后的学习就简单了。“典型”作业是巩固新知,提高能力的基础,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典型”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研读所教内容,深入了解学情,精心挑选,这样才可设计出有效的作业,使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强化技能。

二、“趣味”作业,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必须爱护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进行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展示所思考问题与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吸引他们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趣味”作业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涵丰富,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数学日记、数学画报等,经常变换,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让学生乐于练习,乐于思考,体验做作业乐趣。如学习了“数字编码”,可以设计作业:某校为学生编号,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例如200903321表示“2009年入学的三班32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1)请给本校学生设计一个编号方案;调查学校学生证的编号估计学生数。思考:学号要分几个部分,每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每部分用几个数字表示?这样的作业学生练的开心,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内化。因此,教师设计趣味性的作业,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乐学者。

三、“分层”作业,有利于拓展学习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是希望数学教育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启每一个学生数学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弹性发展空间,这里也包括数学特长生。“分层”作业要求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基础,遵循“面向全体,兼顾特长,照顾学困”的原则,将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层次小组。即:第一层次是全员参与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次是多数参与的提高型作业,第三层次学有余力参与的发展型作业。对于学困生,要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分层”作业,对优生是一个促进,又能帮助学困生克服不积极完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设计作业:(1)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8米,宽6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第一层次)(2)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周长6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第二层次)(3)学校要在操场上用20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花坛,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怎样围花坛里种的花最多?(第三层次)学生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训练,对学生作业的弹性设计,激发了兴趣,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分层”作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

四、“实践”作业,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实践”作业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材,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了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时代性、应用性的题目,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设计作业:(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这样,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既感受了立体图形的几何美,又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实践”作业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精神并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总之,从生活中来的作业才是“活”的数学作业,有意义的数学作业。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探究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提高娴熟驾驭教材能力,科学、合理设计作业,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5,87.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6.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110-114,122,247

[4]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49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标准小学作业
怎样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简述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