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众获得感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2015-05-20 01:51仇雨临
中国医疗保险 2015年6期
关键词:医疗保障待遇底线

文/仇雨临

提升民众获得感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文/仇雨临

仇雨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导

近年来,国家对医保不可谓不重视,投入不可谓不多,然而群众“获得感”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看,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两头”。

一头是“保基本”未能得到很好的坚守。“新医改”以来,基本医保待遇不断提高,对某些群体来说,“保险”近乎变成了“福利”。如当前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医疗待遇,经过几次调待,不少地区的住院费用平均个人负担比例已经降到了10%以内,保障水平过高,超过医保制度个人负担的一般标准。我国实行的是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医疗保障模式,公民因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分散了个人风险和家庭负担,这本是好事儿,但过高的福利保障容易诱导需求,抬高医疗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疾病谱变化、新医疗技术应用、高价药品和耗材等一系列因素,整体医疗费用不断增长。过去五年,我国公共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投入成倍增长,年均增速达24.8%,但同期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增速也高达17.6%,这个投入大部分被逐年上升的成本给抵消了,个人负担比例变化不大,结果就是“没有感觉”。

另一头是“兜底线”做得不够。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因其筹资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对应的待遇保障水平也不高,但其医疗消费的需求和面对的成本,和职工医保是相同的,因此个人负担相对来说仍然很高。特别是由于其收入水平低,医疗支出容易成为其家庭的“灾难性”支出,导致这部分居民“获得感”低。从根本上说,这是资源分配不公、政策差异以及制度运行效率不高造成的。

一边是日益高企的医疗需求和消费成本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步扩大了个人支出;另一边是政府高投入在体制、机制等各种因素影响下被稀释,没能有效化解困难人群风险。正是这种结构性失衡,在撕扯着医保制度公平性、有效性。

因此,从医保角度上讲,我们应该警惕过高过快上涨的保障水平可能形成的福利诱导和成本上升。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坚持参量改革优化结构。同时强化分级诊疗,引导资源公平配置,继续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和兜底责任,保障底线公平,方能逐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待遇底线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