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芳
2013年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提出推进股票发行向注册制过渡。12月13日,证监会修订并发布《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12月30日晚间,纽威阀门等5家已过会企业率先获得IPO的发行批文。至此,中国A股市场告别从2012年11月开始的,史上最长的IPO暂停。
在A股历史上,共有暂停IPO之后的6次重启,都未对市场的中短期运行趋势产生影响,但历史规律只是一个概率事件,不是必然结果。这第7次的IPO重启,将为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尚不可下定论,但在此次改革重启过程中的政策关键词,将对等在IPO门后的排队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却是有迹可循的。
关键词:“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是新股合理定价的基础,更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为有效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本次改革采取的措施可以概括为:事前明确职责、完善标准;事中加强监督、强化监管;事后加重处罚力度,树立监管权威。明确发行人和各中介机构的责任,促进归位尽责。
发行过程中的报价、定价、申购、配售等各环节信息披露要求更详细、更具体、更及时,供网上投资者申购时参考,同时通过社会监督,防止利益输送。发行人所披露的信息要接受社会公众更长时间的监督,通过强化监督,及时发现问题。今后在发审会前,监管部门将抽查在审企业中介机构的尽职履责情况,被抽查的企业将接受比日常审核更为严格细致的审查;审核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线索,立即移交稽查部门处理。
关键词:“三高”、“圈钱”。经过多次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改革,已从最初的行政定价逐步过渡到市场化定价,这是改革的大势所趋。本次改革后,将不再执行“25%规则”,但并不意味着要放松对新股高定价和“圈钱”的约束。所谓“三高”,核心就是发行定价高。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有新股炒作的原因,同时还有新股供求不均衡、发行人和保荐机构高定价冲动、“打新热”、“人情报价”等诸多因素。针对此,证监会将平衡供需,抑制高定价,并加强监管与约束,威慑违规定价。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后,监管部门和发审委只对发行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判断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改由投资者和市场自主判断。今后发行人可以选择普通股、公司债或者股债结合等多种融资方式,融资手段将更加丰富自由。新股发行的多少、快慢将更大程度由市场决定,新股需求旺盛则多发,需求冷清则少发或者不发。发行价格、发行方式市场化,由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确定发行时机和发行方案,并根据询价情况自主协商确定新股发行价格。
从以上关键词可以看出,此次IPO重启之后将对非法集资、融资圈钱目的的上市需求说不,同时也将对企业资金状况透明化、财务规范化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更严厉的监管约束。这些对于已经在IPO门外排队已久的很多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并不能算是一个完全利好的消息。毕竟很长时间以来,纺服企业被拦在IPO门外的原因,正是财务状况不佳以及资金需求难以言明。这些对于希望借助上市应对经济困境的纺服企业来说,无异于直接的拒之门外。
同时,在此次IPO重启后首批83家过会企业名单中,出现了贵人鸟以及乔丹体育的身影,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而是否能出现好的延续,则需要拭目以待。
历史上的六次IPO重启
第一次:延续下跌趋势。1994年7月21日~1994年12月7日 共98个交易日,涨幅65.75%。
第二次:延续回落趋势。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 共96个交易日,涨幅18.36%。
第三次:出现反转而上涨。1995年7月5日~1996年1月3日 共128个交易日,跌幅12.60%。
第四次:延续下跌趋势。2004年8月26日~2005年1月23日 共101个交易日,跌幅7.86%。
第五次:延续上涨趋势。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 共264个交易日,涨幅49.53%。
第六次:延续上涨趋势。2008年9月16日~2009年6月29日 共189个交易日,涨幅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