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法运用初探

2015-05-19 17:55张萌
课外语文·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比较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引导下,比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比较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运用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比较点,善于利用学生资源,适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还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后很容易掌握某一事物的特征并对此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万事万物的。”比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通过比较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比较中归纳,在比较中阅读,加深学生对于篇章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语文的规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的教学。比较阅读法是指,“在精读、多读的基础上,借助比较的思维方法积极主动探讨不同读物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这种比较思维的训练中,学生需要更加细致地阅读文本,发现未知的规律。有人对比较阅读和传统阅读进行过对比,“传统阅读,着眼点在于掌握知识,理解文句,分析文意,是单项思维,而比较阅读的着眼点,却在于运用知识,探究规律,形成能力,是一种合成的思维,这是二者的区别。但它们又有紧密的联系,表现之一是传统阅读是比较阅读的基础,只有运用传统的方法,对阅读材料的认知基本结束后,才能进行比较阅读。表现之二是比较阅读中能力的发展,能提高传统阅读的效率;较高效率的传统阅读,又能促进比较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会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揣摩、归纳、总结、体会各种文章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将会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寻找恰当的比较角度进行比较

比较阅读最重要的就是从文章中选择恰当的比较角度,如果选择的角度没有可比性,那么就会失去比较阅读的意义。其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成为比较点让学生研究探讨,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均可成为比较点的设置。在寻找恰当的比较角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按照学生认知的逐步上升趋势不断拓展、深化学习内容。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恰当的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比较,不仅能起到知识内容的复习作用,而且还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一)同一单元主题中的不同课文进行比较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以下提到的初中语文课本均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教材)中的单元设置都是按照不同主题组织起来的,同一单元文章的主题相似,这就给我们进行比较阅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的。但是两个单元的侧重点却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第二单元是第一单元的一个延展,侧重于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学习完这样两个单元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两个单元都是在谈人生,它们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点?对于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是可以从宏观把握分析出一个侧重于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另一个侧重于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对人生意义进行了思考。这样的讨论对于刚刚初一入学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初中伊始,就让学生确立理想、树立目标,对于他们三年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单元主题的对比,得到更多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同一课文题目下不同文章的比较

初中三年的课文中有些课文篇幅短小、主题相似,一般会安排在同一个课题下,如初一上学期第3课《短文两篇》中的《蝉》和《贝壳》由小事物引发生命的思索。第7课《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可以让学生引起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进行比较。第24课《散文诗两首》中《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不仅可以从两位作者进行比较,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泰戈尔对冰心的文风影响,同时也可以从母爱这一永恒的主题进行比较阅读。初二下学期第8课《短文两篇》中《日》和《月》都是光明的象征。

(三)不同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比较

父亲的形象在初中课本中出现了多次,从第一学期开始,我就让学生追寻父亲的足迹,在课文中寻找父亲的影迹。每学习到一个与父亲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用列表的方式把文中出现的父亲形象进行分析,同时和前面已经学过的文章进行对比,找寻其中的异同。在学习《竹影》中,同样也出现了父亲,对于这位父亲,学生们结合前面分析过的父亲形象做对比,仍然能够从教育角度进行比较。在分析中,学生还发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到了初二、初三,课本中又出现了《背影》、《台阶》、《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等与父亲有关的文章,随着初二、初三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不断增强,比较的角度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除了从父亲性格进行对比外,还可以从文体、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这几篇文章,而是更好的利用了课本资源,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合。通过对父亲形象比较整理后,学生在写人的文章上也会有不同的提高。

二、采用比较阅读法时,要善于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是最好的课堂资源,利用好学生资源对于比较方法的运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一个人的思路远远不能和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思路相比,学生们思维活跃、想法新颖,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源于课堂上的思维火花。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抓住答题亮点,成为文章的比较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还可以更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思考更为适合的比较点进行文章的分析。学生们在学习中体会着成功的乐趣,更加乐于学习语文了。

有时,我也常常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并找出能够进行比较的角度,并分析写出各个角度在比较后的结果,学生们很喜欢这项活动,每次都互相竞争,看谁写得多。

三、引导学生表达,创设自由思维的空间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发展正处于一个相对活跃期,相应的思维模式也日趋成熟。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的比较,更能够显示出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帮助学生引导正确的思维方法。比较阅读对于文章的比较不需要学生都有统一答案,我们更希望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开阔思路,言为心声。因此老师在鼓励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搭建能够自由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平台。比如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讨论和发言的时间,如果课上没有讨论全面,感到学生还有很多要表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把头脑中的想法写进作业或周记中,在讲评作业时把学生不同的观点进行全班的交流。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博客、空间的方式创设虚拟平台,让学生们通过键盘表达自己的心声。

当然,在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自由表达思想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选取有价值的方面进行对比,从比较中收获的知识同样可以运用到语文学习的其他角度。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阅读教学不再枯燥

比较阅读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在比较中,学生要精读、多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比较点,如立意比较、题材比较、作者比较、结构比较、写作手法比较、语言比较等等。学生可以找来能够进行比较阅读的文章中任意组合,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是一篇文章的比较,可以是几篇文章的比较,可以是文章内部本身的比较,也可以是课内外相结合进行比较……比较的方式方法多样灵活,会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在对比中,学生进行着比较结果的归纳与总结,从篇章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学生还需要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比较,有时候需要自己亲自动手查找资料,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进行知识的迁移,使比较阅读的视野更为宽广。

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多次阅读、反复阅读统一内容,但这种重复性又同样具有着创造性。可以说,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把宏观掌控与微观细读结合在一起,不仅锻炼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对知识全方位、立体化的掌握,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05).

[2]钟启泉,崔允.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J].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07).

作者简介:张萌(1982-),女,汉族,北京市人,研究生,中教一级,就职于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比较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