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心血站采供血应急保障现状浅析— 以11·22石油管线爆燃事故应急采供血保障为例

2015-05-17 09:32
卫生软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采供血血站青岛市

张 慧

(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 青岛 266071)

● 经验交流 ●

青岛市中心血站采供血应急保障现状浅析— 以11·22石油管线爆燃事故应急采供血保障为例

张 慧

(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 青岛 266071)

结合“11·22”石油管线爆燃事故应急救援,检验采供血工作的应急能力,从现有的组织架构设计、社会投入成效、人员培训、献血者队伍建设、血液集中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对青岛市的血液应急保障能力、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必要性及运用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估。

血站;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血液保障

随着输血医学发展,输血成为临床救治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尤其是非正常情况下的血液保障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200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采供血机构也被纳入公共卫生体系范畴,担负起公共卫生血液应急保障重任。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无法提前预知,又多伴有人员的伤亡,常常需要以补充血液方式在第一时间挽救生命。所以,未雨绸缪尤为重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血液应急供应体系,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确保血液能随时满足异常需求,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应该成为各地采供血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市中心血站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青岛举办“奥帆赛”为契机,作为奥运会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参照国际通用做法和标准,制定了供血保障、血源保障、后勤保障等应急预案,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充实内容、完善方案、细化流程,提高可操作性,基本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体系和机制。“11·22”石油管线爆燃事故发生后,青岛市中心血站立即启动了相关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及时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血站内部快速反应、分工协作、忙而不乱、有序展开工作,保证了紧急时刻各类血液制品供应充足、及时,并为后续救援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应急血液采集能力,增加血液库存量,保障救援后续用血和常规用血需求, 顺利完成了血液应急保障任务,相关实践经验与探讨如下。

1 “11·22”石油管线爆燃事故血液应急保障实践经过

1.1 事故回顾

2013年11月22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露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 62人死亡, 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1]。事故发生后,青岛市委市政府紧急组织施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立了中央、省、市三级领导参加的救援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开展人员搜救、抢险救援、医疗救治及善后处理工作。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物质,在医疗救治中的作用无以替代,能否及时有效的足量供应,是考验青岛血站应急保障机制完善与否的关键。

1.2 应对措施

1.2.1 应急指挥协调有序

青岛市中心血站从接到事故发生地报告,核实后当即启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紧急发布命令,启动青岛市中心血站供血保障预案、血源保障预案、后勤保障预案。血站应急办公室统一调度采供血资源,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调度事故所在地——青岛市区直接参加应急采血保障工作的献血屋2处,采血车8部。截止事故当天上午11:30,爆燃发生1 h内,就为爆燃事故抢救伤员调配血液60,000 ml,青岛市中心血站库存始终保持动态平衡,既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又消除了人们的过度恐慌和担忧。

1.2.2 启动供血保障预案

迅速启动供血保障预案,供血部门迅速上报地区及事故发生地的各类血液制品库存情况,并优先向参与救治医院提供血液制品,启动血站应急队伍,合理加班,保证血液采集、分离、制备、检测、储存、发血、运输等各个环节到位,畅通应急供血。事故发生一周内(2013年11月22-28日),青岛市中心血站向事故发生地3家收治事故患者的医院,提供红细胞类血液制品449.5个单位,单采血小板42个治疗量,全血3200 ml,冷沉淀凝血因子140袋,满足了临床医院事故用血需求(以上数据含住院非事故病患用血)。

1.2.3 启动血源保障预案

血源保障预案根据血液供应及采集适时启动。开放市区、黄岛区、胶州、即墨、平度五地共8部采血车参加应急血液采集工作,一线保障人员达到150余人次,延长工作时间,接受爱心人士献血。紧急增加团体招募献血,约定了青岛港、琴岛学院等团体单位,组织献血。爆炸发生后,10天内全血采血人数同比增长93.78%,血小板人数同比增加18.48%,献血人数同比明显增加。事故发生后10天的采血情况见表1。

表1 2012年和2013年同期(11月22日-12月1日)采血情况

1.2.4 启动关键物料供应应急预案

后勤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组按血站应急办公室要求启动相关预案,对关键物料、设备、车辆进行应急保障,事故发生3天后,出动血液运输车40台次,物资配送车10台次,运送帐篷4顶,调度献血车辆15台次,为血液保障提供后勤保证。

1.2.5 充分利用媒体渠道,科学引导市民献血

事故发生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广大民众献血热情高涨,献血人数激增,为有效疏导民众,血站借鉴了“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后温州血站的经验[2],加强新闻媒体联系和即时新闻发布的准确性机制,指定血站新闻发言人,通过政府网络平台,实时准确发布采供血相关信息;公布血站献血咨询热线电话,使广大市民能就近献血,不必到事故发生地所属献血屋献血,有效缓解当地交通压力,有利于政府组织救援。根据青岛市临床血液需求特点,对A、B、O、AB血液设定合理库存量,并对库存量进行实时监控,随政府事故通报,在媒体上实时公布血液需求、库存、使用情况及献血渠道和献血地点,动员社会力量,合理引导和招募血源。借助血站供血网络,畅通与各大医院,尤其是担负救援任务的医院信息,并及时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联系,实时互通、交流对血液的需求情况,特别是稀有血型和机采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品,全力保证临床需求。由于血液保存期有限,对社会献血爱心人士进行有序疏导[3],特别是稀有血型,做好延期献血和预约登记工作,对于外省市的爱心人士,做好解释工作,使其知晓青岛现有血液保障情况,避免长途奔波。

2 体会

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建设,目前青岛地区的采供血体制已日臻完善,无偿献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同时,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供血机制,通过“11·22”石油管线爆燃事故的检验,证明是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

2.1 现有采供血模式和体制适应社会需求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4],全市人口871.5万,居全省第三。自2007年1月1日起,青岛市设立一个独立法人采供血机构——青岛市中心血站,承担全市采供血任务和血液安全管理,除市内四区外,下辖四市一区五个献血服务部,为全市98家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用血。近年来,青岛市采供血网络得到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市中心血站为枢纽,以两个(开发区、莱西)献血服务部为区域业务分中心,四个(即墨、平度、胶州、黄岛)献血服务部、四个(黄岛、胶州、平度和城阳人民医院)储血点为依托,覆盖全市的网络布局。已基本建立了以中心血站为主,辐射西海岸采供血服务部(事故发生地)、莱西采供血服务部位区域业务中心,并分别辐射黄岛区、胶州市、平度市献血服务部和储血点的多级辐射型采供血服务网络,使得血液自愿向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相对集中,又兼顾人口偏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服务网络中各个层次能够互相照应。在“11·22”石油管线爆燃事故血液应急保障中,这一服务网络发挥血液储备量大、供血持续保障力强、供应品种多的优势。

2.2 应急管理组织健全,应急指挥与协调有序

早在2008年,青岛市中心血站以奥运会血液保障为契机,逐步建立起了应急管理组织。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组织已形成了以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为核心,涵盖办公室和供血保障工作组、血源保障工作组、后勤保障与安全生产工作组、网络保障工作组、新闻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组、信访工作组和督察工作组共7个工作组为一体的应急指挥领导架构。该领导架构自上而下,明确各组织工作职责,确定各组织负责人和联系人,联系电话及时更改,确保组织领导有序开展。

2.3 采取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

自2010年10月,一场席卷全国的血荒也蔓延到青岛市,各种负面因素造成的血源告急,也曾让青岛血站一年四次启动采供血预警。面对困境,青岛血站紧急调整思路,从规范医疗单位合理用血入手,根据季节变化、血液库存等各种变化中寻找规律,合理调整街头和团体献血的比例,实行采血计划动态管理,保障血液供给量。

充分利用“2·14”情人节、“3·8”妇女节、“6·14”世界献血者日等不同节日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献血活动,储备充足的血源群体。延伸献血后的服务工作,向献血者生日发送祝福短信息,举办Rh(-)献血者联谊会,单采血小板联谊会,增强与献血者的良好沟通;开展了献血者“一对一”回访活动,加深与献血爱心人士的联系,献血反应回访率达100%。充分发挥青岛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总队的作用,探讨志愿服务和招募血源的结合点,创新招募形式,稳定献血者队伍。

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带动了采供血工作的全面提升,2013年采血量达32.8 t,同比上升4.91%;临床血小板类血液制品用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全年供应临床单采血小板12,000个治疗量,同比增长了6.2%;冷沉淀、病毒灭活血浆、洗涤红细胞、辐照血等更为有效安全的血液制品种类和数量快速增长,充分保障了临床用血。

2.4 政府支持和有效投入是血站发展的根本

血站的建设和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尺子,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体现。青岛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血站建设,从1992年的青岛市长俞正声,到现任市委书记李群[5]都数次献血,为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2012年6月,青岛市创立全国首个公务员献血日,把每年的1、2、4、7月的第一周的星期二,作为公务员无偿献血日,领导和公务员的带头献血,为无偿献血的公益宣传创造了良好氛围,成为一支新的血源队伍。

2009年,政府投资6700万余元,建成面积1.27万m2的业务大楼,更新了部分大型设备、仪器,投入使用后,显著改善了采供血机构的硬件条件,提高了血液检测质量和水平。

2.5 人才引进和科研创新是青岛血站发展的新动力

血站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工作,近几年,陆续引进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26人,充分发挥高科技人才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采供血、临床输血研究和组织配型、免疫遗传及干细胞研究等方面,走在了同行业前列;制定“科教兴站”战略,依托输血医学研究所,开展血小板输注配型、新生儿溶血检查、疑难配血、器官及骨髓移植配型、亲子鉴定等检测项目,保证了临床用血的安全、可靠,在医院和病患中享有极高声誉;制定科研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各相关业务领域进行科技创新,共获科研成果11项,其中4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2.6 培养了一支热爱献血事业、技术精湛的员工队伍

多年来,血站非常重视职工的业务技能、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定期举办各类培训,提升职工的文化修养和业务技能。现有工作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3%,本科以上学历占7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75.36%,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结合,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团队,关键时候能拉得出、打得赢,为青岛市无偿献血事业提供了强大的人员保障。

3 讨论

血液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保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血液的及时供应,特别是“11·22”事件的实战演练,强化了采供血人员的危机意识,有效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了血站的社会形象,但在以后工作中,还有待改进和完善。

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采供血应急预案,在全国统一调配血液、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等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经验。我国的采供血机构建设发展良好,在面对SARS、“5·12”汶川大地震等灾害时能保证临床用血,但在应急状态下的血液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如全国采供血机构信息网络的统一化、跨区域血液调剂机制等。

无偿献血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和全体公民都要重视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在各种政策中予以支持,让每一位公民都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此次“11·22”事故发生后,市民热情高涨,采血车(屋)内空间狭小,短时间大量涌入献血者,单靠血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很难维持秩序,此时如有行政部门协调,拉起警戒线,圈定采血区域的话,既能使现场秩序井然,有效分流人群,又能保证献血者及时、安全、有效献血。应急预案中针对重大灾害发生后献血人数骤增的方案很少[6],缺乏大量采集血液、连续超负荷工作的经验。通过“11·22”石油管线爆燃事故的实战演练,提示必须完善采供血应急预案,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引导、协调作用,保证其实施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

采供血机构在突发事件中的血液保障、社会影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建设,如何将采供血应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是一重要课题。因此,青岛市中心血站的应急预案尚需不断完善,特别是在经历了“11·22”石油管线爆燃事故的严峻考验后,总结得失,修正和健全采供血预案,提高突发事件时的采供血应急保障能力仍是下一步青岛血站努力的方向。

[1] 国务院.严肃处理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露爆炸特别重大事故[N].人民日报,2013-1-11(04).

[2] 陈 李.甬温线动车交通事故采供血应急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9-10.

[3] 衣 梅.地震后血液保障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1):1-3.

[4] 孙 森,赵 林.青岛地区采供血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4):83-84.

[5] 张 玉,隋 峻.纪念宣传无偿献血者日,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和志愿者一起献血[N].青岛日报,2012-6-11(3).

[6] 邹峥嵘.灾害等突发事件血液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4):285-287.

(本文编辑:谢碧钰)

Analysis on emergency security current situation of blood supplying and collecting in Qingdao blood center——Take the 11.22 petroleum pipe line blast as an example

ZHANG Hui
(Qingdao Central Blood St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China)

This paper focus on examining emergency capacity of blood collecting and supplying, especially after the emergency rescue of 11.22 petroleum pipe line blast accident. It summarizes and estimates emergency supply capacity, feasibility of emergency plan, necessity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Qingdao blood station from the aspect as follow∶ organization structure, social input effect, personnel training, blood donors team construction and blood centralized management.

blood station, accident, emergency ability, blood security

R197.6

B

1003-2800(2015)02-0122-03

2014-12-22

张 慧(1969-),女,山东青岛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无偿献血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采供血血站青岛市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采供血专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