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锐 李荣江 高 峰 邱振雄 黄振华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深圳市 518102)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1]。据2003年相关统计数据报道[2],腹股沟疝每年发病约80万例,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男性发病居多。传统治疗腹股沟疝以腹腔镜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为主,但复发率较高;腹腔镜疝修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低,风险少,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3,4]。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双侧腹股沟疝患者120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33例;年龄25~76岁,平均 54.4岁;病程3个月至2.5 年,平均(1.024±0.28)年,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25~76岁,平均(45.32±7.59)岁,病程3个月至2.5年,平均(1.024±0.28)年;对照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29~69岁,平均(42.87±5.73)岁,病程3个月至3年,平均(1.31±0.36)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均取头低脚高位,术前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患者沿脐部下缘穿刺置入套管,插入腹腔镜,再于脐水平下3cm两侧腹直肌外缘穿刺各置入1个套管。腹腔镜下疝缺损上缘处切开腹膜,分离腹膜,进入腹膜前间隙。分离过程中避免损伤腹壁下血管和髂血管,远端旷置,分离完全后可显露髂耻束、腹横肌、耻骨梳韧带,根据分离腹膜面积大小补片,展开铺平,补片应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并与分离腹膜的面积相当,吸收线连续缝合关闭腹膜,缝合戳孔后,解剖补片,软质部分下翻覆盖精索等结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疗法切开腹股沟管,寻找疝囊,高位结扎,缝闭内环,修补腹壁薄弱点。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两组患者术区应立即给予盐袋及腹带加压包扎,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次,留置导尿管24h,6h开始进食流质,24 h恢复正常饮食。分析比较术中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平均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如果发生阴囊血清肿及时给予以抽液辅以微波治疗,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有无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情况比较 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床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s)
组别n 手术时间(min) 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治疗组60 60.0±12.0 3.5±1.2 4.2±0.9 10 112.0±345.0对照组 60 75.0±15.0 3.6±0.9 5.5±1.1 10 754.0±563.0 t值 6.35 2.03 1.78 2.63 P值<0.05>0.05<0.05>0.05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术后治疗组发生阴囊血清肿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2例,于3周后消失,尿潴留1例,术后阴囊气肿2例,于术后20 h消失,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8/60);对照组阴囊血清肿5例,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2例,尿潴留3例,阴囊气肿4例,并发症的发病率23.33%(14/6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P<0.05)。术后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1例复发。
腹股沟疝作为临床常见病[5],主要是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向腹壁薄弱的体表突出的结果。长时间不治愈会导致疝块变大,疝内容物出现嵌顿,引起很多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绞窄坏死等,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生活质量[6,7]。双侧腹股沟疝发生率占腹股沟疝的8%~30%,是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不同组合体。腹股沟疝常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该手术方式需要对双侧腹股沟平行切口或要兼顾两侧较长耻骨上的横切口来完成,均需同时对双侧腹股沟区进行广泛性的解剖分离。
近年来,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多被腹腔镜疝修补术所代替,其修补术主要有腹腔内补片疝修补术、TAPP及TEP[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腹腔镜技术不断提高,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设备要求也不高,操作简便,易在各级医院推广[9,10]。并不是所有的腹股沟疝患者都需要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可通过手术和保守观察治疗,保守观察的患者不免于最终手术治疗,但相关数据表明与立即手术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当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应及时认真对待。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植入术为早期腹腔镜疝修补术最常用的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视野直观的优点,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需在腹腔操作、补片直接与内脏接触,操作程序复杂,易于发生肠粘连、瘘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若遇较大的腹股沟直疝等内环口较大的情况,则补片内侧需覆盖在膀胱区内导致难以固定,易致网片移位,有较高的复发率。因而近年来已较少用于腹股沟疝修补,多用于切口疝、复发疝的修补。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方便、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本研究表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具有很好的效果,治疗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降低,费用低,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有效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1]于江涛,王 军,宁长青,等.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30例临床体会[J].安徽医学,2012,33(8):962-964.
[2]张春旭,郭树军,王全晖.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J].实用医学杂志,2012,29(2):113-114.
[3]靳立强,秦鸣放,李 宁,等.两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6):571-573.
[4]夏明,张建先,马 俊.腹腔镜腹股沟疝治疗现状[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6):859-860.
[5]张 练,和 华,雷 霆,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72例报告[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1):546-550.
[6]王 勇,倪开元,黄 涛,等.两种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157-159.
[7]周少波,褚 亮,程 凯.免钉合补片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7):908-910.
[8]廖玉华,宋兵海,任 刚.腹腔镜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55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2,6(3):312-315.
[9]苏文智,吴克夫.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的改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2):733-734.
[10]冯 杰,徐克海,王成刚,等.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腹股沟疝同期治疗两种不同术式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0,27(2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