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沿边开放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2015-05-16 03:35:30狄春关国锋徐搏郑浩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江平原农用地土地利用

狄春/关国锋/徐搏,/郑浩

(1.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哈尔滨 150040;2.吉林大学,长春 130012)

黑龙江沿边开放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狄春1/关国锋1/徐搏1,2/郑浩1

(1.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哈尔滨 150040;2.吉林大学,长春 130012)

为明晰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土地需求,通过SPSS和ArcGIS平台,分析沿边开放带时间序列的土地规模变化、动态度变化、结构变化和区域空间差异。结果显示:沿边开放带各地区用地变化明显,农用地规模增加及未利用地规模减少。北部山区建设用地规模减少。沿边开放带各地区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发、合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土地结构和区域发展状况,制定相适应的用地供求机制。

沿边开放带;土地利用;演变;黑龙江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山水相连,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1-3]。近年来,中俄双方分别提出振兴东北和开发远东的发展战略,随着《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和《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的发展趋势[3-4],同时外联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对沿边地区土地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沿边开放带土地利用结构、功能、特点等对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有深远影响[5]。

1 研究区概况

沿边开放带中俄边界全长约4374km,其中东段边界长约4320km,西段长约54km。目前西段还没有开通对俄口岸,因此,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是指黑龙江省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沿边边境线长达3045km。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涉及沿边市县总数达18个,其中沿边开放市县15个。从更大的区域经济角度来看,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处于东北亚经济圈范围内,是中俄两国重要的工商、边贸经济纽带[6]。

2 数据来源

通过部门调研,获取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18个地区的遥感影像数据、土地现状数据和土地变更数据等,结合各地区统计年鉴,利用ArcGIS平台,绘制结构变化图,分析沿边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

3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3.1 规模变化

将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各功能区划按照土地用途一级分类考虑其规模变化,分析特定区域内某一特定利用类型在一定时间序列上呈现的总体变化趋势,笔者主要研究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指标[7,8]。沿边开放带1999年至2013年15年间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由于1999年与2013年的土地分类标准发生了变化,为了准确地分析各地类的规模变化情况,统一将1999年的各地类按照最新版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进行统计。

表1 1999-2013年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汇总

全省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呈现为增长的趋势。各功能分区的变化差别明显,东部林区与三江平原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均呈现为增长的趋势,北部山区的农用地呈现增长趋势而建设用地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三江平原地区农用地增加5913.51km2,增长幅度31.62%,未利用地开发了6202.35km2,开发率为61.54%;相对比三江平原的大力开发未利用地转为农用地,北部林区的未利用地开发率仅为21.99%,农用地增加幅度也仅为3.54%,由于北部地区多为林地,加之人口较少,因此在15年间未呈现出较大的土地利用规模变化;东部山区变化较明显的是建设用地,增长幅度为11.42%,农用地增长幅度也仅为7.75%,可见东部山区的土地利用规模变化较缓慢。

3.2 动态度变化

土地利用动态度是用来分析区域内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在某一时段的变化速度指标,也是用来分析土地利用差异变化和预测土地利用趋势变化的重要指标[9]。土地利用动态度公式为:

公式(1)中,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a、Ub分别为研究期初和期末该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根据公式(1)计算1999-2013年各分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结果见表2。

表2 1999-2013年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各分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度

通过计算沿边开放带各分区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可以发现,各地区间类型变化差异显著。农用地变化较明显的为三江平原地区,动态度系数比北部山区高8.8倍,比东部林区高4.1倍,三江平原区近15年农用地增加速度较快;建设用地增加较明显的为三江平原地区,降低较明显的为北部林区,两者相差2.4倍;东部地区建设用地增加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北部林区呈现出建设用地减少,主要由于北部地区人口基数本身不大,伴随着人口大量外流,造成了建设用地大幅减少,同时地区发展较落后,城市建设用地无明显增加;未利用地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全省未利用地总量均呈现减少趋势。总体来说,三江平原区为土地类型变化幅度较大的区域,其次是东部山区,最后为北部林区。在建设用地层面,只有北部林区规模减少;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层面,所有沿边开放地区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3.3 结构变化

根据黑龙江省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可以统计沿边开放带各地区的地类结构分布情况,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1999-2013年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各地区的地类结构比例

1999-2013年间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各地区土地利用内部结构变化显著。面积上,全省农用地面积大于建设用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沿边开放带各分区的农用地面积也均大于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三江平原区的农用地面积在15年间增加明显,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也较明显;比例上,全省农用地面积的比例一直占80%以上,沿边开放带各分区在2013年末也均超多80%,增加最快的为三江平原区,提高了20%;从内部结构来看,由于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均尤为重要,各地区在近15年间均在开垦耕地、开发未利用地,而建设用地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时点上,1999年与2013年沿边开放带各地区变化最明显的地区为三江平原区,较明显的是东部山区,各地区内部用地结构最明显的地类为农用地。

4 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沿边开放带除了时间序列上的规模特征变化、动态度变化和结构变化外,还表现为空间范围上的分布特征差异和景观格局变化[7,10]。为了深入分析沿边开放带各分区的空间演变特征,笔者采用区域分布差异层面来进行研究。相对变化率指数公式如下:

公式(2)中,Ka、Kb分别为分析区域内某一用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期初和期末的面积;Ca、Cb分别为全部分析区域某一用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期初和期末的面积;R为单一用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若R>1,则表明该区域该类用地变化幅度大于全域该类用地的变化幅度;若R<1,则表明该区域该类用地变化幅度小于全域该类用地的变化幅度;若R=1,则表明该区域该类用地变化幅度与全域该类用地的变化幅度相等。沿边开放带各分区包含地区及各县(区)用地增量面积空间差异分布、相对变化率、年增长率如表4、表5、表6和图1所示。

表4 1999-2013年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各地区农用地区域差异

表5 1999-2013年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各地区建设用地区域差异

表6 1999-2013年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各地区未利用地区域差异

图1 1999-2013年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各地区空间差异分布

各地区不同用地类型的净增量变化趋势与全省水平相近;农用地方面,三江平原区的净增量比其余两区合计还要高,北部山区和东部林区的净增加程度相近;建设用地方面,东部和三江地区的净增量较明显,且呈正增加趋势,北部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并不是以发展建设用地为主;未利用地方面,各地区均为净增量减少。

以全省的相对变化率为1,农用地方面,三江平原区为各分区中相对变化的热点区域;建设用地方面,各地区的相对变化率均较高;未利用地方面,三江平原的相对变化率也较高。总体来看,三江平原区为沿边各开放区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热点区域。

5 研究结论

随着五大规划的实施与两大平原建设的稳步推进,黑龙江省沿边各区域用地在数量、结构和变化率上都有明显变化,在满足发展用地需求的基础上,控制建设用地增加,开发未利用土地,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农用地数量和质量。目前,沿边地区发展不均衡,三江平原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变化幅度和趋势相同且高于沿边其他地区,北部山区土地整理工作显著,建设用地减少明显,幅度高于全省30%。各地区用地结构差异明显,在沿边开放利用中,应因地制宜,顺应山区扶持发展、林区加速发展、平原着重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结合社会经济特点、地貌类型和用地结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合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三江平原区大规模开发未利用地资源来满足农用地需求的同时,也应注重重要工业园区及口岸用地需求;北部山区在继续推行农村建设用地和工矿废弃地整理与未利用地开发并举的同时,应发挥出地区农业资源优势,满足适合地区发展的景观农业用地需求;东部林区应充分发挥边境旅游业的优势,将产业发展和旅游配套的建设用地供给提上日程。这就要求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应结合沿边口岸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适应地区发展的用地供求政策,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和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用地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1]陈永昌.黑龙江省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的路径选择[J].农场经济管理,2015(4):2-3.

[2]史彦泽.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5):3-9.

[3]于慧玲,徐海.黑河对俄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欧亚经济,2015(2):102-112.

[4]裴长洪,郑文.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J].经济学动态, 2014(4):8-17.

[5]黄志勇.全国沿边开放新模式对广西沿边开放新思路的重要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5(2):69-75.

[6]刘波.抓住开发开放机遇 加快沿边经济发展——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学术年会国际专场纪要[J]. 西伯利亚研究,2013(5):95.

[7]徐搏.基于DSR模型长春市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8]孙宇.县域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城镇化耦合关系[D]南京:南京大学,2013.

[9]韩宇笛,李淑杰,徐搏.吉林省东部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研究——以延边州为例[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1):82-88.

[10]刘洋.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水热资源时空演变格局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Analysi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 Use in the Open Zones along Border Area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DI Chun1, GUAN Guofeng1, XU Bo1,2,ZHENG Hao1
(1.Land and Resource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40, China; 2.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ime series land scale changes, dynamic changes, structure changes, and diversity of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open zones along border areas through SPSS and ArcGIS platform, we have achieved a result that obvious land us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open zones; as a result, farmland scale has being increased; and both unus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scale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have being decreased. On account of th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develop and use land resources in an reasonable and economic manner in the light of local conditions; work out corresponding land supply and demand mechanism according to land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open zones along border areas; land use; evolution; Heilongjiang

F301.2;F062.1

:C

:1672-6995(2015)07-0058-04

2015-06-19;

2015-06-30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东北商品粮基地土地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1311002);沿边开放带土地支撑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201311002-05)

狄春(1967-),男,黑龙江省宁安市人,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工程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等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三江平原农用地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三江平原气温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识别
基于灰色绝对关联度的三江平原降水量影响因子识别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识别
基于相关分析的三江平原气候影响因子关系识别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住建部:城市大数据已覆盖400个城市
精品(2015年10期)2015-11-01 02:14:08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与耕地地力评级结果的对比衔接
农用地级别划分的常用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