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豫北”,收获美好与精彩

2015-05-15 08:50陈颖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云台山红旗渠讲座

陈颖

2014年10月29-31日,北京五中高一年级全体共322名学生和相关教师赴河南进行“躬行豫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行的还有来自台湾高校、中国社科院和其他相关科研部门的17位专家。

活动准备阶段

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的实际问题,我们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相关学科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为学生准备了学案,督促学生在参观游览中找答案。例如:商朝的主要事件、汉字的构字方法及解说、宝刀锋利的秘密、寻找充当货币的等价物、分析红旗渠分水闸的设计原理、云台山旅游业发展的改进措施、测算火车启动和制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景点内英文标识的纠错……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络等渠道,自学河南的历史文化,分不同的专题准备此次课程的学习资料。学生们带着对这次活动的憧憬,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角度了解河南,从而能更好地深层次走进河南。这些准备体现了此次活动的特点:它不同于旅游,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在实践中的学习,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校还请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给学生做了题为《地下有个商王朝》的讲座,让大家初步了解了考古,了解了河南安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从而点燃了学生们的求知热情。我们还在各班播放纪录片《红旗渠》,让大家对此次课程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全体师生学唱了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曲《定叫山河换新装》。

活动实施阶段

1. 参观与游览

在殷墟博物院,学生们通过一件件文物了解中国三五千年之前的历史,看到了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在文字博物馆,学生们了解了中国文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甚至还拿起毛笔,在宣纸上感受书法的魅力。

学生们认为在语文书上看到的甲骨文没有龟甲上的甲骨文令人印象深刻,而殷墟的游览更是比历史书上一行行的文字生动得多。大家一起用不同的字体制作出了“北京五中文化之旅”的横幅,每个人都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书写着汉字的人身上背负着的沉重使命。

在红旗渠纪念馆里,大家认真聆听引导员的讲解,通过当年一件件实物,了解到红旗渠开凿的自然背景和历史背景。大家先后游览了红旗渠主干渠分水闸、一干渠、二干渠,近距离触摸先人一锤一钎凿出的红旗渠,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红旗渠》纪录片里林县人的“红旗渠精神”。

在云台山,全体师生徒步穿过红石峡,一路观察云台山独特的丹霞地貌,欣赏着独特的生态环境构成的云台山独特美景,流连忘返。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每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因此,每个学生都在丰富的资源中自由地学习,每个人的感悟和收获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评价的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均具有开放性和独特性。

2.综合讲座

在河南的两个晚上,学校先后安排了9位专家教授为学生开办讲座,内容涉及前沿物理、历史考古、动物植物、生涯规划、地质环境等若干方面,学生依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选择。每次讲座结束,师生们都意犹未尽,舍不得离开。同去的专家们,走到哪里给学生讲到哪里,从天上飞的到水里游的,从昆虫到植物……学生簇拥着他们,聆听、观察、发现,感受着自然的美好,感受着专家们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此次河南之行,不仅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在生活技能和团队意识上也有了进步。在河南的三天中,分房间时,每天300余张房卡的分发,井然有序;早餐自助时,大家自觉排队、安静等候,尽量减少浪费;在返京时的候车大厅里和高铁车厢中,听不到学生们的喧哗声,大家都在认真完成学案,并接受老师的检查。学生们的表现让同行的专家教授和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赞叹不已。

“躬行豫北”活动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不是其他学科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高度综合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的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我们希望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收获自己的那份美好与精彩!

猜你喜欢
云台山红旗渠讲座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登云台山
河南云台山景区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
云台山旅游区内乡村聚落演变过程探析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地质素描
——江苏云台山地貌
用红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