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科技转化与应用现状研究

2015-05-15 12:33张会民韩笑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科技成果勘查

■ 张会民/韩笑

(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 保定 071051;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

我国地质科技转化与应用现状研究

■ 张会民1/韩笑2

(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 保定 071051;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地质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我国地质科技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科技成果以及转化与应用现状,归纳总结出我国地质行业的科技投入机制不完善、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相脱节、科技服务工作水平亟待提高、地质勘查科技人才问题亟待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国际合作仍需加强等问题,为地质工作的发展尤其是地质科技工作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地质科技;投入;成果转化;成果应用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与第十三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座谈时,对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提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地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1]他还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地质科技新机制,支持实施一批重大地质科技专项,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随后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着力推进成矿理论、勘查技术和节约集约、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健全和实施地质找矿新机制,加快实现找矿突破,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中,2014年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提到要推动科技创新。探索科技成果参与劳动分配的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这些无疑对我国地质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作为科技发展最终目的的地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1 我国地质科技投入现状

1.1 人力投入状况

2010年全国地质勘查单位在职职工为62.4万人,其中地质勘查技术人员为15.5万人,占25%。截至2011年,全国共成立51所地勘与开发机构, 在过去10年中,投入地质勘查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人力保持着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我国地勘行业R&D研究人员的主要工作为试验研究、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而试验研究人员和应用研究人员一直占据高比例,其中2008年之前应用研究人员占据50%以上的比例[2],而从事试验研究的人员一直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在2009年超过了应用研究人员的数量;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人员虽在近几年保持了逐年上升的势头,但总体比例依然偏低。

1.2 科研资金投入状况

地勘投入主体与我国地质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紧密相关,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阶段的变更。计划经济时期,地质工作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即地质工作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地质勘查资金,全部由国家统一分配,地质工作费用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完成地质成果上交国家,由国家无偿向使用者提供,充分体现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从1978年到1998年,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地质工作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变化,地质工作改革明确提出地质工作要实行“三化”,即地勘单位企业化或部分地勘单位企业化,地质成果商品化或部分地质成果商品化,以及地质工作社会化,在实践中由政府投入地勘费,再通过地质成果有偿使用,收回地勘费,探索了地勘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的路径;1999年以后,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后,地质工作体制改革已迈出重要一步,初步实现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地质工作两级管理的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取得了宝贵经验、矿业权交易市场初步建立、勘查投入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在资金投入数量上,从2001年到2008年,我国地质勘探研究与开发机构R&D经费以每年47%的增幅逐年上升。在经费来源的渠道上,政府资金投入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2008年,政府资金达16亿元,占总经费的80%(表1)。此外,还有来自企业资金、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渠道的资金投入,资金来源多元化。2001-2008年我国地质勘查R&D经费来源情况见表1。

表1 2001-2008年我国地质勘查R&D经费来源 单位:万元

1.3 科研经费支出状况

如图1所示,2002-2011年我国地质勘查R&D经费支出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在2006年,存在一个明显加速的势头。应用研究工作和试验研究工作的经费支出均保持着稳步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应用研究工作的经费支出从2002年的0.2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6亿元,并占到2011年总经费支出的30%,而试验研究工作经费支出也从2002年的0.49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68亿元,并占到2011年总经费支出的50%。基础研究工作的费用支出虽在总量上也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但其占总投入的比例却整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2010年仅占总费用支出的10%左右。

图1 2002-2011年我国地质勘查R&D经费支出

此外,通过分析发现,地质勘查行业的经费支出受重大事件的影响较为明显,如2009年的总经费支出增长比例远高于其他年份,原因在于2008年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后国家紧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质科研工作。

2 我国地质行业科技成果现状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科研课题数科技论文科技著作获奖成果

地质学科是一门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地质科技成果不仅反映了本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政府决策、经济发展以及其他科研工作的基础。我国地质勘查科研课题数量与科研经费支出情况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重大事件的发生对课题数量的影响较为明显。

体现科技成果的科技论文发表篇数与科研项目数量间呈明显的相关性,保持着逐年上涨的趋势,同时,科技著作、获奖成果数目也基本保持了稳步的上涨势头。2000-2011年地质勘查科技活动成果趋势见图2。

图2 2000-2011年地质勘查科技活动成果

《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中提到,截至2010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登记成果共计218项,登记总数比2009年增加了30.5%。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134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62.3%;基础理论类成果46项,软科学类成果35项。2010年成果评价方式呈现“以验收为主,鉴定和评审为辅,其它评价方式并存”的状态。2010年登记成果按照第一完成单位统计,由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登记成果有127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59.1%;由国土资源部直属单位登记成果53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24.7%;相关院校登记成果16项,其他单位登记成果19项。

3 我国地质科技转化与应用现状

2010年,国土资源部登记的应用技术类成果共134项,其中114项成果属于成熟应用;有10项成果处于中试阶段,还需进一步投资以保证顺利转化;有10项成果处于初试阶段,需要更深入地研究。2010年应用技术成果中稳定应用的技术成果为128项,比例为95.5%;应用后停用项目为1项,未应用成果为5项。成果未应用的原因以市场问题为主,同时受管理问题、资金问题和政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科技服务活动在我国地质科技转化与应用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服务,是指与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有关的,有助于科技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活动[3]。我国地质勘查科技服务的费用投入从2005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达830亿元,为2000年218亿元的3.8倍,呈逐年上升趋势。科技服务的人力投入也有较快增长,2008年投入达35万人,相比2007年的22万人涨幅高达62.5%(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2009))。

4 我国地质科技转化存在的不足

在地质界存在一种怪现象,即找矿愈多愈贫困,成果愈多愈贫穷。虽然在地勘行业中项目总体完成情况较好,但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程度不高,成果服务面较窄,取得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正如《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的:“地质勘探科技工作资金保障不稳定,基础性、综合性科技工作滞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亟待加强”。总体而言,我国地质高科技转化与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 科技投入机制不完善

我国地勘队伍属地化后,国家资金大量退出了矿产勘查领域,但市场资本没有大规模进入[4],地质勘查科技投入总量不高。

此外,研究发现,世界矿产勘查态势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商业性勘查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呈多样化趋势[5]。而我国地质勘查科技投入渠道的多元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一直占总投入的50%以上, 2009年政府资金投入更是达16亿元,占总投入的80%,企业资金、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渠道的资金投入虽有所增长,但相比政府科技投入而言仍比重太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投入总量仍存在很大差距,以2005年为例,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仅为美国的9.57%(廖添土,2008)[6]。R&D/GDP值象征一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投入强度,是进行科技投入强度国际比较时普遍采用的指标。经济发达国家投入强度均在2%-3%[7],2005年我国R&D强度仅为1.34%,处于较低水平[8]。

我国地质勘查科技投入无论在投入总量、投入渠道以及投入强度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而这些直接影响到地质科技的发展速度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水平。

4.2 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相脱节

我国地勘行业的实力较为强大,科研机构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及国家(省、市、区)的高校为科研主体。同时,国有地勘队伍集中了全国地勘行业五分之四的技术人员[9],这些技术人员50%以上属于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其余归属于中央直属机构。上述科研主体的科研实力强大,但产业化经验不足,而与此相比,企业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与高校、研究所在科技人员、实验设备、科技信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深度和速度。2010年,国土资源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土资源部门以及部直属单位,企业的研究成果不到总量的9%。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地质科研经费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投入,科研成果也是由国家组织鉴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项目的立项、研究深度与方向到项目的评价等。受课题立项到成果鉴定一整套工作模式的制约, 科研课题承担单位只需对可行性论证专家组和成果鉴定专家组负责, 而不是对科研成果的用户负责,从而使得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长期举步维艰。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鉴定,获得奖励就算完成,科技人员不必花费精力去考虑成果转化,由此导致科技人员缺乏对市场需求的预估和科研成果价值的判断,科研成果理论性强、适用面窄,与市场需求脱节,从而使科研成果得不到积极转化,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科研机构,互相之间的联系都过于松散,科技与生产脱节,科研成果到新技术的采用之间存在明显断层。

4.3 科技服务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我国地质成果基础数字化产品已基本形成,信息社会化服务具有一定的资源基础,然而从服务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信息服务技术相对简单,网站内容的更新与维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国土资源科普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显著进展,但科普能力总体较弱,科普基地发展不均衡,传播渠道单一,对大众媒体及现代化传播手段应用不足,科研成果科普化程度很低。此外,目前我国地质高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主要采用示范、研讨会等形式,中介组织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地质勘查科技成果普遍存在着重视不足、宣传不够、推广不力等问题,地质成果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程度有待提高。

4.4 地质勘查科技人才问题亟待解决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指出,“人才断层和高端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10]。目前我国的地质勘查科技人才结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概括起来是地质勘查科技人才总量不足;青年人才不足;领军型及骨干人才不足;一线人才不足;人才的继续教育不足;人才的创新度不足;地质勘查科技人才机制不完善[11]。

4.5 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

虽然国家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我国一些地质科研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只重视科技成果的鉴定与评奖而忽略了成果开发的可行性、生产的实用性,在技术成果交易中,技术专利被侵权,利益分配出现冲突等问题层出不穷。在地质科技成果归属问题上,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战略,促进重大专项科技成果及其知识产权的应用和扩散,报告知识产权应用、再开发和产业化等情况,并依法奖励为完成地质科技成果及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实现科技成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4.6 国际合作仍需加强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我国地质科技与国际合作管理的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滞后,支撑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后备人才缺乏,合作项目资金缺乏稳定的来源,合作方式单一,合作成果总结、转化和应用不足,地质高科技的国际合作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1]本报记者.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 推动地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01-14(01).

[2]韩笑.地质勘查科技投入机制与效果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3]杨梅.重庆市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4]姚华军,王文,张润丽.地质勘查经费投入分析与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9):29-34.

[5]王瑞江.世界矿产勘查态势分析[J].地质通报,2008,27 (1):154-162.

[6]廖添土.我国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1):26-27.

[7]程文欣,刘敏.试论我国科技投入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与管理,2007(5):18-19.

[8]韩笑.国内外科技投入对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7):47-52.

[9]孟琪,钱丽苏.试论地质勘查科技创新体系之构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3):15-17.

[10]贠小苏.充分发挥科技与国际合作的引领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在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11(17):11-14.

[11]李冷.我国地质勘查业科技人才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Research on the Commerci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 Research Findings

ZHANG Huimin1, HAN Xiao2
(1.Center for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Survey, CGS, Baoding Hebei 071051; 2. China Institute of Geo-Environment Monitoring, Beijing 100081)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have present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work.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on manpower and expenditur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ing, the commerci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that we face in the work of geology. These problems are: system for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not perfect; a poor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suppl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dem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level needs to be improv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issues must be solved;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not sound;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pplication of results

F407.1

:C

:1672-6995(2015)01-0061-05

2014-10-23;

2014-11-17

张会民(1960-),男,河北省保定市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副总经济师,大专学历,主要从事经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科技成果勘查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