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国
小寒时节话养生
小寒,是在阳历的1月5日前后,是24节气的23个节气,小寒之后,我国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矣。”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都是最冷的。单从字面上来理解,给人的感觉是大寒要比小寒冷,而气象观测材料却表明,小寒冷于大寒。可以说小寒是全年24节气中最冷的节气,这与民间“冷在三九”的说法是相吻合的,因为“三九天”正是在小寒的节气里。严寒的冬天是人体“藏”的时候,需要在体内贮存一定的能量,为来年“春生夏长”做好准备。因此,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基础代谢等生理活动。冬季饮食的特点是要增加热量。要增加热量,应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所以,冬季的日常膳食应该增加一些“肥甘厚味”食品,如瘦肉、鸡蛋、鱼虾、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增加耐寒和抗病能力。
小寒是“三九”,注意“青春痘”
小寒时节虽然寒冷,但阳气正在缓慢的积攒、上升,正是饮食“进补”的大好时机。各种药膳火锅应运而生,成了御寒的美味佳肴。正因为好吃又暖和,很多人就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人,自恃体强饥饱寒热无度,这就很容易埋下了隐患。
一般来说,年轻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相对较多。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所以,年轻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搭配比例,并摄入适量的脂肪。同时,年轻人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不要过多食肥腻、辛辣食品,以免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所以在小寒期间饮食进补,应以补气润燥为主,切不可贪食肥腻辛辣的食物。
此外,在小寒期间,应经常喝些黄酒,黄酒是以糯米为原料,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过酿造而成的。其色泽浅黄或红褐,质地醇厚,口味香甜,回味绵长,浓郁芳香。黄酒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丰富的糖分、有机酸、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人们誉为“液体蛋糕”。黄酒有养胃健肾、和血行气的功效。有诗赞曰:“黄酒不伤身,微醉如酒神。品自香中来,天地皆入樽。”就充分地说明了喝黄酒的好处。小寒温饮黄酒,可活血祛寒,通经活络,能有效地抵御寒冷刺激,还能预防感冒,开胃健脾。
大寒时节话养生
大寒,是在每年阳历的1月20日前后,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斗指癸为大寒,时大寒栗烈已极,故名大寒也。”大寒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按照我国的风俗习惯,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准备年货了,做好过春节的准备。清代文人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引》中记载:“腌肉鸡鱼鸭,日,年肴,煮以迎岁……”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腌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即将回春的景致。
大寒饮食宜温补,调节合理保健康
冬季,由于人体受到寒冷气候的影响,身体的生理机能和食欲会发生变化。首先,冬季的寒冷气候影响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量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是非常必要的。大寒是在冬季末,重点是要保证热能的供给,如瘦肉、鱼类、乳类、豆制品等,以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和抗病能力。
此外,大寒时节,还应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糯米、狗肉、羊肉、牛骨髓等,既滋补,又抗寒。对生、冷、油炸类及寒性食物,则应少吃,以免伤阳气。
古人有“小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红茶参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说,这是人们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经验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在大寒时节,进食一些土豆炖牛肉、羊骨梗米粥、羊肉炖萝卜、当归生姜羊肉汤、枸杞田七鸡、虾米豆芽汤、山药狗肉汤、百合红豆粥等,均能收到补肾壮阳、滋阴润肺、健脾益气、补益开胃的功效。
中医认为,大寒时节,万物生机还未复苏,人体生理活动还处于抑制状态,养生之道还是贵在御寒保暖。此时宜喝红茶,红茶性味甘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饮时加入一些奶、糖。冬季饮之,可补益身体,蓄养阳气,散寒和胃,生热暖腹,提高人体对冬季气候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