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钻牛角尖

2015-05-14 19:55尚德
前线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入秋钻牛角尖学识

尚德

文学评论要实事求是,咬文嚼字、钻牛角尖是不足取的。

清代薛雪有个朋友做过一首《秋雨诗》,第一句是:“雨入秋来密。”这句诗以景起兴,无可非议。可是在一次宴会上,有个爱钻牛角尖的人却说:“这起句太俗,平庸无奇。而且,难道雨只有入秋才密吗?入春、入夏、入冬不是一样也有密的时候吗?” 诗人听了感到很不是滋味,只是碍于客人在座,不便回答。薛雪却无法沉默,站起来向那个客人拱手行礼,笑着说:“听了先生高见,突然觉得杜甫诗云‘年过半百不称意也实在太一般了。因为按照先生的说法,人生之路修远,为何‘不如意只能是半百呢?三十、四十、六十、七十不都可以吗?”驳得那位批评者哑口无言。

清朝诗人王士禛在《居易录》中也谈过一件事:边司徒的《华泉》诗其中一句是:“自闻秋雨声,不种芭蕉树。”有人吹毛求疵批评说:“芭蕉哪能称树呢?笑话,笑话。”另一人不服,引出《花间词》中的一句:“笑指芭蕉林里住”,然后说:“难道芭蕉可以成‘林,怎么不能称‘树呢?”那人无言以对。

还有一个故事:唐代严维有一著名诗句:“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意思是春天的塘水漫出栽满杨柳的堤岸,夕阳迟迟落山,使群花开得更久一些。可是刘贡父却挖苦他,写了两句:“夕阳迟倒可系花,春水漫又何须柳。”照他看来,夕阳迟落使花开久一些尚说得过去,但春水漫塘又与柳树何相干呢?刘贡父到底说得是否有理,还是由读者去评判吧。

字斟句酌不等于咬文嚼字。前者是结合内容对词字尽量磨砺;而后者是脱离内容,在形式上死抠字眼,必导致一叶障目,甚至越改越糟。

望文生义、望文生训,犹如问道于盲。时下,确实有一些人喜欢一味地钻牛角尖。这些人平日里不读书、不懂历史,仅仅是个人学识差如果能懂得谨言慎行倒也不打紧,可偏偏他们却爱出风头、目空一切,在自己知道的为数不多的只言片语上大做文章,揪住一句话、两个字死不放手,断章取义以致弓影成蛇甚至歪曲事实、黑白颠倒。对于这样的人,奉劝他们在发声指责别人之前还是先做足内功,多读读书、多开阔一下视野和心胸。春诵夏弦,行吟坐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识提高了,自会含英咀华、融会贯通,就不会再发出“雨入秋来密”的质疑了!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入秋钻牛角尖学识
新秋印象
破绽百出的叙述
轻装入秋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潇洒才年轻
时尚入秋心机get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入秋食肉
潇洒才年轻
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