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回归本位

2015-05-14 04:16宋月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祖辈陪伴心灵

宋月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和发展儿童,发现儿童的成长规律和潜能,让其自由和谐地发展。成长的关键是儿童心灵的成长。而家庭教育作为儿童重要的生活空间,父母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人,却存在着许多的缺失:对象的缺失、观念的缺失、行为的缺失。这些缺失导致儿童的心灵受到压抑,成长受到阻碍。而家庭教育该如何归位呢?

(一)对象的缺失:不管儿童的父母

这类家庭教育表现为两种:一是父母无心管,祖辈全包。二是幼儿园全管。主要原因是父母缺乏教育的主动性。觉得一没有时间和精力,二是觉得反正有幼儿园老师管,我可以少管,太忙了就可以不管。这样教育呈脱离状态,造成了一个孩子两个样:孩子在父母和祖辈面前两个样;孩子在园五天和在家两天两个样。儿童的良好习惯难以形成,教育呈反复状态。

(二)观念的缺失:随意管的父母

这类家庭教育表现为:随心所欲,缺乏学习,凭自己的陈旧经验教育儿童。而新教育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的新父母,这样随意管的父母存在观念的缺失。

1.把教育看成“我”而非“儿童”

从教育的角度看,父母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判断与孩子有关的一切,使得与孩子之间的误解越来越多。这样容易导致儿童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变得迟钝或懒惰,进而阻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

2.把教育看成“样板房”工程

从教育的目的看,父母容易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判断儿童行为的正确与否。他们把自己当作标尺来衡量儿童的善与恶,以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儿童应该以他们理想中的形象为样板来塑造。这样忽略了儿童的精神生活。

(三)行为的缺失:“模式化”管的父母

这类家庭教育表现为:一些父母用“模式化”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模式化”体现在家长的语言、行为呈现出一种自我的思维定势,要求或高,规矩或多,不是按照儿童的个体特点进行引导,而是按照自己认定的某种模式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这样就产生了一些现象:如成人习惯把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家的孩子对比,比特长、比成绩、比效果。成为“不甘示弱”“争强好胜”的家长,强迫孩子上很多不感兴趣的特长班、学习班,以致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长给孩子的期望过高,压力过大,要求过急,让孩子喘着气在人生成长的路上疲惫地“奔跑”,心灵受到压抑。

(一)阅读起航,父母拿“上岗执照”

孙云晓谈到了合格家长需要具备五个要素:一是现代的教育观念;二是科学的教育方法;三是健康的心理;四是良好的生活方式;五是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做父母需要有“上岗执照”,提升自身的素质。从阅读教育专家的经验开始,如玛利亚·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孙云晓等中外教育专家的书籍,从中学会透视儿童的行动方式,做懂家庭教育的家长。

(二)环境浸润,促儿童自然天性的形成

家庭要给儿童提供一个能使他自由发展的环境。玛利亚·蒙台梭利谈到,儿童只有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我们要将环境中不利于儿童成长的障碍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个环境至少有:活动的环境,让儿童尽情地运动;劳动的环境,培养孩子自己劳动的习惯;阅读的环境,让孩子喜欢阅读。

另外,成人是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不应该是儿童独立活动的障碍,也不应该代替儿童去做那些能使儿童迈向成熟的事情。

家长要注重观察,而不是指挥。家长要在儿童自然的活动中学会观察,通过观察努力认识儿童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了解儿童行为的动机。

家长要仔细斟酌自己在儿童面前所讲的每一句话。成人的嘴唇就像是一个温馨的喷泉,让源源不断的充满爱与智慧的语言娓娓道来,润泽儿童的心灵。

家长要尊重儿童的人格个性,与儿童平和相处,不能因为是小孩,就轻视。孩子再小也是独立有思想的人,应该受到尊重。

(三)协调的爱,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协调的爱体现在以身作则上。许建国专家说到:家庭教育是课堂,父母言行是课本,家族情调是文化,子女的发展趋势是父母的成绩单。懒惰的父母怎么可能让孩子变得勤快起来?说脏话的父母怎么可能让孩子彬彬有礼?家长自己做不到的先,先别让孩子去做。

协调的爱体现在家庭和谐上。父母关系和谐,弹奏出来的家庭乐曲是优美的,不和谐的家弹奏出的就是噪音。试问:在长期吵闹、不管不理、冷漠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灵会有安全感、温暖感、幸福感吗?这种状态下他又怎么成长呢?

协调的爱体现在统一的态度上。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态度要统一。现在的家庭很多是“父母+祖辈+孩子”的家庭结构。祖辈无原则的溺爱,成了孩子逃避管教的保护伞。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总是有祖辈护着,这让想管的父母左右为难。针对这种情况,父母首先是要学习,用自己科学的教育理念去告之祖辈们正确做法背后的原因,讲明溺爱孩子的严重后果:溺爱使孩子从小学会以自我为中心、骄横、自私、发生冲突就暴跳如雷。孩子逐渐被培育成“懒惰虫”“危险品”。溺爱表面上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是在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性。其次,父母要坚持教育的一致性:不要爸爸严厉妈妈放纵,一个管一个护,或是家长心情好的时候是“晴天”,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阴天”。此外,父母要坚持教育的坚持性,一个好习惯要几个月才初步形成,所以,教育贵在坚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协调的爱体现在放手上。儿童是有力量的。灵感、个性在大人不在场的时候,会焕发力量。而家庭中成人的几把“大伞”把孩子围得密密实实。这样,在处处保护下成长的孩子,谈何力量?所以,父母必要的不闻不问对孩子是很有帮助的。家长要少对孩子说“不行”“不能”“不要”,而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去动手,探索周围世界的奇妙、有趣。孩子最终要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培养孩子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所以,给孩子一对自由飞翔的“翅膀”,对家庭教育而言是很重要的。

协调的爱体现在有效的陪伴上。特别是父母的陪伴对孩子非常重要。现在的父母很忙,但再忙也一定要用心陪伴孩子。孩子玩玩具,父母在一旁玩电脑这不是陪伴。有效陪伴,是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聊上一会儿的知心话,了解孩子的心事;或是一起花上十分钟阅读一本有趣的故事;或是陪着孩子一起种植小植物,讨论生命成长的奥秘。父母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与孩子是否心心相通。

新的时代呼唤与之适应的新型、科学的家庭教育,让我们从改善家庭教育开始,以孩子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让每个孩子享受科学、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孩子的心灵自由地绽放!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祖辈陪伴心灵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冲突对祖辈抑郁的影响:祖辈个人掌控感的中介作用与长辈价值感的调节效应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陪伴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