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证融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5-05-14 01:17赵燕魏彩霞姜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课程改革

赵燕 魏彩霞 姜军

摘 要:高职院校实施"课证融通"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适应就业岗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为例,提出了"课证融通"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考核体系的改革,并进行了实践,实践表明"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实践技能得到提升。

关键词:课证融通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课程改革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按照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要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会进行饲料原料选择与饲料配方设计,能胜任饲料营销、饲料检验化验等岗位工作。农业部人事劳动司(人劳)〔2000〕10号文件规定,从2001年3月1日起,新进入饲料检验化验职业的从业人员,就业前必须经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受聘上岗。因此,根据现代生产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围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改革《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促进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协调发展,是教学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组就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进行了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课证融通”课程设计

根据课程专业能力目标要求,结合考证知识需求,将《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分为4大模块,见表1。

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整合到形象具体的实践教学中。首先,动物营养原理与饲料原料选用进行整合,结合动物典型营养缺乏症学习理解[1]。以蛋白质饲料为例,学生首先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识别不同种类的蛋白质饲料,初步掌握它们的营养特点与饲用价值;在此基础上以实物或图片形式认识动物采食蛋白质过量或缺乏的典型症状,最后归纳总结得出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在8大类饲料初步掌握的基础上,安排常用饲草饲料识别对前面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在实践中体会与总结,更容易对知识融会贯通。

保留经典实验,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保留原有的“饲料常规成分检测”项目,将教材中原有的选作项目“饲料显微镜检”、“大豆制品脲酶活性测定”等饲料质量检测项目及“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测定”、“颗粒饲料硬度测定”等饲料加工指标测定项目调整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这些项目为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基本内容。同时开设了学生自配、自制饲料并进行常规成分检测的综合性实验。

二、“课证融通”课程实施

1.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始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子模块教学开始之前,老师会下达任务单,小组通过合作共同完成[1]。以青绿饲料为例,小组成员先通过教材、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什么是青绿饲料,常用的青绿饲料有哪些,以此理论知识为基础,收集青绿饲料原料带入课堂,辅助课堂交流探讨。这个过程有利于增加学生实践经验,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

开放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适应职业技能鉴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保证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将包括以前由教师准备的全部实验内容向学生开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愿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用具的准备及实验试剂的配制,并开展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实践证明,规定学时以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过程考核,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加大过程考核比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紧张性。将学生的课堂纪律与课堂参与度考核加入到课程考核中,加大课堂实践考核比重,减少结果终结性评价。具体做法是:成绩由期末理论考核、实验操作考核和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10%,理论考核占50%,实验操作考核占40%。理论考核主要考查动物营养基本知识,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及饲用价值,饲料分析有关原理、试剂、仪器设备等。实验操作考核模拟技能鉴定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饲料分析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平时成绩由预习、课堂考勤、课堂参与度等方面组成。

三、“课证融通”效果对比

1.实验对象

畜牧兽医13-1班、13-2班,13-1班为实验班,13-2班为对照班。

2.教学条件

设备:两个班所用仪器设备条件完全相同。

师资:每班各有一名任课教师和相同的实验员,任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均为讲师。

3.教学形式

畜牧兽医13-2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由任课教师讲授,实践操作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共同负责指导。畜牧兽医13-1班按照“课证融通”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将44位同学兼顾优中差分成9组,每组5人。

4.考核形式

畜牧兽医13-2班采用传统的考核形式,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考勤10%,平时作业10%,实训报告20%。畜牧兽医13-1班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

5.效果比较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各班总评成绩见表2。

表2 畜牧兽医13-1、13-2班级课程总评成绩比较

由表2可见,畜牧兽医13-1班学生总评成绩80分以上人数达到40.91%,比畜牧兽医13-2班高出174.75%,60分以下人数低90.30%,从班级平均分来看,畜牧兽医13-1班极显著高于畜牧兽医13-2班。

四、结论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融入饲料检验化验员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内容,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工作的态度。事实证明“课证融通”课程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燕,刘素贞,董丽艳,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项目教学改革探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400:47-48.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课程改革
基于课证融通的高职公共英语正面反拨效应分析
网络专业“课证融通”项目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校网络教学“课证融通”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