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教育如何巧用于音乐课堂

2015-05-14 00:47路建虹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无痕木匠声部

路建虹

教育是一门科学,一种策略,但它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智慧。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而无痕教育就是以情境暗示,让孩子在自悟自觉中走出困惑和无助的状态,其教育的效果肯定会明显而持久的,这就是无痕教育的魅力。

无痕教育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再创造,它能够激起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无痕”导入激兴趣

1.以“声”激趣。声音导入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故意让学生听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声音,从而为新授课题服务。在教授四年级的《雨中》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有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有委婉动听的流水声,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声音,你能听出是什么并且模仿一下吗?”听:雷声(学生模仿“轰隆隆”)大雨的声音(学生模仿哗啦啦),小雨的声音(学生模仿渐沥沥),从而引出歌曲《雨中》。

2.以“像”激趣。用播放视频的方法导入,就是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图像,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进入学生头脑的一种导课方式。例如:在学习《快乐的小木匠》时,我就运用了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播放“快乐的小木匠”的动画片,让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解什么事小木匠,小木匠都要做哪些事情,当学生认真感受后,我问,“刚刚我们看到动画片中小木匠都做些什么事情呢?”学生都踊跃地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描绘地栩栩如生。从而解决了《快乐的小木匠》这首歌曲中歌词较多、对于一年级小学生生字多的难题,为学习内容的深入作了铺垫。

二、“无痕”体验调激情

1.节奏游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舒展宽松的节奏可以表达宁静平稳的心情而密集紧凑的节奏则可以表达一种激动不安定的情绪。节奏除了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外,我还将它作为游戏带入音乐课堂。在四川民歌《数蛤蟆》中,节奏的游戏环节就得到了很好的运用。首先,我和同学们约定好,这节课需要玩一个闯关游戏;谁通过了所有关卡谁才可以学习歌曲,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全都被调动起来了,每个人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

第一关:谁可以快速打一打下面的节奏

第二关:谁可以按节奏将下方对应的字来读一读

2.声部配合。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雨中》一课时,有两句延长音学生始终完成得不理想,以往老师会一遍一遍的向学生重复要拖长几拍几拍,但是学生脑中并没有确切的概念,以至于老师讲的累,学生听得烦。我针对这个教学难点采用了二声部配合的方法来解决。首先是让学生自己唱一唱单声部的延长音初步感受一下歌曲节拍,当发现延长音唱不准时,我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原声,一组是重声,原声一定要和重声同时结束。

通过原声与重声的二声部配合,学生能够做到延长音的保持,而且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没有觉得枯燥、乏味,而是争先恐后地来做原声与重声,配合得十分默契,同时也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无痕”感悟促提升

教师可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视、听、想及肢体多种感官协调合作,达成音乐体验的目的。通过美术、舞蹈、场景表演等多维的体验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1.以“图”感“乐”。即将音乐旋律形象化。连贯的线条表现舒展的旋律,点可以表现跳跃、断奏的旋律,曲线表现跌宕起伏的旋律,平直的线条表现平稳的旋律等等。例如:欣赏苏教版一年级的《铁匠波尔卡》,打铁和拉风箱的声音。

打 铁:

拉风箱:

2.以“形”感“乐”。即将音乐内容“可视化”。为了使抽象的音乐旋律变得简单、明了,可以巧妙地用音乐图谱组成具体的物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景。例如:《再见吧,冬天》歌曲中每一句末的旋律走向不同,学生可以用手画一画,用动作跳一跳的方法来帮助演唱。

四、“无痕”点评助成长

夸美纽斯曾说过:“老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指示的溪流。”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语言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加油站。

课堂上,教师应准确地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现在的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律加以笼统表扬“说得好”“你真棒”“不错,很好”……这种评价机械、呆板。其实,学生肯定会有缺点、错误,只要我们使用委婉的语言,巧妙的、激励性的评价加以引导、帮助,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是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的。

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握手,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等等这些不着痕迹的点评,都会强化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教育无痕需要我们退到思维的起点,与孩子们一同探索,善用启发,善用激励,善用表扬与欣赏。教育需要无痕,真正实现“教育无痕”是对自身素质的一个挑战,是自己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检验中成长的,让我们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吧!

猜你喜欢
无痕木匠声部
新年寄友
底妆无痕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木匠身影
木匠手中的诗情画意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走过青春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谭木匠